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89期2014年6月刊
為人處事要“運用思想”,修學佛法則更要“運用思想”,絕不能說有了問題就問,自己從來不去運用思想。
我還舉一個小例子,有一個人掃地,他很生氣,情緒很不好,拿著掃把這麼掃一下、那麼掃一下,旁邊的人就講話了,本來這個生氣的人還不想把脾氣爆發出來給人家看,只是拿掃把在發洩,結果兩個人吵起來,那個說他的人呢還蠻有理由;可是有沒有想過,這個人掃地這件事是不是該你管?你如果說:「我是常住」!那我們寺院就不要有這些規矩法則了,何況,還要去運用思想?為什麼不去探討,就在旁邊看看、想一想他為什麼這個樣?到現在還有這種現象,做水電的也好、工人也好,個人的事情,自己去找工人、找做水電的,做他個人的事,做什麼事啊?並不是修水電,也不是做這些建築方面的工作,可能是他要換房間、他要整理什麼東西,找人家來,可是有沒有想過,如果每一個常住都跟你一樣,我們請工人來幹什麼?我敢說凡是這樣的人,一定是跟人家都合不來的人,想找一些同門來幫一下忙,都沒人要理會他的。那為什麼不思考一下:我們請的人一天工資多少?他應該做多少工作?像我們廣播公司,有一個機電工程師,變成我們所有道場裡面的高級水電工,廣播公司請他一個月五六萬塊,你卻把他找到廟裡面來做水電的事情,這個都是我說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從來不思考」,為什麼經常在公司裡面找不到那個工程師?一問,「喔!到那個寺院去了」!有沒有想過?如果你是廣播公司的負責人,你有什麼想法?!我在這裡還講一句不該講的話,我們常常有一些人啊,個人的工作不好好去做,尤其現在有這種義工的制度,根本不瞭解義工到寺院來是幹什麼的,義工到寺院來不是給常住個人服務的,他是為了一個外護來護持這個寺院的。所以有的時候我發覺到很多問題,看到的丶聽到的,幾乎不想開口,只得一個人在房間嘆氣,「這怎是我教出來的門下弟子」?!
我如果做一個自我的…往好的地方來講幾句話,不知你們聽了會作何感想?「千佛山系不只是在台灣,即使在這世界上的寺院,我們的常住擁有的空間可說是最大最多的,也可以說最自由」。因為我從小出家,是過來人,總希望出家人本身有多一點的空間可以自修,我也不希望像阿兵哥一樣管得那麼嚴格,像一加一等於二,為什麼?出家了,一旦現出家相,就是人天師範,不單單做人的老師,還要做天的模範;那你們有沒有想過?幫助別人沒有本事,自己修行辦道卻還懈怠放逸,而且還造成很多的傷害,那出家幹什麼?!因為總把一個自我擺在前面,擺在前面也好啊,那你就要好好的思考,凡是言語行為都要好好的思考,以前我不是也說:「佛法是探討一連串的為什麼」嗎?「從裡面去學它的道理方法,去化解這一連串的為什麼,那才是學佛」;然而你們是,沒有問題製造問題,有了問題就躲起來不敢面對,那究竟學了什麼?修養在哪裡?
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兩年多我的頭髮幾乎快要全白了,你們從來沒有去思考過:千佛山系,蓋道場不要你們操心,一切設備也不要你們操心,幾乎什麼都不要操心,只要好好照顧這個道場,維護這個道場,給你們很多的空間能夠去修行辦道,但你們是,只要聽到一言半句不如自己的耳丶不喜歡的話,那個習氣就冒出來了!要知道娑婆世界本來就是一個苦的世界,以人來講,還要去面對它、去承受它;以學佛的人來講,那應該怎麼樣?你們看今天台灣,除了佛教有那麼多的寺院庵堂,神教、道教,其他的宗教那麼多,幾乎到處都是道場,為什麼社會還是那麼亂?這麼多的宗教,在這一個法律管不到的地方,這些宗教人員做了一些什麼?我們常常看電視丶報紙,我現在根本就害怕看電視看報紙,因為負面的佔了百分之八十,再加上一些娛樂的,可看的所剩無幾。我告訴各位,據我所知道的,年齡在六十歲以上的人,都認為戒嚴時期的台灣最好。過去台灣有ㄧ種純樸、濃厚的人情味的環境。我三十七年來台灣,那時同樣有颱風有地震,但從來沒有看過土石流。現在整個的現象完全改變了,變到什麼?變到自私自利;好比講自由,他個人有自由,別人不能夠有自由;他個人可以擁有特權,別人不可以有特權;見不得人家比他好,我講的好還不是那種道德修養的好,而是看到別人有錢,別人的生活過得好。
