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身心互動(續三)

    常生氣對健康的傷害是十分多元的,包含傷害免疫系統、傷肝臟及肺臟、傷口癒合速度慢、內分泌系統失調、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是平時的4.7倍、容易引起情緒性胃腸疾病、使腦細胞衰弱及增加腦血管壓力等。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403期2024年10月

漫談身心互動(續三)
/詹天賜

 

  人的生理狀態會影響心理狀態,在健康氣血充足時,心理容易是積極的、正面的,而在生病或老化時,則常是消極的、負面的。而人的心理狀態也會影響生理狀態,例如自主神經系統,包含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個次系統,自律神經失調協會的網頁指出:“兩者作用通常是相反的,會配合身體狀況自動相互調節,例如交感神經促進血管收縮,副交感神經促使血管舒張。就特性來說,交感神經類似加油,副交感神經類似煞車”(註八)。人在緊張狀態時,會自動使得交感神經亢奮,透過人的心跳、呼吸加快,瞳孔散大等生理變化,以提供足夠的能量從事工作或應急所需,其作用如同加油門,以產生較大的動力。而在放鬆狀態時,則會自動提振副交感神經,從而使心跳、呼吸恢復正常,並提高胃腸的消化吸收與維持二便的通暢,其作用如同踩煞車,以回復正常狀態。以上學為例,上課時需要聚精會神,能量需求較高,處於緊張狀態,身體會自動加油門,以提供足夠能量。下課時放鬆,身體會自動煞車,以維持正常能量供應。若是考試來臨,整天處於緊張狀態,就會有短暫失調的現象,而出現像胃口不好,或排便不正常等現象。

 

  自律神經失調時,“我們的身體可說從頭到腳都可能出現不適,舉凡肌肉痠痛、頭痛、頭暈、耳鳴、喉嚨異物感、皮膚發癢、心悸、胸悶、呼吸不順、腸胃功能不佳、多汗、頻尿……甚至全身倦怠、失眠、情緒低落都可能與之相關。”若有上述諸多亞健康症狀,又檢查不出疾病時,就要找精神科或自律神經科等醫師來診斷,以判定是否患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而“環境壓力加上天生性格,是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心理壓力大,使人常處於緊張狀態,加上工作繁忙,工作時間長,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容易過度耗損身體能量。此時,若不能放鬆心情,乃至睡覺前還不能放下,長期下來,就容易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有的人個性容易緊張,也有的人會因為與人互動而不自主引起緊繃的狀態,此外也有完美主義者,這些人也容易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出現。

 

  當有情緒反應時,也會改變一個人的生理狀態,以生氣為例,維基百科指出:“憤怒或生氣等,是一種強烈情緒狀態,涉及對感知到挑釁、傷害、威脅強烈而不舒適、不合作反應。[1][2]一個經驗到憤怒情緒的人,通常也會體驗到相應的身體反應,如心率加快、血壓升高、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升高。 ”生氣是一種強烈的情緒狀態,不但使心理處於緊張狀態,也使身體產生生理變化,腎上腺素分泌升高,能量提升,並具有強烈的攻擊性,這種驟然凝聚的力量,容易造成對他人或自己的傷害。

 

  從演化觀點來看,生氣也有正面意義,有人指出:“生氣是極為重要的情緒,它賦予了先人生活中必須具備的動力和能量,使他們在面對生命危險或繁衍後代的威脅時能順利生存”(註九)。至於人為何在盛怒下容易瞬間失去理智?這篇文章接著道:“大腦的前額葉皮質也會受生氣情緒的刺激而活化。前額葉皮質負責掌管決策行為和理性思考,確保我們不會做出非理性行為。相關研究指出,從怒氣被觸發到前額葉皮質評估該做出什麼反應,所需的時間不到兩秒鐘”。也就是說,人在生氣時,先爆發出較大的能量,且具有攻擊性,以因應環境的驟變,然後再啟動理性思考,來因應後續的狀況。此外,也有文章提及一位日本生理學研究所教授柿木隆介提到:”從前額葉接收到怒氣的刺激,到前額葉發揮控制情緒的功能,大概會需要3~5秒的時間。因此他建議,生氣時最好先等待6秒,替前額葉爭取一點時間控制情緒“(註十)。依此,則生氣後數秒間是個關鍵期間,情緒爆發的行為是可怕的、不可預測的,如能及時止住強烈的情識作用,拉開想行之間的距離,那怕是短短幾秒鐘,也會有扭轉的機會。戒 (不傷害他人、也不傷害自己) 或座右銘 (念起無怨尤等),是我過去在起強烈情識作用時,最有效的對治方法,然後作個深呼吸,緩過一口氣,就能恢復理性來面對事情。

 

  常生氣對健康的傷害是十分多元的,包含傷害免疫系統、傷肝臟及肺臟、傷口癒合速度慢、內分泌系統失調、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是平時的4.7倍、容易引起情緒性胃腸疾病、使腦細胞衰弱及增加腦血管壓力等 (註十一)。怒傷肝,生氣會直接傷及肝臟,而肝犯胃,容易引起情緒性胃腸疾病。肝氣上沖,腦血管壓力增加,也會提高中風的可能性。總之,生氣會造成氣機失調,導致心神動盪不安,五臟不寧,對健康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只是生氣的原因太複雜,在網路查憤怒的原因時,可查到各種不同的見解與諸多問題,包含存在莫名其妙的生氣,而同樣的情境,有人生氣,有人不生氣等。生氣的原因不明或多元複雜,使得我們很難防範暴怒的發生,只有不斷省思,提高知見與修養,凡事安忍,才能免於瞋心的困擾。而一旦怒氣被色塵緣境觸發時,則要以戒保護自己,以免傷害他人或自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