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蜜與果報 (下)

學佛,同樣要有生涯規劃,否則是在打混,混一天好像法喜充滿。記得我以前會在台灣到處巡迴演講,也到國外或很多大學演講,一講完,那些主辦的人總是說:「老法師!我們法喜充滿。」還拉著我的手,我心裡不好意思講:「聽得很歡喜,聽完了就不歡喜了?」為什麼說聽完了不歡喜?因為你原來過什麼日子,就會回到你原來那個生活圈子裡,如果你真正受益,絕不是我一講你就受益,而是在於你能不能照著道理方法去做?能不能持續下去,最後真正得到好處?你如果學菩薩法,是不是真正能面對苦,而能做到不以為苦?

舉例說:像做媽媽的對她的小孩子,孩子拉大小便,她不但不嫌髒,弄乾淨後,還要檢查一下,看他的大便有沒有問題、是不是有病?我說這也是菩薩!佛法說「能夠修行覺悟的人就是菩薩」,唯一不同的就是“因位的等級跟果位的成就不同”!初學佛就是菩薩,那你學到什麼程度呢?至少我們曉得菩薩有十個階位,將來的成就不只是菩薩、還有佛!若問人間淨土在哪裡?如果人間就是淨土的話,為什麼稱娑婆世界叫做“五濁惡世”或“堪忍世界”?其實人間淨土是強調“心淨即佛土淨”!那個淨土是在你的心裡,不是在這器世界!為什麼說器世間沒有淨土,但人內心世界有淨土?就如同母親看待小孩的大小便一樣,不嫌它髒,那就是淨土!因為她的心淨!能做到這點不就是菩薩嗎?

所以我們談學佛,修行辦道,真正有一個基本原則,不要造惡業,而造善業能得到的好處也有限,必須要離於善惡,才能出離苦樂,並不是叫你不要行善。以「吃飯」為喻,「行善」只是“副食品”,不是主食,主食是知道如何運用道理方法,去培養我們的智慧,能在無明中明瞭,在迷惑中覺悟,你才能夠出離苦樂。人一天到晚不都是活在苦樂中嗎?為什麼要講“常樂我淨”呢?最後要特別強調“涅槃”。涅槃就是“寂靜”、“沉寂”,變成一種“靜態”,回到原來的那一個點!那原來的點就是“佛性”,也是“覺性”。有時候我們會說:「小心背因果,不要造惡業!」這種說法比較鼓吹行善,我並不反對,也贊成要行善,但是那不是究竟。我們學佛究竟的目的是要成佛,不能成佛,至少要能成菩薩!

再看兜率天,也在六道、三界內,可是如果你成菩薩了,你可以到兜率天去,就不會去受六道的苦樂之報;如果夠資格進入兜率內院,彌勒菩薩住的宮殿,你就可以成為補處菩薩,雖然還在三界內,但是這關係到你的願,如果你想去兜率內院,那麼在活著的時候就要完成六地、進入七地的修養,因為到內院以後還是有修行辦道的機會,可以增上你的修養,成為一個補處菩薩!

稍解釋一下什麼是“補處菩薩”,在彌勒內院成就補處菩薩,不是等到彌勒菩薩當來下生,龍華三會成佛時,你才跟他下來;“補處”是依於你的願,譬如你發願生生世世現出家相或比丘相,在座的比丘尼可能會說:「難道就不能現比丘尼相嗎」?實因現比丘尼相還是有很多問題!至少知道男、女眾福報差五百劫,如果你發願生生世世做比丘,來去娑婆世界,到兜率天,到彌勒內院成補處菩薩,你隨時可以擁有你的法身,可以用相應身在娑婆世界度眾生;依於你的願,從彌勒內院找一個適合你的環境,就像釋迦牟尼佛,找到淨飯王做父親,找一個適合的家庭,就有機會成為一個男生,出家後,當然就是比丘了,不過那必須要有本事才能找得到,因為你怎麼知道誰可以誰不可以?有的還不一定投生到那麼好的環境,非常痛苦的環境也有,非常好的環境也有,但是都有讓你完成出家的機會,你就可以用比丘身去度眾生了,永遠不需要想:「我要出三界,我不要受六道輪迴」了!

除此以外,是到其他淨土世界,那些佛所建立的願力世界。有很多人說:「我念阿彌陀佛,我到極樂世界去成補處菩薩,將來也可以來去娑婆世界」?那不可以,因為兩個世界的法理不同,極樂世界裡衣食住行一切所有的,意念之所到就可以獲得;以前我不是講過一個笑話:如果你是從極樂世界來的補處菩薩,成為比丘來娑婆世界度眾生,跑到廚房一看,「你們怎麼這麼麻煩?不是想一想就有飯吃了?」所以你去極樂世界 不可能來娑婆世界度眾生。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他們可以接引眾生,如果你在娑婆世界,原來就有這「生生世世要普度娑婆世界眾生」的願,你也能成就這等法身;而過去已經成就,經歷了三大阿僧劫以後成就了願力世界,也只能接引,卻不能度他。就是阿彌陀佛也不能來娑婆世界度某一個人去極樂世界,他只能接引,為什麼?因為必須根據他要求的條件 ── 道理方法,照著做,阿彌陀佛才能帶你去極樂世界,否則阿彌陀佛也度不了你,何況是補處菩薩!很多道理如果搞不清楚,就會全混在一起。