一般我們談,一個學佛的人如果經常把自己空閒的時間都浪費在那些妄想雜念上,那等於慢性自殺。佛教裡面那麼多的道理方法,一輩子都學不完;到明年,我吃這碗飯就九十年了,我自己對佛法真正知道的還是有限。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講三千大千世界,以欲界、色界、無色界,到三十三天以須彌山為主,這麼一個世界只是一個小世界,一千個這麼的小世界才是一千個小千世界,釋迦牟尼佛已經談到三千大千世界。我們現在看,以須彌山來說東南西北有四個洲,那不是以地球來說,我們所知道,以人大家能瞭解的這個欲界、色界、無色界,六道眾生所處的環境,這是南贍部洲,就是四大部洲,從須彌山四個方向的四大部洲,我們這個還只是南邊的一個部洲而已。可是現在我也常看很多笑話,在電視上,他們都敢講:他說北方是怎麼樣、西方是怎麼樣、東方是怎麼樣…連一個南瞻部洲這個世界都沒搞清楚呢!你們看,我們知道這個地球的海,海裡面有很多黑洞,那些地方多少科學家能瞭解的都有限,我們只要談人,從欲界到色界到無色界,我們瞭解多少?!以六道眾生來講,我們連人道本身能瞭解多少?!譬如說以須彌山為主,南瞻部洲是我們這一個娑婆世界,這個娑婆世界有六道眾生、有天道,可是很多學佛的人把這個天道就一概而論,我們看,欲界有多少天?色界有多少天?無色界有多少天?究竟我們談天道眾生是談哪一些?僅僅一個娑婆世界,涉及到天道的眾生就已經搞不清楚了,可是我們都是三級跳:「欲界是人,色界,我們的修養就是離垢了,超出了人的習氣,那無色界呢?已經離三十三天很近了,修養很高了」…,這叫做談佛法嗎?何況這裡面還有精神層面的、還有物質層面的;經典上說成住壞空的色,這些形色是屬於物質世界;談生住異滅,則是精神世界;尤其現在更可笑的是,「啊!學佛了,看開一點,什麼都是空的啦!」空?空得了嗎?因為他們把那個空當成“什麼都沒有了”,真的能什麼都沒有嗎?所以我以前不是講過笑話,我說如果你遇到這樣的大法師,他說:「別想那麼多啦,人就是如此,最後一切都是空的了」,我說你遇到這種情形,你跑過去甩他兩個耳光,你看他怎麼反應?他如果還反過來問你:「你為什麼打我」?「你不是空了嗎」?因為大家都是誤解“心經”裡面談色空的問題,色空是以五蘊來說,也就是依於人的那個我來說,何況這個裡面還有物質層面、還有精神層面。
為人處事要“運用思想”,修學佛法則更要“運用思想”,絕不能說有了問題就問,自己從來不去運用思想。我剛說的思是收集資訊,以一句成語來講,“集思廣益”就是收集資訊,平常把這資訊好好的整理,好的、不好的,不好不壞的,當我們面對人與事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用它,你能用得上你就發揮了智慧,用不上那只是一些資訊。就好像我說我們的《大藏經》,你如果去修學它,它是佛教的聖典,你如果只是擺在那個地方不管它,那只是一堆印刷品;所以我們學佛,不是學佛的形象,而是學他的智慧。他的智慧在哪裡?他留下來的道理方法。學習那些道理方法,怎麼轉化成為自己的,那對你自己才受用,對你自己才能夠有幫助,對你自己才能夠解脫,才能夠入涅槃。尤其我不管到哪裡去,做專題演講也好丶上課也好,都會留下一段時間,讓參與者提問題。你們聽課,你如果本身沒有在某一方面下過功夫,那只是聽熱鬧,那如果提出問題呢?可能是你實際所需要的。可是常常就有一些問題,提得很不適合:好比「什麼是色即是空」?希望我再講一下,這個不叫做提問題!首先你對這個「色即是空」認識了多少?要把你所認識的說出來,我再來給你分析哪裡是對的丶哪裡是錯的,這才叫做問問題。我常說我們現在的人學佛不是學佛,都是在那裡學人。我們看在台灣,「太虛大師怎麼說?印順導師怎麼說」?再不然「六祖怎麼說」?如果再講一講淨土方面,「印光法師怎麼說」?那佛陀怎麼說呢?我們是學佛呢!學佛必須是,佛陀講了很多道理、方法,我自己去思、去想,在那裡修學,唯恐自己學錯了、有偏差,或者不夠深入,提出來,那才叫做問題;否則的話你資訊都沒有,你從來思都沒有思過,你怎麼去想?結果都是問!結果所問的呢?叫那個解答的人無從說起!學法是學佛陀的道理方法,要如實,實實在在的實,否則的話,都是春花秋月,都是空談,對我們沒有幫助。
我年輕的時候在大陸,自認為是天下第一,國立大學畢業、從小就出家,可以說都是標準的科班出身,二十八歲就做小南天的方丈,認為自己很了不起;可是年紀愈大了,學佛的時間愈久了……,我以前看藏經,這麼厚的藏經可能一兩天就看完,現在譬如說我要寫某一部經,可能為了一個問題兩三天沒有辦法繼續寫下去。佛法無邊啊!不是那個法力無邊,而是佛陀的道理方法太深了。你要深入到能夠同於佛陀的境界,那你才真正是佛的境界,你如果是同於菩薩的境界,那你就是菩薩;同於羅漢的境界,就是羅漢。那你們現在大家想一想,你同於什麼境界?你們同於人的境界,世俗人的境界,所以還是人,還是世俗人!還是在作自我分別,以自我意識為主!
