佛法對因果的看法

佛法對因果的看法
  關於因果的道理,在佛教裡談因果除一因一果外,因果關係尚有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等差別,不是只看一個原因就產生一個果,這樣死板板的。談因果必然會牽扯上三世的問題,即過去、現在、未來,包括了過去世做的因,或是小時候所做的因,現在結成的果或是未來將成的果,不一定是指過去世;前一秒的叫以前,一秒以後的叫做未來,要了解因果道理,必須要瞭解它根本的原理所在。
佛教說「萬法唯心造」,這都是因為佛性被迷惑以後,產生了妄想雜念,因為無明煩惱而去造作許多的業,這些業的種子都會儲存在阿賴耶識、如來藏裏面。我們如果能了解這些道理,知道世間的一切道理,有因有緣必然有果,這有因果的關係、因緣的條件、因緣的法則在裡面,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要知道「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因為一般的眾生、一般凡夫,只看到眼前,只想到我要得到好的果,他不知道這果是以前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凡事自作還是自受,我們要得什麼果就要種什麼因,這都是自作自受。我們說這個人所作所為都不好,而他現在還能過這種富裕的生活能夠享受,這是他過去所修的福報,而不是看眼前怎樣。最主要,我們要種好的因將來才會得好的果,不是只迷惑在眼前,因為我們剛才所講「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受到好的果或是不好的果,他都會歡歡喜喜的接受,他不會計較、不會煩惱。最主要是要種好的因,將來才得好的果,我們現在種菩提種子,種善的因將來才得到善的果。
像教育小孩,當他還小時就要教導他做人正當的道理,否則長大以後就不好教,就像竹子小棵時可以雕,大棵就不能雕;米煮成飯,而這飯就不能再成為米,所以既然成為果,就是業報現前,我們只能歡歡喜喜接受,最重要的是要把握現在,我們把握每一個當下,我們好好去做不要造惡業,這樣將來才能得到解脫。
如果說這因果的道理它有三世來說,因為這關係著業報有善、有惡及不善不惡的這種無記業,這種因果報應的例子非常的多不能只看眼前,比如有一個故事:有一個員外在世的時候,用不正當手段做生意賺了很多錢,他如何騙人呢?在磅秤裡藏了水銀,他若去買東西時就把「秤平」降輕,付很少的錢來買很多東西,要賣給人時因磅秤的關係,能以很少的東西而賣很多錢。到了他要去世時,交代兒子說:「我能夠富有,是以不正當的手段騙取的,所以你想富裕可以用這個方式。」他的兒子聽了以後,非常悲傷失望,原來心目中的好爸爸,是如此的狡猾、欺詐,就以這些錢來做善事幫助人。
但過了不久,他的兩個兒子相繼去世了,他就覺得很失望;爸爸做壞事,沒有受到惡報反而榮華富貴,他做好事卻發生不好的報應!晚上菩薩托夢告訴他,他爸爸富有,是過去世修的福報,不是騙人的因素,其父騙人將會墮入地獄。因為他做了善事,而這兩個兒子本來要討債的,現在因業緣已盡了,將來會得到兩個較好的兒子,請不要傷心要繼續做善事,這樣才對。
我們如果知道這故事的涵意,就會明白做人不要只看眼前,不要在聲色上打轉,要深入看真實的內涵,如此才是智慧的表現,而不是一種無明煩惱。因為一般人沒有智慧,只看眼前不能覺悟「為什麼」?而佛法的因果道理,不是教我們一味地在因果上,執著與計較不知提昇修養,而是要於因果中去認識了解有所覺悟,才能不昧因果,否則往往只是停滯於,因果的畏途中打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