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279期2013年7月刊
一個人, 活在這世上, 辛苦了大半輩子之後, 接下來應該是能夠好好的「安享晚年」, 這樣的人生才算圓滿;
文/淨瑞
一個人, 活在這世上, 辛苦了大半輩子之後, 接下來應該是能夠好好的「安享晚年」, 這樣的人生才算圓滿; 可是, 這世上偏偏就是有一個緣境叫做「晚景淒涼」, 有很多人就是掙脫不了前世今生, 自己所編織的那個因因果果的網。
大家都害怕「晚景淒涼」, 我也一樣。然而, 前不久, 女兒一位通靈的朋友, 在閒談中, 對她說: 「你父親和你們幾個兄弟姊妹都很不錯, 你們也都很孝順, 可是 …… 妳媽媽的晚景怎麼這麼淒涼?」女兒回家探親, 憂心的跟我討論因應之道, 乍聽之下, 我也感到很意外, 因為從來沒想過自己的「晚景」會「淒涼」嗎?
我想了想, 一時也搞不大清楚狀況, 不知道那朋友依哪個標準說我晚景淒涼, 瞧女兒談淒涼色變, 便說了些話想寬她的心: 「只要你們都很好, 那我就放心了, 一個很放心的人, 再怎樣也不會淒涼; 何況我有佛法, 有佛法就有辦法, 妳不用擔心。」
然後, 我們討論怎麼樣算是「晚景淒涼」? 女兒說, 除了病苦之外, 大概就是缺衣缺食乏人照護無依無靠。我則用李清照的《武陵春》和《聲聲慢》, 來與她共同體會「晚景淒涼」:
李清照是南宋女詞人,根據記載: 李清照沒有兒女,晚年舉目無親,寄人籬下,最後孤寂而死, 晚景極其淒涼。這兩首詞寫她晚年的心境: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我從很年青的時代, 就很喜歡這兩首詞, 多愁善感的心思, 和淒涼的味道最相應。 多愁善感的心, 不但自怨自艾, 還經常憂國憂民, 哀怨的眼神, 看到的一切景物, 都愁容滿面, 連空氣中都充滿濃濃的憂鬱, 淡淡的哀愁。一有空, 我就會找一些苦哈哈的詩詞來讀, 比如上面的兩首是最常讀的, 藉他人的悲傷來撫慰自己的惆悵。
曾經, 有人勸我 :「最窮不過討飯, 除死別無大災」有甚麼好抑鬱不樂的? 我就把 這話當座右銘, 借他來平息重重的愁思。如今年老, 讀經聞法, 了知「死」已是必然得面對的, 並不是什麼災, 「討飯」就把它當「托缽」吧, 也無所謂窮不窮了?
如此一來, 又有什麼好淒涼的呢? 因此, 與女兒的討論結論是, 她娘親過去的確是一個很悽涼的人, 因為我住於淒涼的氛圍裡; 老年有佛相伴, 我搬家了, 從淒涼之屋, 搬來與佛同住, 就不會再考慮要回去了。 近幾年, 我讀的東西, 是《普門品》、《金剛經》等佛教經典, 喜愛讀慧能大師的「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 其實早已走出那種長年的淒涼心境。
女兒終於釋然, 她相信母親的晚年, 或許看是孤單, 卻也並不是淒涼。
不久後的某一天, 我自己一個人, 坐在客廳看電視新聞, 在看過無數個推陳出新, 一個比一個無情的社會案件之後, 眼下這個報導, 比之前的更慘酷歹毒, 真的是泯滅人性, 不禁心酸落淚, 非常感歎這個沉淪中的世間, 我獨自蜷縮在沙發裡落淚, 感到自己很可憐, 淪落在這個五濁惡世裡。淒涼的心境又上來了, 換一個角度想, 女兒那位通靈的朋友, 其實也沒有說錯, 我已算是一個老人了, 一個老人無法在安穩和祥的環境裡生活, 卻時常要面對這麼可怕的世道人心, 要面對倫理道德在往下沉淪的社會, 能無動於衷嗎?
11我趕快讀《金剛經》, 回向國泰民安; 讀《藥師經》, 回向生病了的社會人心, 讀《普門品》,希望自己和很多人都能夠學習觀音, 循聲救苦。或許, 我的晚年真的還是會很淒涼, 但是, 不管哪一個類型的淒涼晚年, 不管是如何的落寞孤獨, 我都要把它當作是給我修學的機會, 白雲禪師在《白雲的話》這本書裡, 有一篇開示〈獨處隨緣而悟道〉, 他說:「只有在獨處時, 才會發現自己的意識形態裡, 究竟做對了的有多少? 做錯了的有多少? 從中真正知道了些什麼? 從這些疑情再去探討, 最後就可以得到覺悟的機會。」
佛家說「轉煩惱為菩提」, 我有幸接觸佛法, 於這樣的孤獨淒涼中練習, 古人說: 朝聞道, 夕死可也! 若是早聞道, 卻不知珍惜呢? 臨終才發現自己蹉跎了歲月, 怠忽了正法, 那當下, 覺悟已遲, 要回頭已不可能, 那又是另一種淒涼, 我想這種淒涼才是我很害怕很害怕的, 晚景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