我們常常看一些,甚至於學術界的辯論會,都是「我認為怎麼樣,我反對怎麼樣,我贊成怎麼樣」,「根據什麼」?沒有人講!為什麼他不講「根據什麼」?因為「根據什麼」,人家就會去找你的根據,就你所根據的人家去瞭解,就會發現你這個人究竟懂得多少,他不談根據什麼,就是他的意思,你沒有辦法去找一個標準。所以這個“運用思想”,對一個學佛的人在正念的前提之下,非常重要。如果有太多的妄想雜念,在這個妄想雜念中間,你只要能提起正念,那你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如果害怕妄想雜念,那就等於說,對負面的害怕、遠離,結果變成很陌生,如果能面對這一些還能提起正念,那你就能得到更多的利益!
你看我寫的書,很多人甚至出家很久,關係到比較專業的,就是涉及到學派性的東西,還是看不懂,那是為什麼?看不懂,就是表示你從來沒有思,從來沒有思,就沒有想的機會。我剛說:「思是收集資訊」,你從來不去收集資訊,你怎麼面對這些資訊去想?這裡面就涉及到邏輯學,去比較、去選擇,你資訊都沒有,你怎麼比較、怎麼選擇?如果一味的只是擺在一個理想主義、美好主義、完美主義上面,我告訴你:「你永遠都是妄想」,要怎麼樣從不好的給它提升、增上為好的?好的怎樣使它更好?因為這個裡面的問題就是出在「不肯讀」!所以要讀人、讀事,讀不同的人、讀不同的事,好的也讀、不好的也讀,那不就是收集資訊嗎?並不是你讀了就要照著去做,你經過思還要去想,那就涉及到五蘊的調理、變化、作用,最後才圓滿。你看我寫的那個《修行法要》,你們打開一看,從第一頁看到後面,看來看去都一樣,「這個也是這麼寫、那個也是這麼寫,好像文字都差不多」,如果真的是那個樣,你就從來沒認真的去想過。學佛、學五蘊的調理丶想行之間建立間隔丶行止觀方法,這都是教你們怎樣去運用思想、發揮智慧,可是你們不深入的去思、做深入的想,「把那些文字唸完了,我都會」,你運用它了沒有?能不能發揮智慧?你自己能不能得到利益?
