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僧靈一和靈澈的詩歌

主講/鍾玲教授

大家請往前坐,我比較喜歡跟妳們用像是對談的方式,所以請把位置往前挪。我忘了多少年前在這同一個地方講過王維、蘇東坡,大家都知道,王維、蘇東坡他們都是大詩人,他們與佛教的關係密切,都篤信佛教,在他們的詩歌、生活裡常反應了一些佛教思想與禪味。這次我自己先找資料,發現唐朝的詩人他們許多本身是出家人,本身是詩僧、文僧,而他們的詩怎樣?內容又怎樣呢?這次等於是跟大家一起來讀他們的詩。

我們先來講唐代的詩僧,又叫文僧,這都不是我創的詞,在唐朝就這樣叫“詩僧”、“文僧”,還要講他們跟士大夫的關係。在唐朝作官的人跟現在作官不相同,唐朝的作官人都會寫詩,你很難想像馬英九寫詩吧,你能想像陳菊寫詩嗎?唐朝的官員在一起聚會就這樣「你一首詩、我一首」這麼寫。的確我們整個古代官僚制度文化素養是很高的,唐朝的文人與官員許多都篤信佛教,他們常到寺廟禮佛,跟文僧談話,那就等於是現代要去香港旅遊、峇厘島旅遊那樣,以前的人就去山上、跑到寺廟裡去旅遊;他們這種旅遊比我們高雅多了,不是去購物,台灣話叫“血拼”。他們是去那邊跟詩僧夜話,坐在一起,當然不是喝酒,是喝茶,喝茶時就是談佛經裡的東西。

也有些例子是唐朝的官員幫著寺院裡的人一起翻譯佛經,由梵文、巴利文翻成中文,所以那時候文人、官員跟寺院的關係是很密切的,他們就跟寺廟裡頭的有學問的出家人做了朋友,唐朝的官員常有升官、貶官或是調職的事,如哪一個人得罪皇帝了,尤其是蘇東坡一貶再貶,所以他們在路上會遊山玩水,有時住在寺院,跟那些文僧談詩、談佛經。而有些人升官、有些人貶官,或出任一個刺史,等於一個省長,從這地方調到另一個地方,他們很多當然可以住旅館,但是他們情願去山上幽靜的寺院跟那些僧人交朋友,那麼僧人裡為何有那麼多文僧呢?因為我們現在教育普及,看報紙、讀書、識字一般國民都沒問題,但是唐朝識字人口少,我沒有一個數字,可能百分之一不到吧!

僧人為何有那麼多會寫詩、會翻譯佛經呢?那是因為需要誦經,誦經就把出家人裡有很多小孩子,做小沙彌的,他們就開始讀書、讀經,也等於開始讀詩,也就是佛經裡有很多像詩句的,四個字的叫偈,學了那些就等於一半通詩了,有天份的人就變成文僧,他們也需要學寫詩的,好跟那些常到寺院的官員、出名詩人交遊,出家人也拜他們為師來學寫詩,所以有這種文僧的出現。唐朝就以安祿山之亂為一個歷史的劃分,大家都知道安祿山之亂,有沒有記得是多少年?是西元755年,從盛唐變成中唐為一個轉折點。我們禪宗的惠能就是在盛唐以前出現,他的偈也是詩。詩僧們通曉文義,善於詩作,一般特指唐代江左的詩僧,江左就是江南的意思,像江蘇、浙江這一帶,初唐到盛唐文僧多在長江以北的寺院,從中唐以後那些詩僧就在江蘇、浙江一帶,當時江南寺院大興,所以就有很多文僧在那出現。我就是看《全唐詩》,把那些詩僧的作品找出來,《全唐詩》是清朝時編的,今天我第一個要講詩僧靈一。

靈一從小天資聰明,聽別人讀誦詩句,聽一次就唸得出來,被譽為神童,九歲時厭惡塵世,真是早熟!九歲就覺得世俗生活不合他的意,出家才合他的意,也許前輩子應該已是出家人了,所以這輩子九歲就知道出家。十三歲他人在維揚,就是揚州,在法聖法師那邊剃度,一年後在法聖法師那裡受具足戒,出家時喜歡坐在山椒樹下進入禪定,他為何要選山椒樹呢,山椒樹長在阿里山上,大家看這張圖片,從阿里山的山椒樹你們看到什麼?至少你看這張圖,它後面是神木。欸!山椒樹喜歡在神木周圍,山椒樹就是類似胡椒的一種,剛好阿里山風景區的鐘處長不在,要不然可以請教他為何山椒樹特別好,至少我們看山椒樹亭亭玉立的,靈一法師就喜歡坐在山椒樹下打坐,因為他聲名遠播,慕名來跟著學法的弟子絡繹不絕,二十歲就已成名了。因為他出家得早,所以戒臘就很高,他在修行、教徒之餘還常吟詩作畫,他曾有一句“掃徑避蟲行 ”之句。

掃徑是做什麼,就是出坡!他在出坡掃路上的落葉、塵土,有一隻小蟲他就避開那塊地方不掃,為什麼?不殺生!連一隻小蟲他都愛護,這是標準出家人的行為,這是我在他別的詩句裡找到的一句話,如果不是佛教徒大概就不懂什麼意思?為何他要避蟲行?難道怕小蟲嗎?他是因為愛護眾生。他也與當代的名詩人唱和,他在寶應元年(762)圓寂於杭州龍興寺。三十五歲就過世,但是三十五歲以前就聲名遠播,可見修行修得非常好,詩也寫得很好。這張圖是他圓寂杭州靈海的龍興古寺,這是近二、三十年照的,這是下雪嘛,雪看起來還有一個浮圖寶塔在那邊,這寺院從唐朝到現在已經是一千二、三百年了,我們現在一起來唸靈一法師的詩:

