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歲的心結 (上)

    去年(2013)我六十歲。由於,新陳代謝功能下降所致,身體總是感到不適;所以對於這個年齡,在心理上,產生了敏感的反應。不由自主地,在意念中,老是旋轉著,一些不明確的想法,那是一種帶有隱憂的感覺。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294期2014年11月刊

       文/淨真

       去年(2013)我六十歲。由於,新陳代謝功能下降所致,身體總是感到不適;所以對於這個年齡,在心理上,產生了敏感的反應。不由自主地,在意念中,老是旋轉著,一些不明確的想法,那是一種帶有隱憂的感覺。

        想了想,終於理出頭緒來了,朦朧中看見,似遠猶近的老、病、死畫面,在我的眼前一字排開。彷彿是在提示我甚麼事? 再次的想了想,原來;老、病、死的問題,在我六十歲之前,僅止於口說意解而已,有如紙上談兵,對其感受力是模糊的,總覺得那是以後的事。現在呢?想到,自己已經六十歲了,說穿了,就是怕「老、死」、更怕「病」來磨啦!幸好!日常生活當中,有在聽聞老禪師闡釋佛法,蒙受正法的薰習;所以,短暫的驚嚇之後,會先讓自己漸沉靜下來。接著,就開始收集資料,選擇觀看老禪師講述的影音片【心經導論】作為導引,幫助我發現問題、面對問題、化解問題。

       老禪師在引言中提到:『……心經究竟在說甚麼?用最簡單的一個字來說,心經就是在說一個人的「我」。你如果把這部心經,從「觀自在菩薩…」到結束,兩百多個字,幾乎就是談一個人的那個「我」。怎麼樣從一個「我」的認識,到「我」在修學的道路上的過程;也就是一些知識經驗,或者說是一些道理方法,讓你知道怎麼去面對那個自我;……』聆聽之餘,進行想、非想的運轉。

        從老禪師闡釋『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的當中,我發現了問題的關鍵點;老禪師如是說:『……因為罣礙就會有恐怖,會有恐怖就會有顛倒夢想,這是一個一貫性的。所以先要從〈罣礙〉上面去著手……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罣礙?那是因為缺乏智慧。……』

        既然已經知道,自己的煩惱何在,也知道,是因為自身智慧不足所致,就有了下手處,不至於,坐困愁城、踟躕不進。由於「非非想」的能力不及,所以就要花更多的時間,透過見聞,不斷地運行「想、非想」。過了一些時日,心想:既然沒有能力,預知死期,光是擔心害怕,也不是辦法。

        恭讀老禪師著作【禪的語絲】第三四五則法語,心有戚戚焉;內容描述的是,簡述一個人的一生:『少年無知,止於茫然的編製希望。成年有願,放手為前途事業奮鬥。中年有慮,行於人生道途要安穩。老年擔心,說不定那天埋入塵土。短短的幾十年,怎麼來,又怎麼去;所謂希望、奮鬥、安穩,甚至入土,這些原本是人生旅程中一道道的里程碑,也是必然的:是因緣,是因果,是過程,是自然性!所以說,人身難得,要好好珍惜它!』想想也是,都六十歲的人了,所剩的歲月,無論或長或短,都應該要珍惜餘生才是。想到這兒,有關「死」的焦慮就暫歇了。

        面對「病」,預防勝於治療,將「成功老化」的定義,引為指標。意即:維持身心功能狀況佳,身體有活力、生活有品質。 進行要務: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擁有良好的心智功能,避免憂鬱、失智。這麼一想,「怕病」的感覺,就逐漸淡了,轉為順乎自己的時節因緣,學習邁向優質的老年生活前進。 既然想通了,當然,不可以光說不練。首先,生活作息稍做變化;調整睡眠時間,以往,晚睡又愛賴床的壞習慣,不知改了幾回,都改不了;現在因為怕死,就變得積極進行了,早睡早起身體好;應驗了老禪師常提及的法語「煩惱中間有菩提」。