尤其那個止觀很簡單,「止於一念,研究、分析、認識;觀照菩提,察覺、返照」,都會背,它只是一個方程式呢!要一個想行之間建立起間隔就很難了!再說要“止於一念”,你能抓住哪一念?修行法要上面,從基礎到進一步認識,再怎麼提升、再最後怎麼增上?都有它的順序;你們看起來都一樣嗎?就好像我寫那個《因明學》,這個我不怪你們,因為因明學是屬於印度“古印度四大奧義書”之一,本來就很難,我只是儘量用現代人可以看得懂的文字。可是最近我發覺,我們裡面,我的光碟,除非共修在這裡看,不得已要坐在這裡,平常看電視都是看人間衛視什麼的,學到了什麼?我不是說人家好或不好,那必須要想:「學到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好處」?那你如果只是說「他們講的我一聽就懂」,你懂了又怎麼樣?如果他一講你就懂,你也會做嗎?你是不是做出來跟他一樣?如果是一樣,你不是還是在學人嗎?我們本門有那麼好的東西,從來不去下功夫,相反的人家看法界衛視、看看我的書,就能得到好處,待在我身邊的人居然幾十年、十幾年,什麼好處都沒有得到,還是以自我為中心,始終就不能把那個我淡化、淡化、淡化。我不是書裡面有寫一個“學佛的方程式”嗎?說「當你分別心生起的時候,不要只是去計較執著,要去認識瞭解,還要從中間有所發現」,你才能得到好處。分別並沒有錯,而是分別以後你計較什麼?執著什麼?你又發現了一些什麼?的確,我總認為你們的時間都浪費掉了,浪費了太多時間!人的生命短短的幾十年,尤其出家了,還不珍惜時間的話,那就是浪費生命。記得“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這八個字,把“思想”兩個字搞清楚,然後怎麼去運用它,運用之後發揮出來的是不是智慧?你如果每一天都能夠把握這八個字,不要三五年,可以說,可以稱得上真的是「人天師範」!像我,從小出家一切都是自己去摸索,到處去參學,到後期完全要靠自己自修。我們不能指望別人來教你什麼,我以前也說過:「我任何一堂課講完了,佛法就已經夠了」,「再聽再聽還是那些」…,問題是說:「知要解、行要證」,知道還要能理解;行,修行還要能證果。絕不是說:「我知道了、我也在那裡做」,結果呢理解了多少?最後呢?能不能夠證到道果?否則的話學佛幹什麼呢?在社會上好好過嘛,愛怎麼做怎麼做!我不是曾經說嗎?「一旦出家了,等於判無期徒刑」,如果沒有這種心態,做為一個出家人,那實在是在混日子,最後呢?過去所做的業也消失不了,新的業愈造愈多,永遠在那個六道裡面輪迴。往人道上面走還有機會,往下三道下面走那就可憐!學佛的人,不在乎果報的好壞,在乎種因的造作,這就是因果上面的認識。種是種子,種子因的造作,那比什麼都要緊,一旦果報發出來,你能夠面對它歡歡喜喜承受,它就可以過去。所以我最近也特別寫這樣的文章,三世因果,談過去、談現在、談未來,如果這麼分段來看因果感報,我告訴你:「那是一筆糊塗帳,算不清的」!你如果能夠把握一句要緊的話:「現在是過去的未來」,記住這句話:「現在是過去的未來」,你現在承受果報,你現在造作種因,都是現在!受果報是因為過去所做,現在受。現在呢?就是過去的未來,不是未來的未來,所以有很多人講:「佛法的因果好是好,可是沒有現世報」?那就是不懂因果,所謂三世因果,他不懂得現在是過去的未來。如果能懂得現在是過去的未來,我現在過得好不好?在這些果報的現象上面,你就知道該怎麼樣!你所做的種因怎麼去把握,因為現在會成為過去,雖然現在是過去的未來,現在會成為過去,它不可能會停留在那裡,你如果只是講到未來,那是未知之數!
過去一些老年人講這種話:「今天晚上上床把鞋子脫下來,不知明天能不能夠起床穿鞋子」?那是什麼意思?那是說未來的事!你們看,不到處都會講:「把握當下」,那個“當下”是什麼?是任何的一個現在!現在的這一秒,這一分,這一個小時這一天,都是現在,可是同樣,現在會成為過去,它不可能停留.如果在三世因果上面能夠記得:「現在所受的是過去所做的,所以現在是過去的未來」,那現在也會成為過去,不要去想到未來,這樣你在三世因果上面才能把握!仔細想想我講的這個三世因果:「現在是過去的未來」,現在會成為過去,不要幻想到未來,未來把握不住,唯有把握住現在,現在受報,面對它歡歡喜喜承受,你的果報就愈來愈少,現在的所做的種種都是好的,會成為過去,你擁有的都是好的。所以很多人談因果,提醒他現在不要怎麼做,「啊、那是以後的事啦」,那有沒有想過:「那現在呢」?現在受業報的時刻,不好的還是嘆氣、好的得意忘形,唉聲嘆氣很可能也會做不好,得意忘形更容易做不好,唯有把握住每一個現在,這些因因果果對你沒有任何的影響!我們看“十地菩薩”,進入到第二地“離垢”,什麼離垢?不是那些不好的髒的我遠離它?而是要做到不受影響!因為在佛法上面你們始終還沒有得到好處,當然個人的道德修養永遠就表現不好,那如果是這麼樣長久下去,那不就是慢性自殺嗎?人家怎麼樣,好的我們拿來參考,不好的自己提高警覺,可是你們大部分時間,對人家不好的看得清清楚楚,對自己不好的可以找一百個理由,這樣在道業上怎麼會進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