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若知出處:應佛之印期數:323期2017年7月
阿難深深慚愧自己在道上從來沒有好好下工夫,這下下了決心,殷切勤懇地請佛陀開啟十方如來成佛的最初方便法門,有微妙的奢摩他、三摩缽提以及禪那等法
楞嚴探秘八之二 若知
「欽仰如來開闡無遮」,無遮就是平等、普施,沒有遮止、沒有條件的,平常焰口施食也需如此的觀想,靠焰口主的修養與觀想功力,裡面也是要無遮的;一般所做的功德它是有遮的,唯有觀想才能普及無遮。「度諸疑謗」,息疑止謗的意思,度化了懷疑毀謗的眾生,讓他們全都沒話說;「經彼城隍,徐步郭門」,經過郊外的城隍,沿著城門慢慢的走,「嚴整威儀,肅恭齋法」,威儀莊重,肅穆恭敬如法完成托缽的行為。
「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歷婬室,遭大幻術摩登伽女,以娑毘迦羅先梵天呪攝入婬席,婬躬撫摩將毀戒體;如來知彼婬術所加,齋畢旋歸,王及大臣、長者居士,俱來隨佛,願聞法要。于時世尊頂放百寶無畏光明,光中出生千葉寶蓮,有佛化身,結跏趺坐,宣說神呪;勅文殊師利將呪往護,惡呪銷滅,提獎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
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於時復有恒沙菩薩,及諸十方大阿羅漢、辟支佛等,俱願樂聞,退坐默然,承受聖旨。」
阿難年輕又莊嚴,他再嚴整威儀,人家看了,都會起歡喜心;他有個五百年前的冤家,這時他遇到了,「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歷婬室」,這時阿難乞食,經過一個婬室,在印度因為階級分明,如果社會低等階級女孩子長得很漂亮的,幾乎都是從事這樣的工作,經歷婬室的時候,「遭大幻術」,因為那個女孩子看到阿難,就起了愛慕心,「摩登伽女,以娑毘迦羅先梵天呪,攝入婬席」,她們學的是這個咒,就把阿難迷惑了,把他招進這個婬席,正處在危險的時候,迷迷糊糊的,阿難又擺脫不了,又有點警覺,一定意念裡面就在向佛陀求救,所以就相應了;「如來知彼婬術所加,齋畢旋歸」,如來知道阿難處身危急,剛好齋飯也用完了,於是佛陀招呼大眾立刻回道場,這個時候大家都知道有急事了,波斯匿王、王官大臣、長者居士一大隊人都跟著佛陀過來了。
「于時世尊頂放百寶,無畏光明」,「十二分教」裡面介紹過:凡敘事的形式都是「修多羅」,但凡是敘述放光異象等的,就是「未曾有」,在十二分教裡面謂之〝阿浮陀達磨〞。「光中出生千葉寶蓮,有佛化身結跏趺坐,宣說神呪,勅文殊師利將呪往護;惡呪銷滅,提獎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佛陀即刻入放光三昧,「光中出生千葉寶蓮,有佛化身結跏趺坐,宣說神呪」,令文殊菩薩持咒往護阿難,阿難才得以免難。提獎的〝獎〞不是獎勵,而是〝助、勸慰〞的意思,簡體版經文都作〝奘〞字,是錯誤的,奘是壯大與埋葬的意思,放在文中不合適。
提獎阿難及摩登伽,就是領阿難與摩登伽女來見佛陀,提獎有拉拔勸慰之用意,這個時候阿難又急又羞又愧,想到自己怎麼那麼沒有定力,一向只致力於多聞,沒在道上下工夫,覺得很慚愧;於是向佛陀「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楞嚴探秘,探什麼秘呢?此其一秘也!