        2013/6/11開始起步走,隨著季節的變化,每天不特定的時間,我會到住家對面的河堤步道散步,來回走一趟約四公里,力行「要活就要動」的健康法則。


初次相遇


        2014四月某天早上,我散步回來,一進家門,先生轉達:阿枝姊要我回電話。心想:「咦?才七點多,有何急事呢?」

        我回了電話,明白了來意,大意是說:「83歲的陳大哥病情不樂觀,有幾回唸著,很久沒見到我,所以陳大嫂託阿枝姊轉達,希望我能去走一趟。」阿枝姊和我,今天上午都會去長青班上課。因為,我不知陳大哥的家在何方?所以約好11點下課後,她要帶我去探望陳大哥。

         多年前,當孩子都上了中學之後,身為家庭主婦的我,白天就有更多的空閒時間可運用。 由於,生性好靜愛獨處,所以培養的興趣,也是以一個人,可以進行的靜態項目為主,先學習國畫,兩年後加碼學習書法,又經半年,發覺舊愛新歡難顧全,就移情書法。三個月一期、週六下午2-4時上課。老師採取個別指導,所以新、舊學員同一班。

       和陳大哥就是在書法班認識的,當年1998年。六十多歲的陳大哥,總是穿著整齊,白襯衫配西裝褲,灰白的頭髮梳理整齊、中等身材有點壯,隱約可看出,是個樸實穩重有閱歷的人士。上課、下課,見了面、點個頭、笑一下,倒也沒有在對談。照慣例,每期的最後一堂課,熱心服務的班長,都會安排下課後聚餐,學員隨喜參加。 聚餐的場所,班長每次都安排得很好;這回,要去的地點,有一點點遠,順著黃金海岸直直駛,約二十幾分鐘的車程,這是一家面海的景觀餐廳,席開兩桌。陳大哥正好坐在我的旁邊,自然就會有所交談。彼此談到為何來上書法班;他提及:因為有高血壓,醫師建議:不要做劇烈運動,打太極拳、寫書法、游泳、散步、…,都可以有益穩定血壓。

        退休的人,就專心的顧身體。所以,醫師的建議,他都照單全收;因此,平常在家,也會寫寫毛筆字。他笑著說:沒唸甚麼書,字識得少,寫得對不對,嘛不知啦,攏是黑白寫的啦!所以,女兒建議他,還是跟隨老師學習比較好,就報名參加了。不過,他下期不續報了,由於平常活動多,每天例行到社區公園打拳、散步、也會去游泳。通常,兒孫在週末會來探望,若週末又要來上書法課,總覺得有點束縛。 儘管,只上了一期的課,多少還是有些收穫;所以,他打算在家,繼續黑白寫自娛。當然,那是他的客套說詞,其實他寫的字,是有自行下過工夫的;課堂上,又很認真的向老師請教。

      愉快的餐會結束後,走出戶外,天色暗了,路燈亮了,九月天的海風吹來,那是舒服的涼意。走到停車場,學員們互道:再見。因為和陳大哥有了對談,所以,彼此就多了一些些的熟悉感,他笑呵呵地說:「有緣才擱來相遇。」我說:「好啊!」然後,各自開車離去。學員來來去去,如萍水相逢,離開了,要能再見面,眞的要有緣。約過了兩年,老師年紀大了,無意開班授課。往後,我停停學學,又親近了三位老師。我很喜歡書寫毛筆字,偏愛楷書。一橫一豎一撇一捺……,慢慢的、穩穩的、專注的落筆,都可微細的觸探到,內心深處的那份清淨。

       很可惜,多年來,我有五十肩的症狀,復發時,寫字都會牽引到,肩頸手臂的不適感。直到2011年底,書法班的學員們,都很熱心的書寫春聯,與人結緣,我忙過之後,舊疾發作;我知道,自己不再需要,執著這份喜愛了。學習書法的歷程,曾經陪伴我,走過安靜充實的生活,期間與同好們,友好的互動,也都成為我心中美好的回憶。

