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99期2015年5月合刊
果報是要自作自受的。而雲老禪師也常提醒我們,於業果要能「歡喜承受」,才不會隨業再造業。
/ 葉子
初春悄悄捎來信息,枝頭的嫩芽吐露芬芳,暖陽伴著和風,遣去冬的寒意。在春暖花開之際,千佛山菩提寺也廣開法筵,於初春三月裡,展開一連串佛學班的基礎課程。
其中,於3月1日,假日佛學班開始上課的是住持和尚尼-上如下念法師所主講的《大智度論》的課程。雖然尚在新春年節的氣息裡,但許多好於學佛之道的佛弟子們,仍舊惜取這珍貴難逢的法筵,放下家中事務的牽絆,撥冗前來寺裡聆聽這精采的課程。
此次課程主題,延續了上學期末未完成的部份,「釋初品中十喻」中的如影喻…等,其中提到諸法如影之喻,念師父在闡述此喻時,其生動、活潑的描述方式,更使人能瞭解此喻之內涵。而使我印象深刻的一段內容是,譬如人的業如影隨形,個人所造作的業,就像影子一樣,一直跟著你;而有業就要去承受業果,不能說我只要好的果報,不要承受不好的果報,因為業是自己造作成的,所以果報也要自己去承受才行。諸佛菩薩慈悲、智慧之恩德,能引導我們學佛前進的方向,但不能替我們承受果報。果報是要自作自受的。而雲老禪師也常提醒我們,於業果要能「歡喜承受」,才不會隨業再造業。
而影子的形成是因為物體之一方受光照耀,於另一方才會形成影子,如同業之形成,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我」,此「我」藉五根-眼、耳、鼻、舌、身-與外塵接觸,而產生種種的分別意識,進而造作成善、惡、無記等業。
但若有智慧之光源同時從另一方照射過來,則影子就不會形成了;同樣的,當我們的身、心迷茫於外境時,如果能透過智慧的道理方法,去檢視自身的行為及事情發展之經過,則很多事情的結是能化解的。所以學習佛陀的道理方法以培養智慧的觀照能力是很重要的。
聽到此處,不禁使我想到人生能熏習佛法,學習佛陀的智慧之道,真是生命中最大的幸福啊!因為那正知正見才能避免許多無心之失,或有意的過犯,甚至能棄惡向善,使生命邁向更好的未來。開學了!一切新的希望由眼前把握每一分的努力及學習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