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279期2013年7月刊
在這個世界不分智愚,人人都各有所執,並且堅持維護自己的觀點。
文/淨琴
在這個世界不分智愚,人人都各有所執,並且堅持維護自己的觀點。我們根據過去「看到的」「聽到的」經驗,建立了自己的觀點。可是,當我們身陷在難以自拔的困境中,卻是動彈不得。這會不會正是和自己以往所建立的觀點有關係呢?換言之,會不會我們所執著的觀點正是導致痛苦的根本呢?再者,當有人正處在水深火熱的煩惱之中,我們自以為是地向他提出觀點。可是非但無法助人化解問題,很可能還會使問題雪上加霜。畢竟我們學習佛法,也可以說是在學習建立一些智慧的觀點。所以,不妨藉此來認識和檢視,我們自己所運用的,並且參考《經集》中世尊所提出的,來比較其中之差別:
----- 許多爭吵、爭論、悲哀、憂傷、妒忌、驕傲、狂妄和毀謗,來源於所愛。爭吵和爭論,與妒忌相連,伴隨爭論產生毀謗。
----- 一些人說「這是真實的,正確的」,另一些人說「這是虛妄的,錯誤的」。這樣便出現分歧,進行爭論。為什麼沙門意見分歧呢?
----- 因為所有人都堅持自己的觀點。----- 那些和執著名想和所見的人,在這世上四處遊盪,擾亂他人。
---- 那些人持有觀點,進行爭論,聲稱「這就是真理」。----- 在集會上,熱衷爭論,希望受到讚揚,害怕辯論失敗。一旦遭到駁斥,便憤憤不平,挑剔對方,惱羞成怒,責備對方。----- 你陷入思辨,腦子裡考慮著各種觀點,即使與聖者相交,也不可能與他同行。
----- 我說:爭論的兩種結果都微不足道,不能帶來平靜。看到這種情形不要參與爭論,應該在沒有爭論的地方尋求平靜。
----- 在這世上,不要用知識或德行戒行製造觀點;不要把自己與別人等同;也不要認為自低於別人或高於別人。
----- 對萬事萬物,無論所見、所聞、所想,都不懷敵意。
----- 不期望未來,不悲傷過去。無視於正在接觸的,不受任何觀點引導。
----- 在這世上,沒有屬於自己的東西,不為消逝的東西悲傷,不陷入萬物,這樣的人稱為平靜者。-
---- 他對萬事萬物,對任何所見、所聞、所想,不用設防,卸下重負,獲得解脫。這樣的牟尼沒有渴求,不再屬於時間。世尊這樣說道。
傷害經常建立在我們各自所執著的那些庸人自擾的觀點。唯有智者才能夠擺脫觀點之束縛,而我們只能嘗試去學習建立一些,面對現實環境可以發揮自救的觀點:所謂「以一個正念能抵百個妄想雜念」,而持名念佛之功德,也就是在煩惱的時刻轉移對自我觀點之執著。千佛山家風:「不管人家對不對,自己一定要對,做對了是應該的,做錯了趕緊懺悔。」這就是一個很實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