出走的機緣

       時間的牽流,人的想法,行事作風,會隨著生活歷練,而有所轉化。二十年來,受教於千佛山,老禪師弘傳佛法,在在都是說實語,引領信眾老實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強調有修就有證。老禪師的法語,總會引發我的思惟,面對業習的我,方知「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這句話所蘊含的意思,因為業習眞的很難調伏,唯有仰賴善知識的教導,才有提昇的機會。

        以往,我耽溺窩在家,不擅人際互動,喜離群索居,覺得家是舒適安全的堡壘,只是這樣,很容易落入懈怠放逸。對於,有心想走上修行之路的我而言,難免,內心會產生不安的感覺。當看到老禪師的法語,【禪得語絲】三一九則:『讀,讀人,讀不同的人,即使是小孩。讀,讀事,讀不同的事,即使是小事。智慧的形成,來自不同的人與事;唯有用「讀」的心念,才能虛懷若谷,才能不會先入為主;就像是求學的學生,謙恭地向老師們學習。不是麼?孔老夫子也強調:「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則法語,給予我一股推動的力量,覺得自己應該要走出去,延展生活空間,多看看世面才對。不然,如何會有讀人,讀事的機會呢?

        剛開始,眞的很不習慣,懷著勉強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出走,面對陌生人、陌生的環境,十九字觀音聖號『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是我的護身咒語。就這樣,一路走來,歷經時空,從很不習慣到習慣就好,確實有所得;得到的是,體會「他山之石、足以攻錯」的道理。  若要說,自我磨練歷程的感言,我想要藉助,老禪師的法語來表達,【禪的語絲】一六五則:『山窮水盡,是人生道上的行程中,歷經了許多時空之後,所發起的感慨。柳暗花明,是行程耳目所觸之餘,分別暗愚明智的意識形態。疑無路,並非行程到了盡頭,瀕臨絕望。又一村,肯定毅力之下,必然展現希望。』

再見如故

       自從和陳大哥,在夜色中,互道:有緣再見之後,雖同住在台南市,並不曾相遇。約隔十年後,想不到,竟然是在異鄉不期而遇。

       2008年4月21日週一,我利用平日住宿有優惠,進行一個人的旅行,前往我喜愛的山村,六龜寶來。路途中,可以參訪天岳山梵音寺、祇園寺、法泉寺,是一條親切又有法味的旅遊路線。下午一點多出家門,行車過了玉井,發覺烏雲密布,地面是潮濕的,似乎剛剛下過雨,山區的氣候型態,有別於市區,常有午後陣雨,顯得涼爽舒適。途經祇園寺,進入大殿禮佛三拜,知客室的師父,親切地泡茶招待,話家常,稍坐片刻,趁雨歇,起身告假,繼續行程。四點左右,到達了住宿山莊,我來過好幾次,有固定的住房,和工作人員,也都認識,見了面都會寒暄幾句。走過園區小徑,來到小木屋區,開門進了房間,放下了行李,環視室內一周,想著一切人事物依舊,心中有了重相逢的歡喜。

   後記:(世事難料,過了一年多之後,此地區於2009.8.8.受到莫拉克颱風的侵襲重創,往後,當我舊地重遊時,看到了人事物的變遷,這份曾經擁有的歡喜心,已然,被感慨的心情掩覆了。)

       距六點晚餐時刻,還有一個多小時,我就到戶外園區走走。園區約三分之一的腹地,規畫為大眾泡湯區,其周邊種植常綠灌木美國仙丹花,作為矮籬,紅色的花朵盛開時,看起來很漂亮;其間設施完善,有SPA、游泳池、冷、熱泡湯池。園區緊鄰著荖濃溪,雨天溪水充沛,發出了淙淙流水聲,對面可見蒼鬱層疊的山嶺,所謂:景色很優。步入泡湯區,有一處木構建造的休憩涼亭,擺了數組休閒桌椅,已坐滿了一群,熟齡的男女遊客,正在泡茶談笑。

