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無有‧那有文字

    武則天曾寫過一首讚歎佛法的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282期2013年10月刊

文/ 阿 湯 哥

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某一天,佛陀與弟子托缽乞食,見前面有一群小朋友,在玩堆沙土遊戲,其中有一位小女生,遠遠就看到釋迦牟尼佛帶著弟子們,正往她這裡走來,小女生就用雙手從地上捧上一堆沙子,走到佛陀面前,很恭敬的將手中的沙子,直接送到佛陀飯缽內,佛陀非常高興,接受她的沙土供養,旁邊的舍利弗很生氣,這女孩怎麼可以將沙土調戲我師尊,舍利弗實在憋不住就向師尊說,剛才那位小女生很過份,怎可把沙土放在您的飯缽裡,絕對不可以讓她這麼胡鬧;世尊微笑說:此女孩在千百年之後,因緣成熟,將在東震旦國(現今中國大陸)稱帝,如果我不接受她的沙土供養,在她稱帝時,將會試圖去破壞佛法、佛塔、僧物,現在我接受她的沙土,跟她結下善因緣,將來她當上皇帝時,會盡心力弘揚佛法,建設佛寺,供養僧團;這位小女生就是千百年之後,在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帝──武則天,她一出世就有帝王的龍鳳之姿。

武則天曾寫過一首讚歎佛法的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流傳千百年以至到現今,尤其洛陽的龍門石窟,就是在她帝王時代,所擴大開鑿的石佛像,功德無量。

    過去、現在、未來,佛陀以覺悟的道理方法,令眾生“開、示、悟、入”菩提大道,期許善的修行,立菩薩志,生命的圓滿就是靠自己的選擇及精進的修德;做人苦,做女人更苦,古聖賢人曰: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做女皇帝苦上加苦,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一代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姓武‧名曌〈日月當空,普照著萬里江山之意、氣魄〉,祖籍并州文水﹙現今山西省文水縣東﹚人,出生於長安﹙現今陝西省長安縣﹚,童年在利州﹙現今四川省﹚,武曌幼時聰穎非凡,七歲善於賦詩吟詞,十四歲美豔宜人,唐太宗〈李世民〉召其入宮,選為才人,為五品官位,賜名「媚娘」,太宗駕崩,媚娘時值二十八年華,依唐朝制度,徵召入宮的女子,應削髮為尼,居住於感業寺,信奉佛法,研讀佛經,深入經典的真義,開經偈就是她的傑作,流傳到現在;唐高宗〈李治〉復召入宮,賜為「昭儀」,進號

「宸妃」,三十二歲立為皇后,四十歲與高宗併稱「二聖之尊」,逐漸攬權,專決政事,五十歲晉陞太后,臨朝聽政,六十歲晉陞為皇太后,六十七歲當上皇帝,君主立憲,改唐為周,君臨天下,自稱「聖神皇帝」。唐朝後宮官階制度在皇后之下,有妃(一品官位)、嬪(二品官位)、婕妤(三品官位)、美人(四品官位)、才人(五品官位)等,粉黛佳麗集三千,三千寵愛在一身。

武后晚年退位之後,將王位傳給李顯,恢復唐高宗的皇后身份,從一位皇帝退回為人妻及母親的本職,享年八十有二高齡,壽終正寢。中宗(李顯)登基之後,下詔改周為唐,再由中宗賜封母后尊號「則天大聖皇帝」,玄宗(李隆基)追封尊號「則天順聖皇帝」,則天是尊號,不是名字,武曌在世時,未曾用過的尊號,論語:「惟天則大,為喜則天,美則美矣」,因後人依中宗皇帝、玄宗皇帝所賜封的尊號,沿襲尊號直呼武則天。

「心中無有‧那有文字」,出自「大智法師」與「武曌」對話的禪機禪語;緣由,白髮已蕭然的武曌,退讓帝王之後,一心向佛,有一天來到「靈隱寺」參佛,突然見到一位熟悉的背影,身著袈裟的僧人,出現在眼前的大智法師,不就    

是,當年在唐朝曾任長安的主簿駱賓王﹖此時的武曌,向法師請教釋迦牟尼佛的法義,何謂法布施、財布施、無畏布施等等的供養,善與惡的因果,關於佛法的事,無所不談,言談之中,武曌已確定,眼前的僧人,就是初唐詩人四傑之一的駱賓王(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並稱初唐四傑)。武曌再請問法師,你認識駱賓王嗎﹖法師回答:本僧人心中只有佛法,雲遊四海,不言世間事,那知駱賓王何許人﹖誰是駱賓王﹖武曌再請求法師,為她寫紀念碑文,大智法師不想幫武曌寫碑文,只好寫「心中無有‧那有文宇」的禪語,說明其心意,此時武曌覺悟大智法師的禪機,放下江山,恩怨情仇何時了,萬年感慨竟無言。40年為國家,心血耗盡,是非功過,伴隨著矛盾;武曌即時就吩咐公孫婉兒說,在其碑文上,一字都不留,至今所看見到的乾陵,旁邊的石碑上,沒有文字,稱之為「無字碑」。

悠悠千載的無字碑,乾陵的無字碑,歷史記載的傳言:第一種說法,武曌感慨自己的功勞非常大,無法用文字來顯

現其功績;第二種猜測,武曌自覺罪孽太深重,不敢寫出來;第三種說詞,武曌覺得千秋功過,自有後人來評論,因此留下一片空白,讓歷史來評斷。

又大智法師,俗名駱賓王,別名駱臨海‧算博士,唐朝婺州義烏(今浙江省義烏縣)人,出身寒門,七歲能賦詩,號稱神童,初為道王府屬,歷任武功、長安主簿,均未受重用,因而不得志,棄官而去,光宅元年(684年),徐敬業舉兵討伐武帝,起草了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徐敬業反武失敗之後,駱賓王不知所終,終身隱居。民間扶鸞的信眾,以駱賓王的忠肝義膽和文采昂揚,尊之為神,號稱「南天駱恩師」,年年端午盛大奉祀;駱賓王的〈詠鵝〉佳作: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歷代的千秋霸業,反思武則天的一生,總是有「我相」:自私之心,執著自我。「人相」:對待之心,計較得失。「眾生相」:分別之心,雜念紛紜。「壽者相」:慾望之心,欲得千秋。而經云:一切萬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