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觀法」的妙樂

    近日再聽白雲老禪師講《彌陀淨土法要》, 對其中的「十六觀法」很感興趣,隨手做了簡單的筆記, 隨時可以享受作觀的妙樂。 老禪師說這個「十六觀法」是「修行彌陀淨土的人」行的觀法。 深入的認識「十六觀法」, 對阿彌陀佛, 對極樂世界會更熟悉, 進而產生信心, 感到法喜充滿。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08期2016年2、3月合刊

「十六觀法的妙樂

------ 恭聞白雲老禪師

《彌陀淨土法要》之筆記

  

 近日再聽白雲老禪師講《彌陀淨土法要》, 對其中的「十六觀法」很感興趣,隨手做了簡單的筆記, 隨時可以享受作觀的妙樂。 老禪師說這個「十六觀法」是「修行彌陀淨土的人」行的觀法。深入的認識「十六觀法」, 對阿彌陀佛, 對極樂世界會更熟悉, 進而產生信心, 感到法喜充滿。

 

第一、    日觀 : 以太陽做為「觀」的焦點, 觀太陽升起, 慢慢向西沉。它的法義是一個人從出生, 慢慢到老年, 以至死亡。 藉「日觀」的方式, 看人從生到死。

 

第二、    水觀 : 觀水慢慢的成冰, 透明得像琉璃的冰。它的法義是: 針對我們的色身, 用意念去觀這個充滿污垢的臭皮囊, 在意念中間產生一種水的相, 慢慢形成冰, 透明得像琉璃一樣乾淨。

 

第三、    地觀 : 觀心念像大地一樣如如不動。從這個觀法, 可以發現一個人的定力, 是否堅不閃失, 睜開眼能不動, 閉著眼也能不會動。「地觀」的法義重點在心念, 情識作用不起變化, 是一種「八風吹不動」的 定的現象。

 

第四、    寶樹觀: 從西方極樂世界的妙花妙果的相上, 從法音裡面, 體會九品蓮台的上品上生花開, 而後見佛。

 

第五、    八功德水觀:

1、         清淨: 因為有污垢才談清淨; 觀想使污垢轉變為清淨。

2、         清冷: 觀娑婆世界火宅中的熱腦, 轉變為清冷。

3、         甘美: 從苦而到甘美。

也就是: 要得到清淨必須化解煩惱; 要得到清冷的境界, 必須瞭解五蘊熾盛, 像火一樣在燒, 產生熱惱; 讓一切熱惱慢慢平靜下來, 進入清冷的境界; 因為煩惱是苦的, 從清淨到清冷, 因為煩惱化解了, 原來是苦的, 就轉變為甘美。三者可以一氣呵成做觀法。

4、         柔軟: 不是觀水的柔軟, 是觀清淨、清冷、甘美。但不是勉強的, 而是化解以後圓融的, 如果勉強就不柔軟; 慢慢化解到達圓融的境界, 就是柔軟。

5、         潤澤: 這個柔軟得到的結果是饒益性的, 於心念中間, 達到了柔軟的境界, 從中得到了利益。

6、         安和: 除了自己得到的安祥和樂, 還要使別人感受到這份安祥和樂, 是一種提昇的境界。

7、         除患: 「患」是一種得失的心念, 患得患失。要袪除這種患得患失, 使別人感受得到。

8、         增益: 把原有的饒益功德更增上, 使它原有的功得更加強、更擴大。由粗到細, 由細到精。

 

第六: 總觀: 講一個整體性的, 極樂世界的建築、法音等。觀自己已經成為極樂世界的眾生, 在寶樓中間傾聽到的, 天上所作的法樂之音。任何的聲音能引起人產生法樂的, 都叫法樂之音。

 

第七、七寶蓮座觀: 觀自己坐在七寶所成的蓮台之上, 蓮台具足由各種顏色。蓮葉上裝飾了滿滿的摩尼珠, 而且是放光的。觀:假使自己處在這個環境之中, 你可能會產生什麼樣的情識作用。

 

第八、相觀: 觀阿彌陀佛坐在蓮台上, 左右有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不是自己坐在蓮台上喔。

 

第九、佛真身相: 觀阿彌陀佛的身相光明。阿彌陀佛光明之相的身體展現在那裡,

佛相的大放光明, 是展現他的智慧與願力。

 

第十、觀觀世音菩薩: 觀觀世音菩薩的指端印文, 寶手接引眾生。觀世音菩薩用左手(因為在西方三聖裡, 他站在阿彌陀佛左手邊)結觀音印, 表示來接引眾生的意思。

 

第十一、觀大勢至菩薩: 觀大勢至菩薩頭戴寶冠(冠巾), 站在蓮台上, 手裡捧著裝有甘露水的甘露瓶。站在阿彌陀佛的右邊, 有如觀世音菩薩那樣。

 

第十二、普想觀: 是一個普遍的觀想, 觀自己盤腿坐在蓮台上, 蓮台蓮開, 見極樂世界。在還沒到上品上生之前, 不成熟, 還是在蓮台的環境。到了上品上生, 原來的蓮台就慢慢展開來, 蓮開了; 蓮開了, 才能見到極樂世界。從下品下生到上品上生, 有一個漫長的過程, 過程中, 就坐在蓮台裡面, 作這個觀法。

 

第十三、雜想觀:「雜想」是「多想」的意思。「丈六佛身於水上, 色金身, 二菩薩現前」。西方三聖站在蓮池的水上, 阿彌陀佛顯的是「色金身」。「金身」是珍貴的意思, 「色金身」是很珍貴(尊貴)的一個身。「丈六」表示很高, 「色金身」很貴, 顯示阿彌陀佛的高貴。一佛二菩薩站在水上, 歡迎你已經上品上生, 花開見佛, 成為極樂世界的眾生了。

 

第十四、十五、十六 : 觀一位三品、三位九品。在西方極樂世界, 以它的蓮池所顯的蓮台而言, 有三個品位的環境, 每一個範圍又分成三品。(下品下生、下品中生、下品上生; 中品下生、中品中生、中品上生; 上品下生、上品中生、上品上生。) 依業力的輕重分別, 縱橫排列, 離極樂世界越遠, 品位越低; 離極樂世界越近, 品位越高。下品在最外圍, 中品靠近極樂世界的中間, 上品靠近極樂世界。功德(善德因緣)品位愈高, 進入蓮台的品位就愈高。

 

當時躺在病榻上, 身體被限制, 口無法言語, 只能用僅有的思緒念佛; 念久了也無聊, 就想到曾經聽過這個觀法, 想說來練習作個觀, 以趕走紛至沓來的胡思亂想。從模糊的記憶中, 勉強找出一兩個觀法, 卻又因為當日聽講時的不用心, 抓不到重點, 連最普遍的一個觀都記不清, 想來想去, 也是妄想雜念一堆。如今, 這樣整理, 感覺明白許多了, 也能感受到它的妙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