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若知出處:應佛之印期數:324期2017年8月
前面佛陀說,你要直心回答我!等阿難直心回答的時候,佛陀才可以針對他的情況,順勢提撥,一點一滴追究下去,阿難才能看得到自己真心、源頭所在!
楞嚴探秘八之三 若知
前面佛陀說,你要直心回答我!等阿難直心回答的時候,佛陀才可以針對他的情況,順勢提撥,一點一滴追究下去,阿難才能看得到自己真心、源頭所在!因為在前面已經講到,「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那你現在「真所愛樂,因于心目」,請問其間的關聯性在哪裡?!
下面是打比方:「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佛陀常說:「智者要以譬喻而得解」,所以佛陀常常在說法時,就會舉譬喻讓聽者自己領悟。這個「譬如」在十二分教裡面是屬於「阿浮陀達磨」,一般看經,如果明白十二分教,你就知道「這經是屬於哪一種」;十二分教不是十二部大經,而是所有的經歸類起來取其共同的體裁、或是性質、或是形式,加以類別,可以分為十二大類。
「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這是譬喻類。國王遭到叛賊的侵擾,要發兵討賊,需不需要知道叛賊在哪裡?當然要知道,不然怎麼掃除叛亂?像我們自身,當你跟什麼相應的時候,起了煩惱,被塵勞所干擾,你必須要知道原因在哪裡!你「為什麼」起煩惱?可不可以不煩惱?才是下手處!
「使汝流轉,心目為咎」!這就是《楞嚴經》止觀的法寶,息亂要抓賊!〝咎〞的意思是大禍首。知道之後要好好把握,如何從自己的心、目下手?如何能掌握得住自己的心神眼目呢?!
「阿難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間,十種異生,同將識心居在身內,縱觀如來青蓮花眼亦在佛面;我今觀此浮根四塵,秖在我面,如是識心,實居身內。」
十種異生是什麼?「卵、胎、濕、化」是基本的四類,《金剛經》裡面講,「卵、胎、濕、化」又分為「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非有想、非無想”不是非想非非想喔,那是禪定工夫,這是十種異生。那個無不是沒有,是「你不清楚他」,比方昆蟲,你能不能跟牠溝通?你說牠沒想嗎?牠有沒有想?因為你不知道,你不能跟牠溝通,牠跟同類可以溝通,還有一種可能是,你有誠意也可以完成溝通;現在不是有很多動物的資訊嗎?網路上台灣某地方,農人種玉米,他跟老鼠溝通,刻意留一排出來給老鼠,結果老鼠真的很守規矩,而且很惜福,把那一排吃得乾乾淨淨,不僅吃玉米,連莖、葉等吃光光,其他的不去侵犯,你說動物有情無情?動物有沒有靈?你有那份心,動物牠就能感應。像好久以前,美國有個冰淇淋大王的小孩子,那時他十歲,他們家維護得乾乾淨淨,可是有一次莫名的招來好多的果蠅,廚房裡面到處是果蠅,那個十歲的小孩子就跟那些果蠅溝通,他寫了一個通告貼在廚房的窗邊,跟這些果蠅講,「這裡是我們的家,不是你們該來的地方,你們的生存環境在外面,請你們不要打攪我們,回到自己的天地去......」,他反正就這樣子很誠懇很認真地跟果蠅打交道,結果做了這樣的通告後,第二天一隻果蠅也沒有了;你說能不能通?需要有那份關心!
「一切世間十種異生,同將識心居在身內;縱觀如來,青蓮花眼,亦在佛面。」佛陀問阿難,你的心跟眼在哪裡?阿難回答說:「世間一切十類不同的生命都一個樣,心識都在身體裡,眼睛長在臉上,就像如來,您的青蓮花眼也在臉上。」青蓮花眼是形容如來眼目的清淨深湛,充滿智慧;世上所有“有生命”的生物識心都在身內,外表上看不到,什麼看得到?就像如來您的青蓮花眼也是長在臉上,是看得到的。「識心實居身內」,所以我的浮根四塵--「眼、耳、鼻、身」都在臉上,而識心是實實在在居在身內的。
阿難的回答想必也是我們一般人的回答,我們看佛陀怎麼破解我們的迷思?以下就開演了“七處徵心”的課題:
七處徵心之一:我今觀此浮根四塵,祇在我面,如是識心,實居心內。
佛告阿難:汝今現坐如來講堂,觀祇陀林,今何所在?
