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48期 2010年6月刊
人際關係與說話技巧
所以在一個團體,我們說僧團,就是出家的團體,或者講寺院裡的出家眾
- 出處:封面底期數:249期 2010年7月刊
道於業中覺
問:訴衷腸,夜鷹啼聲慽慽,情歸何處?
答:違因逆果者是!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49期 2010年7月刊
大般若經要解 - 百八三昧說(意)
繼續介紹三昩;前面談了身、口,現在談“意”的問題。“意”,就是我們的意識,或者說意念。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49期 2010年7月刊
妙法蓮華經決疑 -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爾時,華德菩薩白佛言:世尊!是妙音菩薩、種何善根,修何功德,有是神力?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49期 2010年7月刊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四
施門廣大無窮盡 一切眾生咸利益
能令見者無慳著 此普喜神之所悟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49期 2010年7月刊
人際關係與說話技巧(下)
上次的「人際關係與說話技巧」只說了一半,沒講到說話技巧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50期 2010年8月刊
圓覺之道第一集
一般介紹《圓覺經》,都是照著經文加以解釋,通常稱做註解,而我是以法要的方式來做介紹。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50期 2010年8月刊
妙法蓮華經決疑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問:「云何愚癡?」
答:「愚者笨拙,癡者迷惑;是障道之因,阻礙修養智慧者。」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50期 2010年8月刊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四
如來出現於世間 普觀眾生心所樂
種種方便而成熟 此淨光神解脫門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50期 2010年8月刊
人際關係與說話技巧(下)
出家講“慈悲”,“慈悲”是什麼意思?“拔苦與樂”!
- 出處:封面底期數:250期 2010年8月刊
透得靠自己
問:神光求達摩安心,未經一言半句,何以即得心安?
答:祇為庸人自擾之!
- 出處:封面裡期數:251期 2010年9月刊
禪的轉句
問:修行人,如何圓成修養?
答:吃飯時吃飯,日久不膩!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51期 2010年9月刊
圓覺之道第一集(下)
其實這些知見很可能也涉及到我們的修養,為什麼?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51期 2010年9月刊
妙法蓮華經決疑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或遇惡羅剎 毒龍諸鬼等
念彼觀音力 時悉不敢害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51期 2010年9月刊
妙法蓮華經決疑 -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爾時,藥王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白佛言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51期 2010年9月刊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四
爾時,布華如雲主林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林神眾,而說頌言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51期 2010年9月刊
人際關係與說話技巧(下)
人與人相處,其實無論在家、出家都一樣,溝通本來就不容易,如果講話的技巧不夠,一句好話可能變成壞話
- 出處:封面裡期數:252期 2010年10月刊
如何界定真修行人?
問:如何界定真修行人?
答:餐桌上,天廚全靠食材。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52期 2010年10月刊
圓覺之道第二集(上)
前面提到,一部經典的開始,可以說就是談它的緣起。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52期 2010年10月刊
妙法蓮華經午疑 -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爾時,持國天王在此會中,與千萬億那由他乾闥婆眾,恭敬圍繞,前詣佛所,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亦以陀羅尼神呪,擁護持法華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