阿難在修行上這次遭遇到至痛的教訓,深深慚愧自己在道上從來沒有好好下工夫,這下下了決心,殷切勤懇地請佛陀開啟十方如來成佛的最初方便法門,有微妙的奢摩他、三摩缽提以及禪那等法;奢摩他是「止」法,「觀」法是毘婆舍那,三摩缽提則是「止觀等持」,禪那是「靜慮、思惟修」的法門;阿難向佛陀請示時,「於時復有恒沙菩薩,及諸十方大阿羅漢、辟支佛等,俱願樂聞,退坐默然,承受聖旨」,這時在座的還有數不清的恆沙菩薩、十方大阿羅漢和辟支佛等,都欣樂願聞法義,於是默默地退坐於一旁,靜靜聆聽承受佛陀的教誨。
「爾時世尊在大眾中,舒金色臂,摩阿難頂,告示阿難及諸大眾:有三摩提 名大佛頂 首楞嚴王 具足萬行 十方如來 一門超出 妙莊嚴路,汝今諦聽。阿難頂禮,伏受慈旨。」
三摩提,就是三摩地,一種正定的工夫;這三昧正定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境界極為殊勝,「具足萬行」,涵蓋具足一切的修行方法,「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十方世界的如來,都是經此一門深入,修行完成微妙莊嚴的境界。一門超出,就是這個三摩提的三昧工夫,三昧在大般若經有一百零八種之多,各有名稱;而大佛頂首楞嚴王三昧則最為殊勝,是微妙的止觀法門,怎麼進入到「大佛頂首楞嚴王」呢?
「佛告阿難:汝我同氣,情均天倫;當初發心,於我法中,見何勝相?頓捨世間深重恩愛?
阿難白佛:我見如來三十二相,勝妙殊絕,形體映徹,猶如瑠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愛所生,何以故?欲氣麁濁、腥臊交遘、膿血雜亂,不能發生勝淨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從佛剃落。」
「汝我同氣,情均天倫」這翻譯文字很美的,簡簡單單八個字就把兩個人的關係、血緣、情分概括得清清楚楚,兩人同是釋迦種族,兩人是堂兄弟;佛陀問阿難:你當初發心,是看到了什麼勝相,讓你能夠頓捨世間深重的恩愛呢?阿難回答說:我看到如來三十二相,殊勝絕妙,形體潔淨透徹像琉璃;我常常在想,佛陀這種光潔的聖相,絕不是情欲愛戀所形成的,為什麼呢?人間的情欲,氣息粗濁,腥臊交遘,臭味膿血雜亂,是不能產生那種勝淨妙明、紫金光聚的;我看到您身上呈現的是那種明亮透徹的、潔淨的光芒,不是人間欲愛所能產生出來的,所以我心中非常的渴仰,才追隨佛陀您出家。
「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汝今欲研,無上菩提,真發明性。應當直心,酬我所問。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終始地位,中間永無,諸委曲相。阿難我今問汝,當汝發心緣於如來三十二相,將何所見?誰為愛樂?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是愛樂用我心目;由目觀見如來勝相,心生愛樂,故我發心,願捨生死。
佛告阿難:如汝所說,真所愛樂,因于心目;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使汝流轉,心目為咎!吾今問汝:唯心與目,今何所在?」
佛陀說很好,你們應該知道,佛說“汝等”,因為除了阿難還有在座的其他人。我們這個心境、心體的真如心,是常住真心,但是我們不知道自己無始以來的心是常住真心,是如如不動、清淨的,因為妄想的關係,一旦根與塵相應,起了分別意識,造成心裡的分別意識,一計較執著,就生起了諸種的妄想,這種妄想不真,造作無明,所以有了輪轉。佛陀對阿難說:“你現在要研究探討無上菩提的真發明性,那麼我要問你,你要直心回答我。”在禪門裡面不是講「直心是道場」、「思量即乖」嗎?所以要記住:當下就是!當你多方面考慮的時候,那都 不是直心道場了!
「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十方如來成佛的方法,都是以此直心成就,出離生死輪迴的。「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終始地位,中間永無,諸委曲相」,口言心直,沒有隱匿,如此從因地開始直到最後的結果,是一條很順暢的道路,中間不致發生曲折離奇的變化。《楞嚴經》有一句話說:「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如果不以直心求道,而是別有所求的話,到最後那個果呢?就會產生迂曲的現象,不能直接通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以佛陀對阿難說:阿難!你要用直心回答我。我現在問你:“你是用什麼看到的?是誰在那裡愛?是誰在那裡樂?”阿難回答佛陀說:“是我心目,是我心的感覺,還有我眼睛所看到。因為我眼睛看到如來殊勝的三十二好相,心生愛樂,所以我發心願捨生死。”
佛陀接著告訴阿難:像你所說的,真所愛樂,因于心目;我們知道,佛陀剛才要阿難直心說,那阿難直心說出來後,就循著他的直心回答,一步一步推究下去,方能追究自己這個「心、目」到底在哪裡!這是相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