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如何清淨

業,梵語叫做羯摩,指凡所有動作行為的結果,通謂之業;也就是說,無論做什麼,從身的、口的、意的任何作為,必然會有結果,這種結果就叫做業。業,有好有壞;好的叫善業,壞的叫惡業;有好也有壞,或者不好也不壞的,或好壞不易分辨的,叫無記業。

業,依照性質來分,善的必得樂的感報,惡的必得苦的感報,無記的則得苦樂或非苦樂的感報。造作了,即成業因;感報時,即成業果。凡過去所作的,叫宿業;現在所作的,叫現業。

業的形成,可從兩方面來說:一為依身的取捨行為,口的言說行為,意的思想行為而所造作的業。二為依第六意識,從色塵緣境相應而起,也就是心所中的「思之心所」,以思之心所造作為性而形成的業。因此,於思而有身之動,於思而有口之言,於思而有意之起,形成身業,口業,意業的不同。由此可見,身、口、意三業的形成,「思」是原動力,所以於業的造作,如果能具有「靜(淨)思」的基礎,雖然不可避免身之動,口之言,意之起,但所造作的業由於「靜(淨)思」的修養,那麼於業必也不惡,於果必為樂果。

業,一定會顯現,只要所做過的,好的、壞的都會顯現,而人面對壞的會很難受,免不了怨天尤人,然而面對好的很歡喜,但往往認為理所當然。因為人有這樣的分別心,所以都要追求好的,排斥不好的;事實上,好的是自己造作的,不好的仍是自己造作的。不妨思考一下,好的為什麼會歡喜承受?甚至認為理所當然。不好的為什麼不願承受,好與不好不都是自己造作的嗎?

人帶著業來到這世上,所以學佛的人又稱為淨業行人,學佛修行就是為自己的業,怎樣照著佛陀的道理方法來清淨。當不好的業報發生,如受到委屈,當然不好受,那是因為自己做不了主,才會不好受,能做得了主就無所謂委屈了。佛陀的道理方法,就是幫助我們去承受、清淨自己的業;我們已知身口意會造作成業,但不要忘了身口意也能修養成道。所謂煩惱即菩提,就是從煩惱中藉著認識、瞭解而去發現菩提,如同人有業,怎樣不隨業轉,而能從「業」中顯現「道」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能做到「諸業隨緣了,切莫造新殃」;那麼,業就有清淨的時候。雲老禪師說:凡是一切善惡因緣的際遇,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必須不諍、不辯、不煩、不惱,歡歡喜喜的承受;甚至於感報之時,懺悔,自責,請求原諒,那麼結果不僅可以消業,而且一定不會再造新殃。譬如自己並不知起因是什麼,忽然被他人辱罵,或被嚴厲責備時,先不要被對方的言語行為所激動,此時要把思想冷靜下來,平心靜氣的清淨自己的意念;如果對方所說的是事實,則應認錯道歉,如果是誤會,則可好言解說,如果是故意毀損,無理取鬧,不妨默然承受;甚至於對方不能遏止時,要心生歡喜,語言謙恭,自認錯了,請求原諒,坦然的承受下來,如此則業就能隨緣了,於果就不再造新殃了!

在密法中有所謂的三密加持,三業清淨,密業相應的密法作業;也就是以大日如來為教主的秘密行法,為吾人身口意的作業本能,提供了改變的道途,使身口意移轉,導向清淨的突破境地,超脫循環輪轉的現實世界。亦即身所作,以印轉移;口所作,以咒轉移;意所作,以觀轉移;將必然會作業的內容,仍以本具的造作能力,提供真實的內容而進行作業。它的理論與方法是這樣的:身口意有過去的業力為能源,因而發生現在造作的事實。而印咒觀是現在的內容為能源,因而發生突破的作業成果。如果,本能的造作是從假(因與緣和合而生,謂之假)而生污染執著的話,當然那不是物質的增與減而有的影響,絕對不離於精神力量的誘惑,而滿足了欲望的感性,即使是潛意識的也將完成於下意識的獲得!秘密的行法,就是提供另外的精神力量,突破其一直被無始已作的業力,轉變那些無可奈何的欲念,利用本具的造作能力,進行清淨的作業內容,生產其突破後的質量均純的成果。如是,便是三密加持,三業清淨,密業相應的密法作業;也可以說,是一種藉物相的組合,於大日如來的精神領域中,陶冶,薰習,而達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最勝之法。

人的一切所作,不離因果,一切感報,循因得果;學佛與否,沒有任何一人例外!即使是其他任何的宗教信仰者,或是無有任何的信仰者,誰也擺脫不了「業」的作與受,除非能做到「不造作」,自然便「不受報」。所以,於自己的身口意行為,必須慎言之,慎思之,慎行之,在不傷害他人的大前提下,盡心盡力的去做,去認識、瞭解,進而發現突破,那麼結果便是身口意三業清淨,果報清淨,無始以至無際,盡皆清淨!(參考「休庵散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