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

   略述千佛山精進佛七

 

佛說八萬四千法門,所謂相應者是。學佛行人應多去認識瞭解、比較選擇,而後找出自己喜歡的,條件符合的,再一門深入。彌陀淨土念佛法門,緣於阿彌陀佛成佛前,為法藏比丘時所立四十八大願,以及修行方法的簡易穩定,可說是三根普被人人可修的法門。《大集經》有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極樂世界有九品蓮台可帶業往生,依所帶業之輕重決定蓮台品位的高低。對此白雲老禪師特別提出,是發願往生之前所造的業可帶走,以後的就不行,往生後需在蓮苞內待業清淨了,方能花開見佛,成為極樂世界的眾生。所以,不可再造惡業,且未往生前,要歡歡喜喜地承受業報,受報後業才會清淨,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就愈高。

 

所謂懂得道理好修行,修淨土念佛法門,還是得先建立正確的知見,而後依教如法行持。在家居士身處繁忙的社會中,雖說念佛法門無時無刻皆可行修,但若能有一僻靜處,專稱一佛名,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將有大助益。《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曰:「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於佛七中,密集地用功,能幫助我們真正靜下心來與佛相應。

 

此外於《大佛頂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亦有載念佛的殊勝:「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千佛山是叢林道場,雲老禪師為了讓門下弟子找到自己相應的生死法門──應病與藥,十大宗派均可共弘;所以亦有傳授淨土法門的修持方法。雲老禪師從三藏經典中,尋找有關資料完成了《彌陀淨土簡易行修法》,其後又開講《彌陀淨土法要》。凡有心修學淨土者,在有生之年,每日依此儀軌虔誠修持,必能與彌陀佛相應。在臨命終時必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同生極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