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訓

清淨、莊嚴、淡泊

清淨,必須從修行上著手;莊嚴,就是要完成功德;淡泊,就是一種願,而且是一個願的完成。

    清淨的主題,是以修行來說,身口意沒有經過修行就不會清淨。我們人是帶著業來到人間,凡身口意行為造作,完成的任何一個結果,都叫做業,有善、惡、無記三業。造作行為是好的,稱為善業;不好的,稱為惡業;好與不好無法分辨清楚的,稱為無記業。

    一般來說,身體的行為會有偏差,言語的行為也會有偏差,思想觀念也會有偏差;因為身口意的行為有偏差,所以要去修正;修正身口意行為的偏差,叫做修行。

    談清淨,是清淨自己的我,不是清淨別人。如果不從自我的身口意下手,眼、耳只是拼命地看別人怎樣不好,有沒有想一想,如果你是對方,你會怎麼樣呢?所以要清淨,絕不是口號,是要從身口意上踏實地去做,還有業,肯定不清淨。究竟清淨,是業不會發生了,道也不需要了,才是究竟清淨。

    莊嚴,就是談功德。功,是一種力量;德,是一種修養。把自己的修養能發揮成為力量,並且肯定是饒益的,是利樂的,沒有任何的傷害缺失,或後遺症。也可以說,五欲八風對自己而言,一點關係都沒有,不受影響,才是真正有修養;而這份修養要能化成為力量,產生效益性,能幫助別人得到好處,才是莊嚴:所以,要把大藏經當成知識經驗,然後具備這些知識經驗,面對現實的環境,不管人也好,事也好,能分別,所計較、執著的不是業,而是道。莊嚴,是表裡一致,肯定是依教如法的,依佛陀的道理方法,去修養而完成自己的道業。

    淡泊,就是一種願。以白話來說,淡是沒有任何的味道,泊就是一個範圍,不一定是哪一個範圍。也就是在任何關係,不管是無明、煩惱、迷惑,或是談五欲、八風,甚至十惡業,任何一個範圍,如果在那個範圍裡,自己的心志(或心識)是淡然無味的話,是要靠莊嚴、靠清淨來完成,所以說是一種願。願,是一種理想,一種目標,絕不是吃苦耐勞,去忍辱,拼命壓抑自己承受一切,或穿破爛的衣服,或粗茶淡飯,這都不叫做淡泊。

    例如發願往生西方極世界,如果沒有前面的莊嚴、清淨,去得了嗎?憑什麼去?發願還要去做,而且要做到,做不到的,都不叫願,那是大妄語!

回列表頁 下一則
  • 千佛山女子佛學院
  • 電話:06-5958106
  • 地址:台南市關廟區松腳里旺萊路466巷1號
  • 地圖
  • 版權所有 © 千佛山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