棲霞山夜坐

「山頭戒壇路,幽映雲巖側。

    四面青石床,一峰蘚苔色。

 松風靜復起,月影開還黑。

 何獨乘夜坐,殊非晝所得。」

 

戒壇,出家人比我更熟悉了!出家會去受戒,可見在這寺院本身有戒壇,有受戒的地方。他是走在戒壇的路上,他去哪裡?他去這個地方幹什麼?這首詩的上下都會告訴你,我由題目開始解釋。

 

棲霞山在南京附近,為什麼叫棲霞山?這名字好美,棲就像鳥晚上棲在樹枝上,什麼東西棲在山上,是晚霞呢?那為何叫棲霞山?因為有楓葉,等一下就可以看到照片,那楓葉秋天來的時候像晚霞一樣的美,所以叫棲霞山。

 

「夜坐」是什意思?是打坐,坐禪的意思,所以他是在棲霞山晚上打坐。「山頭戒壇路」--他是先走在戒壇旁邊的路上,他看到什麼呢?「幽映雲巖側」,這地方為何叫雲巖?山裡頭高,常常有雲霧,就叫雲巖。「側」,就在它旁邊。「幽映」,幽是幽靜無人,暗暗的,映是又有一點少少亮光,那亮光也許是哪個寮房透出來的燭燈,那時候只有油燈或蠟燭,不要想像是現代的燈光,以前的燈光和現在不一樣,他去到那旁邊幹什麼?找個地方打坐啊!他是戶外打坐,我們再看他在哪裡打坐。

 

「四面青石床」,四面,他坐一個地方,大概也是石頭,周圍也是石頭,那石頭是什麼顏色呢?青在古代是什麼顏色?也許綠或是藍,很多詩家都懂得,它有時是綠,有時是藍,有時是藍綠色,真的是變成床的樣子嗎?雕刻成床的樣子嗎?不是!它就是石頭,像床一樣,這是一個比喻,我們先看一些照片,看到沒有?我們看到棲霞山的紅葉,我不知道當時靈一是住哪一個寺院,可能他在這掛單。這上面是唐朝人用的床,當時的床跟我們現在的概念不一樣,現在我們的床是幹麼的?睡覺!但是當時的床是離地而起,可以做為睡覺的地方,也可以坐在上面看書,也可以用作桌子,搬在庭院,大家坐在小凳子,吃的東西放上面,那也是床,可見他的概念上是個平坦地方。眾石中間有一塊石頭,他就在那打坐,四面都是平坦石頭,就好像四面都是青石床。

 

那地方是棲霞山的石頭,是豎立的,我只是找一些石頭給大家看,我們這裡如有礦石專家可以告訴我們這是什麼石頭?這照片中的地方陸羽也住過這裡,大家都知道陸羽是誰?(大家回答:茶經的作者),是茶經的作者,等於是茶聖的人物。最早研究茶,嚐試茶,找最好的地方有什麼樣的水,棲霞山的水蠻好的,這地方就是陸羽研試茶的地方,那個叫試茶亭,第一個字我看不懂,叫什麼乳泉,棲霞山這地方一定有很好的泉水可以燒茶用的,我們菩提寺附近不知有沒有好一點的泉水喝茶?茵師父在不在?(笑)我們周圍有沒有真正的山泉?好像沒有,如果有,在這邊泡茶就更好了,是不是?

 

現在再回到這首詩,方才我們講的是第三句,現在講四句「一峰蘚苔色」:就是說除了一塊石頭可以當打坐的床以外,其實可以幾個人在這打坐,但是那個時候是他一個人打坐,另外還有一個山峰平地而起,他自己已經是在山上了,另外還有一個山峰,我為什麼說在近處,因為晚上嘛,除非在很近,否則看不到山,他不是說靑苔,是說靑苔的顏色,因為晚上看起來幽幽靜靜,本來是山上的樹木,現在看起來是蘚苔的顏色,他寫得很細,我覺得靈一的觸覺非常敏銳、寫得非常細,他打坐的時候,好像同時進入入定,因為前面過說他入定入得非常好,同時他又能感覺周圍的變化,「松風靜復起」,既使他閉了眼睛一樣聽到松風安靜,靜下來了,隔一下,又起了松風,你們聽過松針的聲音了沒有?阿里山上很多松。我們這裡有爬山友,松針的聲音一定聽過,松濤,那叫濤。像海浪一樣,可是又比海浪更寂靜的一種聲音,以後你們去爬山就可以聽聽松濤的聲音。

 

「月影開還黑」:他即使是閉目打坐,他還可以感覺到周圍,真正入定,神識會離開身體,可以出來看到周圍的一切,我不是瞎說,你們看虛雲老和尚跟其他的一些大和尚的文字,真正入定之後還是可以出來看到周圍的,所以這月影,他閉上眼睛當然是看不見,可是如果他入定以後出來,就一定可以看見月影開還黑,就是說月影一下雲開了,月亮照下來;一下子雲遮住又黑了。

 

最後兩句:「何獨乘夜坐」。為什麼我單單的趁著晚上來打坐呢?「殊非晝所得」,這種收穫絕對不是白天打坐所能得到的,現在懂了哦!這是一千三百年前一位應該是得道高僧,這麼年青就出家了,他所寫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