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
三界之異名,生死之境界,有因有果謂之〝有〞。
四生九有
金剛經云:「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二十五有
通三界六道輪迴而有二十五之果報,有生有死,因果不亡。欲界有十四〝有〞:四惡趣、四洲、六欲天。色界有七〝有〞:四禪天及初禪中之大梵天,並第四禪中之五淨居天(那含天)與無想天。無色界有四〝有〞:四空處是也。
九地
又名九有,以欲界為一地,色界及無色界各分為四地。
一、欲界五趣地:或名五趣雜居地,即地獄,餓鬼,畜生,人及天之五趣等為散地,並有欲故,合為一地。
二、離生喜樂地(即色界初禪,與尋伺即覺觀相應,已離欲界之苦,而生喜樂)
三、定生喜樂地(即色界第二禪,已無尋伺,從定生喜樂,故為一地)
四、離喜妙樂地(即色界第三禪,離前喜貪,心悅安靜,有勝妙之樂,故為一地)
五、捨念清淨地(即色界第四禪,離前喜樂等,清淨平等,住於捨受正念,故為一地)
六、空無邊處地(為無色界之第一定,厭色而住於空無邊處定)
七、識無邊處地(為無色界之第二定,住於識無邊處定)
八、無所有處地(為無色界之第三定,住於無所有處定)
九、非想非非想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者,為無色界之第四定,住於非想非非想處定)
四土
一凡聖同居土:有娑婆世界之穢土及極樂世界淨土。
二方便有餘土:聲聞羅漢所居土,尚有微細惑故謂有餘。
三實報無障礙土:菩薩所居土,如兜率天彌勒內院。
四常寂光土:為諸佛如來境界土。
懺悔得出離
昔釋迦如來為仙豫王時,殺誹謗大乘法之五百婆羅門,婆羅門命終後,生於地獄,悔過,發大乘之信,即生於甘露鼓如來世界。
地獄之壽
一光就居,人居此中相見即欲鬥,泥犁中無兵,而自有兵相殺傷,又不死,其人長大,且以人間三千七百五十歲為一日,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年,經一萬歲,即人間百三十五億歲也。
二居虛倅略,此中一苦當前二十,其人入火中赤身出而相鬥,以人間七千五百歲為一日,其壽二萬歲(以來下之獄中苦與日年壽之倍增)。
兜率天
兜率,此翻知足,謂於五欲境知止足故。
人間四百年,為此天一晝夜。則人間十四萬四千年,方為此天一年。若此天壽四千歲,則該人間五十七億六百萬年矣。
如來三身
法身如來名為毘盧遮那,譯言遍一切處。
報身如來名為盧舍那,譯言淨滿,又譯曰光明遍照。
應身如來名為釋迦文。
五智 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法界體性智。
四聖六凡
十法界 法界十心說
佛 : 一乘任運 萬德莊嚴 慈悲無分別心
菩薩 : 圓修六度 總攝萬行 六度萬行無我心
緣覺 : 見局因緣 證偏空理 隨緣感悟進取心
聲聞 : 功成四諦 歸小涅槃 四諦苦空厭離心
天人 : 廣修戒善 作有漏因 十善業道功德心
人道 : 愛染不息 雜諸善緣 善惡無記造作心
修羅 : 純執勝心 常懷瞋鬥 狠鬥醜陋心
畜生 : 愛見為根 慳貪為業 貪欲慳吝分別心
餓鬼 : 欲貪不息 癡想橫生 陰險掠奪計謀心
地獄 : 五逆十惡 謗法破戒 忤逆詆譭殘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