       當我經過時,有一位老先生站起來,似乎朝向我移動,以驚喜的語氣說:「妳也有來呀!」我一時間反應不來,是否認識這個人?他發覺到我的猶豫,就接著說:「妳不記得我了,以前我們曾一起學毛筆字啊。」我定睛一看,這下,輪到我訝異的回答:「記得!記得!你是陳大哥嘛!」然後,我倆異口同聲,歡喜地笑著說:「哇!好久不見喔!」畢竟是十年不見了,陳大哥頭髮更顯灰白稀少、體型也瘦了。同時間,一旁有十幾雙眼睛,正安靜地觀看著,這齣老朋友相認的戲碼,當他們看到我和陳大哥,終於相認成功時,也跟著哈哈笑。

      陳大哥對著友伴們介紹,我是他的同學,我和陳大哥相差二十幾歲,大夥兒熱情的招呼:「幼齒同學!來!來!作伙來呷茶,免客氣。」盛情難卻,我坐在陳大嫂旁邊,就跟大家聊開了。他們對我一個人出遊,感到很好奇,也對我的安危略帶擔心;旁敲側擊地,對我提問了,一些個人的基本資料,例如:結婚沒?幾個孩子?男孩女孩?多大了?先生的行業?一個人旅行有甚麼好玩的?我都當作是關心的詢問,一一作了回答。不過,我很難去說明,一個人旅行的樂趣,如:自主性高、更顯靈活,外在看似孤獨、內在並不寂寞,那是一種很簡單、很自由自在的享受。所以我簡而答之:「我習慣了,一個人想出門就出門,很方便。不過,我也覺得親朋好友相招出遊,嘛是眞趣味啦。」有關這個話題,大家取得了一個共識,獨行、同行皆好,歡喜就好。

        陳大哥提到,他們此次出遊,是為慶祝「十五人好友會」成立十週年而舉辦的活動。當初這個好友會,是在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情況下成立的。現在大家的年齡數,加起來已有千歲了,所以他們又戲稱是「千歲團」。一開始是五人小組,擴展至十五人,就不再增額了,是限量版的團體。說到了緣起,聽了,還眞是有趣。

        彼時(1998年)有一日,陳大嫂一早有事要出門,下午才會回家,就交代陳大哥午餐自理。陳大哥到社區公園散步之後,就邀了運動的同好們,一齊午餐,在他心裡,是有打算要請客的,但沒說清楚。因為是臨時起意,所以有四位能參加,有的就不方便前往了。陳大哥熟門熟路地,帶領大家,到位處巷弄,由一對中年夫妻經營的私房菜小餐館,剛創業年餘,尚在努力當中。主廚是老闆,老闆娘當招待,上午11點才剛開門營業,就有五位客人(兩男三女)上門了,今天眞的是開門大吉啊。陳大哥是熟客,負責點餐,老闆娘笑咪咪的,和客人邊談笑、邊寫菜單。

       茶足飯飽之後;竟然上演了一場,現在已經很少見的,搶著付錢的場面。因為現代人的付錢文化,大都是各付各的。只見,五個人手持鈔票,都伸長了手,要付錢給老闆娘,陳大哥著急地說:「是我招你們來的,我來付啊!」有的說:「哎呀!免啦!我來付就好啦!」有的說:「怎麼可以這樣,我來付啦!」

        這時,五個人也不管男女授受不親的禮儀,你推我擠、拉拉扯扯的擠成一團。引得一旁的客人看了,都忍不住地竊竊私笑。最後,由聰明的老闆娘,當了調解者,才平息了一場,為了搶著付錢的溫馨紛爭;也為餐廳日後,招攬了幾攤生意。她說:「很簡單啊!那就每個人都輪流請一次嘛!」大家頓了一下,想了想:嗯!有道理。那順序呢?就由年長的開始。現場大家的年齡都曝光了,有兩位同年的,就比月份,這下,付錢的順序也敲定了。再來,聚餐時間呢?五個人又一陣討論,今天是週三,就訂在每週三。就此,五個人都同意老闆娘的建議,陳大哥最年長,終於,順利付了錢。老闆娘親切的送客人到門口,大家歡喜地,相約下週三見。

