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處:健康講座期數:404期2024年11月
漫談身心互動(續四)
人生氣時,肝氣上逆,氣往上沖,容易造成頭暈等頭部不舒服的現象。人歡喜時,心氣緩和舒適。人悲傷時,會造成“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的現象,這會導致肺氣不足,呼吸功能受損。
- 出處:思惟園地期數:404期2024年11月
漫談複雜問題的分析(續七)
“只有複雜度才能吸收複雜度”
- 出處:健康講座期數:403期2024年10月
漫談身心互動(續三)
常生氣對健康的傷害是十分多元的,包含傷害免疫系統、傷肝臟及肺臟、傷口癒合速度慢、內分泌系統失調、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是平時的4.7倍、容易引起情緒性胃腸疾病、使腦細胞衰弱及增加腦血管壓力等。
- 出處:思惟園地期數:403期2024年10月
漫談複雜問題的分析(續六)
我看健康新聞時,有時會看到某名人因一時不適,去醫院檢查,結果就是大病。不良的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常具有較長時間的遞延性,一旦到了臨界點,就可能發大病。
- 出處:健康講座期數:402期2024年09月
漫談身心互動(續二)
由氣血的角度來分析人的一生,<<論語>>季氏篇提到了孔子的君子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 出處:思惟園地期數:402期2024年09月
漫談複雜問題的分析(續五)
分析複雜問題,在系統管理上有很多的概念與方法,包含系統思維、一般系統理論、一般生命系統、一般控制系統、系統動態(力)學、柔性系統方法論 (SSM)、批判性系統思維 (CST) 等,其中用的最廣的是系統動態學 (或稱系統動力學),它常被用來分析具有互為因果關係的複雜系統。
- 出處:健康講座期數:401期2024年08月
漫談身心互動(續一)
當人生病時,心理會產生變化,例如罹癌病人大致會有五個階段的心理反應 :震驚與否認期、憤怒期、討價還價期、憂鬱期、與調適期。
- 出處:思惟園地期數:401期2024年08月
漫談複雜問題的分析(續四)
生態學第一定律:我們的任何行動都不是孤立的,對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無數的效應,其中許多是不可預料的。生態學第二定律:每一事物無不與其他事物相互聯繫和相互交融。
- 出處:健康講座期數:400期2024年07月
漫談身心互動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慮和憂鬱的患病率大幅增加了四分之一, 大流行影響了原本心理健康的族群,增加自殺和自殘行為的風險,且女性受到的影響比男性更嚴重,患有氣喘、癌症和心臟病等身體狀況的人更容易出現精神症狀”
- 出處:思惟園地期數:400期2024年07月
漫談複雜問題的分析(續三)
“慢性病的發生與流行並不是單一危險因素而致,而是由多個危險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 作用主要表現為一因多果,多因多果和互為因果的交叉關係,多個危險因素的並存將會使個體發病風險倍增,而不是簡單的單個危險因素增加。”
- 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99期2024年06月
讀中庸看健康之道(續四)
盡人事而聽天命,能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少了道德上的負擔,就能以較寧靜的心去觀察事態的發展。
- 出處:思惟園地期數:399期2024年06月
漫談複雜問題的分析(續二)
由於人的資訊處理能力有限,對於複雜問題,我們只能化繁為簡來處理,解析法就是最常用、最見效的方法。
- 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98期2024年05月
讀中庸看健康之道(續三)
情志不和,最易傷身,尤其是激烈的情緒反應,可直傷五臟。五臟是人氣血最為密集之處,邪氣一般是傷不到五臟的,但是過度的情志反應,會直傷臟腑,這是最直接的病因。
- 出處:思惟園地期數:398期2024年05月
漫談複雜問題的分析(續一)
也就是說,把問題分解為局部的問題,再用現有的解析知識與經驗來解決它,這是一種最常見的分析複雜問題的方法。
- 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97期2024年04月
讀中庸看健康之道(續二)
致中和,可使我們心態常處於寧靜平和的狀態,而人能致中和根源於先天的德性,透過修心養性,可以使人的心神清明,以常保健康。
- 出處:思惟園地期數:397期2024年04月
漫談複雜問題的分析
人在面對複雜問題時,通常並不具備處理複雜問題所需的所有知識,因此,處理複雜問題就有許多不同的概念與方法。以管理學為例,存在著許多的學派...
- 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96期2024年03月
讀中庸看健康之道(續一)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
身有所忿怵,則不得其正。
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
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
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 出處:思惟園地期數:396期2024年03月
情志與問題分析(續五)
從問題分析的角度來看,人有情志反應,代表當時存在著問題;若是生起較激烈的情緒作用,就代表現況與期望有了極大的偏差。
- 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95期2024年1、2月合刊
讀中庸看健康之道
小人可以看成是世俗的人,多賺點錢,以提高生活品質,這本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一生為了五欲奔忙,到晚年面對老病死時,會有無力、無奈之感。
- 出處:思惟園地期數:395期2024年1、2月合刊
情志與問題分析(續四)
常爬小山、多運動、起居有常,是個良好的生活方式,但把退休後的人生目標設定為就這樣好好活著,是否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