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詹天賜出處:思惟園地期數:409期2025年5月
現代人平均壽命長,六、七十歲還算年輕,要照顧八、九十的長輩者,仍大有人在。加上台灣不健康平均餘命為七、八年左右,因此,仍有為數不少的退休者要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長輩。
漫談個人目標的設定(續四)
/詹天賜
退休生活雖說是逸我以老,是享受人生的階段,但是健康及家庭仍是兩個重要的因素。現代人平均壽命長,六、七十歲還算年輕,要照顧八、九十的長輩者,仍大有人在。加上台灣不健康平均餘命為七、八年左右,因此,仍有為數不少的退休者要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長輩。除此之外,照顧自己或老伴、孫子等,家庭事情仍然少不了。七、八十歲之後,身體日漸衰老,若有病痛纏身,也就免不了要受人照顧,因此,色身的保養便成了重中之重。有一次與老師 (我的指導教授) 聊天,他說我學對了,退休後花時間、心力學習經絡保健,是值得的。
老禪師曾提到:“可是我也要提醒各位,不能不在乎色身,只是不能太過於計較執著這色身。如果不在乎它,就會生病,人生病了,還能做什麼?也就是說失去了健康,什麼都不能做。所以對色身不要太過於計較、執著,可是不能不在乎,還是要在乎,為什麼?唯有完好的色身,才能有修養成法身的這種條件,因為這是基本條件”(同註三)。疾病常是累積的結果,正如溫水煮青蛙,慢慢醞釀,先有各種亞健康狀態,然後形成疾病,一旦有病,再來治就比較困難了。網路上有許多關於年輕時賣命,年老時買命的報導,其中一篇 (註六) 提到:“生活中,很多年輕人認為自己身體好,又年輕,努力拼一拼不會有什麼事。直到自己患上癌症,才知道,年輕並不能做為肆意消耗及透支身體的資本,沒有了健康的身體,一切都是浮雲了。”
因此,防病、治小病,不是退休後的事,在工作階段就要設定目標,不能不在乎。預防重養生,小病 (亞健康狀態) 靠保健,現今資訊發達,網路上提供有各種養生保健的知識經驗,花點時間與心力,查看、選取符合自己狀況的養生與保健方法,即使是就業階段,也應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生目標。每天花個五分鐘,拉拉筋,做個養生操,只要持之以恒,也是個很好的簡易保健法。
只是個人目標的設立,一個主要的困難在於沒有規範機制,沒強制性;也就是說,缺乏控制機制,這會使得目標的設定,形成虛設。一般人律己從寛,美食當前,常有吃了再說的心理,或是下次再說的想法,這使得保持合理體重的目標常無法達成。“管住嘴、邁開腿”是一個保持合理體重的對策與方法,也是醫師常提到的健康法寶,但管不住嘴、不邁開腿是常態,這也顯示若是沒有控制機制,目標也就形成虛設。因此,對個人而言,除非下定決心,才會對目標有所堅持,對偏離目標有所警覺,並進行反省與調控。直到體重失控,健檢赤字多,或出了健康問題時,一般人才有所警覺,開始重視健康問題。我曾遇到一對退休的夫婦,都有三高的問題,先生下定決心管住嘴、邁開腿,健康狀態有了顯著提升;而太太身體因為虛弱,仍然不願運動,動不動就直喊累,因而健康也無法改善。
對老年退休者而言,若有健康問題,則“三分治、七分養”是個很好的對策與方法。生病靠醫生,健康靠自己,有病應及早就醫,不可拖延,定期健檢也是必要的。若有不舒服,就要有所警覺,當不舒服的現象再次發生時,代表身體已發出重複警訊,一定要就醫檢查。但不論是否有病,老年人最好能建立調養身體的目標。調養身體靠養生及保健,養生以良好的生活方式為主,管住嘴、邁開腿,就是個良好的對策。保健則要找出合乎自己的保健方法來對治亞健康,也就是所謂的“調以術數”。我學習經絡保健已有十餘年,對健康狀態的提升,有著很顯著的保健效果。經絡是五臟六腑的使者,它可以使對應臟腑的邪氣,由經絡排出,因此具有預防疾病的功用。而養生貴在養心,除了有良好的生活方式,最好建立一個養心的方法,老年人有較充分的時間可以修心養性,提升知見與修養,對人生也更有意義。
註六:https://kknews.cc/zh-tw/news/o9nmn8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