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個人目標的設定(續三)

    尤其是學系統,講究的是宏觀、整體,看問題總往更大、更宏觀處看。例如看知識,就要瞭解整個知識體系,於是就有依複雜度高低,整合、論述知識體系的經典文章。

  • 文:詹天賜出處:思惟園地期數:408期2025年4月

漫談個人目標的設定(續三)
/詹天賜

 

  探討個人目標的設定,我們可由一般的人生來分析,依求學、成家立業、退休等階段,來探討一生目標的設定。這種分析方式,以成家立業階段為核心,求學階段成了醞釀期。至於退休階段,在前述提到的人生意義調查中,“65歲以上則傾向提及健康與退休生活,在分享什麼事情能讓他們覺得有意義時,也更常提到消極的觀點或生活中的挑戰。”退休後,最在意的事情通常是健康問題,有一次,我陪先父參與老年人同業聚會,大家所談的,幾乎都是健康問題,我當時印象十分的深刻。我平時爬小山時,遇到許多退休的山友,有的提到來爬山為的是運動後更能心安理得的享受人生,例如能吃美食又不變胖,常到國外旅遊等。也有的常分享登山的樂趣,仍然爬百岳,話題中談到登大山可發點錢請人背背包、煮飯等,那個人花了多少錢,爬過幾座百岳,講來都津津樂道。也有許多山友,到山上聚會聊天泡茶,背水、搭蓬子,每人帶不同的食物上山,把爬山當成另一種娛樂。由於還能爬山者,身體大致還好,除了登山話題外,談話內容多元,健康並不是核心,可說是一群開心的山友。

 

  其實,為了讓退休階段更有意義,仍能發揮餘光,終身學習是一個很好的概念。在人生的各階段,每人都可以依興趣與理想建立學習的目標,這樣到了退休階段,就不會有人生茫然的感覺。人生是多元的,目標也是多元的,學習人生值得提倡,保養色身,也是退休後一個不可或缺的階段性目標。人生總有理想與現實的抉擇,但即使工作偏離理想,人仍可保留一些自己的理想與興趣,建立學習目標,隨緣充實自己興趣方面的知識經驗,為退休後生活預做準備。專業知識經驗雖可貴,一旦退休離開職場,就無用武之地,生活也會因而失去重心,因此,學習人生可以使人生走得更遠,更有意義。

 

  在大學教書,使我有許多的時間充實知識與經驗,尤其是學系統,講究的是宏觀、整體,看問題總往更大、更宏觀處看。例如看知識,就要瞭解整個知識體系,於是就有依複雜度高低,整合、論述知識體系的經典文章 (註四)。系統是廣博之學,它不像解析科學求深入,而是不斷整合,因此形成的知識形態,常是架構類的知識。像知識體系、一般生命系統等,都是如此。例如米勒 (James Miller) 的生命系統一書 (註五),取法元素週期表,將生命系統分成七個層次 (細胞、器官、有機體、群體、組織、國家、超國家),每個系統都有十九個次系統,組成了他的生命系統架構。因此,學系統管理,經常要去複習過去學過的生物、物理、化學的相關知識,也要充實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社會科學,乃至人文、知識論、科學哲學方面的知識。故而管理的二八定律,就成為我充實各方面知識的常用方法,花一點時間,去看與階段目標相關的知識。不斷的充實各方面的知識,往好的方面講,是廣博之學,往不好的方面講,是不學無術,好像什麼都懂一些,其實什麼都懂不多。學系統管理,而能留在系統領域的,是否喜歡學習多元知識是其中的一個主要關鍵。因身體不好等原因而選擇提前退休後,調養身體成了我階段性的主要目標,當我選擇經絡保健作為主要的對策與方法後,我便投入大量的時間學習,經過多年的努力,總算摸索出一點成果來,氣血經絡與健康的文稿,是邊學邊寫的記錄,可以說是個人學習健康的心得。

 

  我在學校教書包含兩個管理領域,大學部主要是資管領域,研究所則為系統管理領域。兩者在教材上較不同的是資訊技術進較快,內容變化多,要寫講義;而系統領域則以讀些經典著作或論文為主,老教材不變,每年只要加上一些最新的論文選讀或著作即可。退休後,這些數十年前的老著作,如系統方法、生命系統等,有時還要翻閱一下,資訊技術的內容就用不上了,也跟不上時代了。由此可見,一些具有思想性的著作,久而彌新,可以留傳較久,技術性的內容則變化較快,常是時間過客。能留傳千古的著作,有其不可磨滅的價值,今日科學昌明的時代,<<黃帝內經>> 在中醫上的價值依然存在,可見天人之學的著作,其意義與價值不可估量。(未完待續)

 

 

註四:Boulding K. E. , “ General Systems Theory-The Skeleton of Science”,

  Mgt. Sci. April 1956, pp.197-208.

註五:James G. Miller, “Living Systems”, McGraw-Hill,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