為什麼佛陀要講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只是一個形容詞,實指無量無邊的法門;因為眾生的業、根器與智慧都不一樣,需要不一樣的道理方法。我不是說過,學佛、學什麼法門,你對它要喜歡,還要看自己具備的條件夠不夠?才可以一門深入;如果喜歡,但具備的條件不夠也不行;或者具備的條件夠,不喜歡那也不成!一定要喜歡、條件也具備,你就可以一門深入。

所以談到修行辦道,有很多人出家一輩子,別人會說他:「你看,這個人出家這麼久了,身口意還是這樣不好的表現!」甚至有的老修行會加上一句:「唉!他業障太重了,要怪誰?」這種情況,如果是初學佛人碰到了,他對佛法的知見又不是很深,就會產生一種想法:「他都出家那麼久了,還是這個樣子,那我出家幹什麼?」其實,出家是個人的事,成佛、成菩薩也是個人的事,想不受六道輪迴,想出離三界,也全是你個人的事,跟別人有什麼關係?不要以為善知識才是善知識,惡知識有時候比善知識還好,為什麼?真正你遇到一個喜歡挑剔你,你還能夠與道相應,反應到“六波羅蜜”的忍波羅蜜,甚至還會用“禪波羅蜜”去察覺、返照,如此一來,那挑剔你的惡知識,對你而言不就變成善知識了?反之,如果是善知識,一直誇你根基好,說你過去大概是佛菩薩,菩提種子深厚,會把你講得傻頭傻腦,結果你會自認為不得了,反而有可能是一個惡知識。我們曉得“普賢十願”裡有一條叫做“稱讚如來”,這個稱讚如來,不是去稱讚所有的那些如來諸佛,千萬不要搞錯了方向,因為“如來”只是佛的“十種名號”中的一種;稱讚,是稱讚人家任何的優點,但是也不要造成人家得意忘形,否則那就是一種傷害。所以,同樣一個意念所起,譬如你看到已經出家很久的表現不好,你可以想:「我出家了會不會跟他一樣?」就是一種警惕!如果反而自己打退堂鼓,那是你自己的損失,因為他跟你沒有關係!所謂「天要下雨、娘要嫁」,關你什麼事?!你管得了嗎?但是我們人就是如此,母親不能改嫁,天要下雨,必須等我需要的時候再下,可能嗎?尤其《維摩詰經》裡顯示:幾乎任何人都是善知識!一切就看你的起心動念,看你怎麼去面對與感受!

常常有一些人來親近我,稱我為大善知識,我說我醜惡的一面你還沒有見過!尤其學佛,我們雖然不一定能度多少人,至少要度自己,釋迦牟尼佛不也如此嗎?從度自己開始,慢慢的發展到度身邊的人,我常說釋迦牟尼佛是佛裡面最笨的一位,阿彌陀佛他們最聰明了,你看!七寶世界多誘惑人,釋迦牟尼佛卻往五濁惡世,叫人受不了的環境,什麼叫做慈悲?什麼叫做喜捨?我以前也常講,有一些人要別人對他慈悲,對他喜捨,卻不是給別人慈悲喜捨,全把方向搞反了!一個想修行辦道的人,本身不去從事修養,面對別人時,總希望別人是佛菩薩 ── 你們都應該怎樣,而自己卻都沒關係,最後人家是佛菩薩,你卻心甘情願當眾生,問題出在哪?因為當佛菩薩很苦,當眾生什麼都等來生再說,至少現在只要我歡喜就可以怎麼樣,有沒有想過等到來生才修是來不及的!

曾經有一個信徒問我一個問題,我覺得蠻有趣的,他說:「貓、狗牠們在外面流浪的時候,還有讓人家當寵物的時候,牠自己知不知道牠是狗、是貓?」你們告訴我,該怎麼回答?貓跟狗被當寵物或流浪的時候,如果牠還知道自己是貓、是狗,那牠根本就不會投入畜生道!那跟末法時期的人不知道“佛”這個字,更不要談佛法是什麼是一樣的道理!即使你跟他講佛法,他也不相信;好比毒蛇咬人,人會死,而你就跟那毒蛇講:「你業障很重,因為你過去有瞋恨心所以你變蛇,你現在還咬人,還造業」是一樣的道理,有用嗎?所以,我常說佛法是對我們人說的!經典不是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嗎?為什麼講“難”?真正要得到一個人的身體並不難,要保持一個真正人的標準就難了,所以人身難得!如果還去蹧蹋它、不在意它,那就白白浪費了!“佛法難聞”,既然到處可以聽到佛法,那為什麼還說難聞?緣於能幫助你得到覺悟,是件難事,因為這種覺悟,不是理解的覺悟,是真正要明了,明白了,還要明明白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