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處:休庵絕案期數:409期2025年5月
休庵絕案 生命之畫!
話頭;生命之畫!
公案:枯樹、老鴉、黃昏?
- 出處:禪的語絲期數:409期2025年5月
禪的語絲 修行的詮釋
修行的詮釋
修是修養,行是行為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409期2025年5月
409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戒法──如來所訂之法。
戒體──受持戒法莊嚴。
戒行──依教如法行為。
戒相──緇素所受差別。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409期2025年5月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二十八章 意馬莫縱(上)
千萬不要相信自己的起心動念,也就是自我意識,因為起心動念產生的就是自我意識的現象,要到什麼時候可以相信呢?要成就了阿羅漢,才可以相信它,否則都是不可信。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409期2025年5月
《金剛經研討》 依法出生分第八
因為色聲香味觸只是色塵,「法」才有緣境可說,在名字相就有所謂的入流,或者是不入流。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409期2025年5月
佛遺教經法句 十三、不忘念六頌
所習聖智法
心明記不失
無住無無住
是為不忘念
- 出處:休庵絕案期數:408期2025年4月
休庵絕案 莫道無常句
問:如何是生命之歌?
謂:夕陽、枯樹、老鴉!
- 出處:禪的語絲期數:408期2025年4月
禪的語絲
挑剔,對象不是別人,應該多與體諒;挑剔自己的過失,具有檢討與改進的作用,也就是所謂修。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408期2025年4月
408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三世所有諸佛法
於此一切咸知見
從於如來種性生
彼諸佛子行斯道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408期2025年4月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二十七章 無著得道(下)
人在學佛的道路上,最恐懼的,就是自我意識。如果經過修行,慢慢去體會自我,原來這個自我是依習氣而表現的,經過修行呢?慢慢有了修養,所表現的自我,就是擁有知識經驗,有智慧,也就是所謂的「道我」。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408期2025年4月
《金剛經研討》 依法出生分第八
所謂「勝彼」不是在對比上面超過它,而是講它的一個本體性。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408期2025年4月
佛遺教經法句 十二、精進八頌
修行無懈怠
精進伏眾魔
毅力持梵行
菩提果莊嚴
- 出處:休庵絕案期數:407期2025年3月
休庵絕案
話頭:孰是?孰不是?
公案:誰念南無阿彌佛?
機鋒:力不從心!
- 出處:禪的語絲期數:407期2025年3月
禪的語絲 禪行者
返觀自我的起心動念,
別人如何?
自己又如何?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407期2025年3月
407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成就最上第一智
具足無量無邊智
於諸四眾無所畏
此方便智所行道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407期2025年3月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二十七章 無著得道(上)
不管出家、在家,假使學佛是在賭錢的話,等於你認為自己押的寶是對的,別人押的都會輸,那你有沒有這種能力,讓人家跟著你一起押寶?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407期2025年3月
《金剛經研討》 依法出生分第八
學佛者有兩大障礙,一個是煩惱障,一個是所知障。所謂煩惱障是因為業,過去的、現在的相應於外面的色塵緣境而產生的煩惱,所以會造成道的障礙。所知障就是以自我意識所知道的,或是以自我的知識經驗而去表現的,都叫做所知。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407期2025年3月
佛遺教經法句 十一、遠離六頌
修行菩薩行
先事修心性
八風無影響
好駕大慈舟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406期2025年1、2月合刊
406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善學者:深信佛智解脫,淨學生智慧根。
無性者:了知諸眾生心,一念自性無餘。
無比行:化往法界國土,法身絕妙等倫。
供養者:供養諸佛菩薩,親近即在現前。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406期2025年1、2月合刊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二十六章 天魔嬈佛(下)
因為自己做的業,一定要自己受,釋迦牟尼佛也幫不了忙,也改變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