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298期2015年4月合刊
佛教是宗教,非宗教,是名宗教。宗教是 一種現象,非本體,只是假名而已
文/果化
佛教是宗教,非宗教,是名宗教。宗教是 一種現象,非本體,只是假名而已;若見現象而不執現象,即見如來。這就是佛教的真義。就佛法角度而言,宗教之義是指宗門教下,而宗門是佛之心,教下是佛之口;依《華嚴五教章‧卷一》卻有「分教開宗」的說法,將宗教二字分開解釋,謂佛陀為適應教化對象而說的教法,稱為教;而教中的根本旨趣,稱為宗。可知,佛法上所謂宗教:宗,即宗旨;教,指教法;以所教之法,教化眾生,達到某種境界;亦即藉所立宗旨,教化眾生,完成有價值的目的。
佛教是什麼呢?佛學、佛法又有什麼不同呢?佛教是佛、法、僧的型態組織、儀式與儀軌等架構,以及生活方式。佛學是對佛、法、僧的學理、理論的認識,這種種的知見與了解。佛法是把佛、法、僧的一些道理方法,化為內觀的修養把它表現出來,進而使成為有饒益性的力量;佛法非經典非文字,是佛陀饒益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就整體而言,佛法包含佛教與佛學,佛教是一種信仰,你不一定具有這種知識,這種修學。那佛學呢?有宗教的樣子,可是它講究知識經驗或者道理方法,它只是一種學理、理論,一般人不一定做得到,也不一定會去實行。把佛教與佛學這些內容適時成為可以讓人得到解脫生死,離苦得樂,達到這種結果才叫佛法。因此,真正佛教的本身是正信的,強調須「依教如法」 。
佛教並不是一般人所想的,拿三根香拜ㄧ拜、吃素、做法會、誦經、持咒、打坐、為亡者超渡等儀式上的行為,這是屬於ㄧ般宗教的型態,並不是佛教的內涵,也不是學佛。佛教當中有一種人叫佛教徒,又有一種人叫學佛的人。要成為佛教徒很簡單,只要你皈依三寶,不管是現在家、出家相都可稱佛教徒。那麼佛教徒是否在學佛?不一定。所以信佛不學佛是迷信,迷於偶像;拜佛不學佛便是崇拜;這都是名副其實的佛教徒,終不能成佛。因此,不要把自己只當成佛教徒而不是學佛的人。
為何要學佛呢?簡單說:學做人、認識自己!學如何過生活,如何與別人相處,如何對待我們的生活環境!佛法不離生活,生活就是佛法,生活有佛法,生活就充滿希望與安樂。所以學佛與生活是一樁密不可分的事,但是一般人往往看成兩樁事,因此,在生活中得不到改善得不到利益。學佛是以佛陀的智慧幫助我們在生活中,去認識、了解問題,去學習、修養,並將其成為一種力量,才能自悟自覺,最終成就覺悟之道。佛法的教學過程-信、解、行、證,注重在行為的一面,行修的一面,依解起行,行解相應。我們不要只看見理論,便以為佛法是一種很高深的哲學,這不是恭維佛法,實在是不懂佛法。佛法的價值,不在於寺院的宏偉、塑像的大小、數萬卷經典之中,而在於有無符合佛陀的本懷,依法勇猛精進不怯不退的修行之上。所以唯有信佛、學佛修行,才能成佛,成就淨土。
佛法不是知識、學問的傳授,是要隨聞如說行(如說修行) 。學佛要先懂道理,懂道理就好修行,若不懂道理,平時不管念佛、禮懺、習禪、持咒,最多只是不造業而已。那要懂什麼道理呢?是誰的道裡?這些都要弄清楚啊!當然要懂佛所說的道理、佛的知見。三藏十二部經典,正是佛陀一生的言語、行為的表現,這些都是佛陀依其知識經驗,在人生體悟中所展現出來的智慧。所以學佛是學佛陀的智慧不是學人的智慧;千萬不要依「人」法學,否則就變成人教徒,一定要依「佛」法學的佛弟子。務期將佛陀的智慧轉化成為自己的智慧。
佛陀在世四十九年,說了許多的道理方法,如果只把它當成是一種宗教去信仰,那就像在初一、十五去寺院拜拜、上香、做法事,虔誠禮拜等,這都只是祈求與依賴而已,而佛陀說法的目的不是教我們以依賴的方式去信佛。因此,佛教除了有祈求與依賴的行為外,最重要的,在於佛陀所說的道理方法─戒、定、慧三學,如果不去學習戒定慧的道理,並照著它的方法應用在現實生活中的話,就會成教歸教、法歸法。往往學佛多少年後,把現實生活當成敵人,把教當武器;比如做錯事後,跪在佛前懺悔,懺悔完了就認為:自己所做的錯誤釋迦牟尼佛會原諒、會負責幫你承擔,與自己沒有關係了!這只是宗教信仰精神上的寄託而已,的確可以暫時緩和一下,但不能根本解決問題。因為業是自己造作的必須自己去承受;不可能好的,自己擁有,而不好的,就歸於別人或交給佛菩薩,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個佛弟子不可僅止於祈求、依賴,盼望賜予。
在佛法中的修行,一般人一開始是選擇宗派,學習法門、念經、禮懺、念佛、持咒、參禪,而這些都只是暫時的依賴而已,一般人都認為這是修行,其實是誤解了,為什麼呢?當你不念經、禮懺、念佛、持咒、參禪時,你的身口意行為能作得了主嗎?若能,表示你有修行功夫,但是大部分的人都不行啊!所以不能把佛門的功課-念經、禮懺、念佛、持咒、參禪等當成修行,因為自己身口意的行為還不能作主還會有偏差、錯誤,因此暫時依賴這些方法,但不能永遠都是依賴,而是在依賴的同時,必須學習道理方法。透過道理方法,試著照顧任何的起心動念,加以維護之;時時注意自己身口意,正在做什麼?加以修正偏差;自以為是時,有否警覺了些什麼?加以調御我慢;常要把握戒-做到不犯,定-維護不亂,慧-修養解行。這才是學佛修行。
佛法是依法見法的德行。依真理起德行,依德行見真理,真理與德行融合,達到理與智,智與行的圓滿。佛法對於法的體悟,絕不是在實現於死後,實現於來生或另一世界,而是要求現在的體驗。學佛是一輩子的事,沒有捷徑更沒有快速成就的方法。知法入法,把握著「法」,如法修行。
以下專論念佛一法如何成為真正的修行,不再只是嘴邊的念佛而已。念佛通於一切宗派,一切宗派回入念佛。世尊在經典上,在在處處都教我們要念佛、念法、念僧,可見念佛的重要。當然念佛的「佛」 不一定是指阿彌陀佛,但是其要旨都相同,什麼要旨呢?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在此處我們以念阿彌陀佛為專題作論述,也廣勸念佛、學佛,祈願一切有緣眾生皆能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如何落實念佛為修行?我們提倡執持名號,但不再只是坐著、站著、走著、臥著的刻版念佛的觀念,這只是做個樣子而已。眾生執著心重,放下執著是相當難,佛陀為幫助眾生,善巧方便用佛號暫時取代眾生執著的對象,透過佛號的執持與理解,讓我們認識煩惱進而解決煩惱,這是佛陀的大智慧。執持名號,人人都會,重要的是六字名號的修行功德如何去執持?簡單說,把佛號的道理方法,落實於現實生活中,生活有南無阿彌陀佛,這就是執持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