   聚餐的事,在晨運的同伴間傳開了。多位退休人士,閒閒沒事,經濟無虞,聚餐又是平價消費,所以,覺得每週熱鬧一下也不錯,就陸續有人加入。參與者有十五人,為了避免人多嘴雜的是非,就不再增額了。會友由七位男士、八位女士組成,其中有三對夫妻檔。五週的時間過了,每個人都輪番作東一次,至此,大家培養了良好的默契,決定聚會還要繼續進行。所以,聚會的遊戲規則,也作了調整:

1、一個月一次,每個月的第一個週三中午。依然採輪流作東的方式,餐廳地點由作東的人決定,一週前通知。

2、連絡網為五人一小組,有三位小組長。

3、若逢家有喜事,會員隨喜參加,禮金依筵席的成本價而定,如:一桌六千元、就包六百元,一桌8888元、就四捨五入包九百元。

4、生日宴,由壽星自掏腰包請客,會友們人來就好、白吃白喝、歡喜就好。

5、週年慶則舉辦國內過夜旅遊,由男士們輪流承辦。視路程的遠近,決定自行開車,或包遊覽車,費用平均分攤。


   用餐閒談時,有些話題,引發了大家的警覺心,為了避免傷友情的事端發生,就制定了數則,由口頭約定俗成的紀律,大家恪守無疑,使得友情日漸彌堅。


一、聚會時不煙不酒:實行拒抽二手菸,據說有兩位老菸槍,因此戒菸了,其家人都很感謝,好友會的牽成。為了保身、為了安全,沒有觥籌交錯,以茶代酒。

二、會友之間不借貸:這個規定,引得大家舉雙手贊成,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被親友倒錢的慘痛經驗,講到就一肚子氣,忍不住引用「寧願救蟲也不要救人」的俗語,來表達憤懣的心聲。所以不金錢往來,是為了不傷感情。

三、不談宗教不談政治:十五人各有所信仰,有佛教、基督教、一貫道、信仰媽祖、膜拜關帝君、有的認為心好就好、有的說只信睡(覺)。政治立場的支持也不一致。這都是容易引發爭議,搞得不歡而散的話題,所以不談也罷,以示彼此互相尊重。

   好友會更具有多重功能;如:促進家庭和諧。有幾位成員,本來在家愛嘮叨,說是為家人好,總愛唸大(配偶)唸小(兒孫),還埋怨家人不聽話。自從參加好友會之後,透過會友們的經驗分享,才瞭解原來叨叨唸會惹人厭,就此學會了少講一句,兒孫的事少管;因為有了轉變,與家人的關係逐漸好轉。又如:療癒鬱卒的心情。聚會時,可以很自然的吐露苦悶,因為大家都是年齡相近的老友,易生同理心;十年來,有兩位會員遭逢喪偶之痛,幸好有好友們的安慰與陪伴,才能堅強地撐過悲傷期。

顯然;這個好友會,是有其內涵的,並非膚淺的只重視玩樂,既單純又不失熱鬧;所以,每個成員,都以能參加這個團體為榮,其家人也都非常的支持。話談到此,晚餐的時間也到了,他們晚餐自理,已在大街上的餐館,訂好梅子風味餐,邀我同行,我是住宿含餐,所以不便前往,就各走各的。不過,有和陳大哥約好,晚上八點再到園區繼續話仙。我進入餐廳,看到從北部搭遊覽車來的團體,已經在用餐了。通常,能在平日出遊,大都是上了年紀的客人,他們開懷暢談,顯得很興奮,旅遊眞是讓人忘憂哪。餐後,我漫步到寶來一橋夜拍,橋上兩旁的照明燈是藍色的燈光,雖然說藍色是憂鬱的,而我的個性也帶有藍色;然而,在暗黑的夜晚,它散發出的光芒,看起來,是那麼的柔和、安祥、平靜;我很喜愛這裡的夜景。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