世尊!此大重閣,清淨講堂,在給孤園,今祇陀林,實在堂外!阿難!汝今堂中,先何所見?
世尊!我在堂中,先見如來,次觀大眾,如是外望,方矚林園。
阿難!汝矚林園,因何有見?世尊!此大講堂,戶牖開豁,故我在堂,得遠矚見。
爾時世尊在大眾中,舒金色臂,摩阿難頂,告知阿難,及諸大眾: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汝今諦聽!阿難頂禮,伏受慈旨。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身在講堂,戶牖開豁,遠矚林園;亦有眾生,在此堂中,不見如來,見堂外者。
阿難答言:世尊!在堂不見如來,能見林泉,無有是處。
阿難!汝亦如是。汝之心靈,一切明了,若汝現前,所明了心,實在身內;爾時先合了知內身,頗有眾生,先見身中,後觀外物。縱不能見心肝脾胃,爪生髮長,筋轉脈搖;誠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內知,云何知外?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無有是處。
一處徵心解:阿難說:「我今觀此浮根四塵,祇在我面,如是識心,實居身內。」
佛陀怎麼回答?「佛告阿難:汝今現坐如來講堂,觀祇陀林,今何所在?」你現在坐在如來講堂裡,觀這個祇陀林(祇樹給孤獨園,也叫祇園精舍,我們知道這有名的祇樹給孤獨園乃孤獨長者所捐,林木則是祇陀太子所贈),祇園精舍是舍利弗規劃的,舍利弗智慧第一,建園林講堂不輸建築師,規劃有一百二十幾個堂喔,規模相當大。佛陀問阿難:你現坐在如來講堂裡面,你看祇陀林到底在哪裡?
「世尊!此大重閣清淨講堂在給孤園,今祇陀林實在堂外。」阿難回答說:世尊!這個清淨重閣如來大講堂是建在孤獨園裡面,祇陀林就在講堂的外面。「阿難!汝今堂中,先何所見?」佛陀對阿難說:你在講堂裡,最先看到的是什麼?「世尊!我在堂中,先見如來,次觀大眾,如是外望,方矚林園。」阿難回答說:我在講堂裡,先看到如來,其次看到大眾,而後往外看,才看到林園。當然這就是我們的分別心,重心在佛陀,其次是大眾,而後往外看,才是林園;不過要注意,這就是我們的分別意識!
「阿難!汝矚林園,因何有見?」佛陀接著問:阿難!你望林園,是怎麼看到的?「世尊!此大講堂,戶牖開豁,故我在堂,得遠瞻見。」阿難回答說:世尊!大講堂的門窗都大大敞開著,所以我在講堂裡面,也能看到遠處外面的景觀。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身在講堂,戶牖開豁,遠矚林園;亦有眾生,在此堂中,不見如來,見堂外者。」佛陀就對阿難說:你說因為身在講堂裡,門窗都敞開著,所以你能看到外面的林園;那也有人雖在講堂裡,看不到如來卻能看到外面園林的。
「阿難答言:世尊在堂,不見如來能見林泉,無有是處!」阿難回答說,不可能的,「無有是處」,沒這個道理啊!在講堂裡面,怎麼會看不到如來,卻能看到外面的林泉?沒這個道理。人在講堂裡,怎麼會看不到如來呢?佛陀為破他的迷惑,於是說:也有眾生在講堂裡面,看不到如來,卻看到外面的東西的;這論點是很不合理,所以阿難就說了,在講堂裡面看不到如來,卻看到外面的種種,不可能的嘛!一定先看到講堂裡面的種種,不可能裡面的看不到卻看到外面啊!這就是了,因為佛陀要阿難自己來解答,可見佛陀很重視思惟的能力。於是佛陀接著說:
「阿難!汝亦如是。汝之心靈一切明了,若汝現前所明了心,實在身內,爾時先合了知內身,頗有眾生,先見身中後觀外物,縱不能見心肝脾胃、爪生髮長,筋轉脈搖,誠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內知,云何知外?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無有是處!」
〝阿難!你就是這樣啊!人在堂裡看不到堂裡的東西,卻看到外面的東西;怎麼說?你的心靈一切明了,那你現前所明了的心如果是在身內的話,你應該先看到身體裡面的東西才對啊,你不是說嗎?「如是識心,實居身內」,既然心在身內的話,那你應該先看到身體裡面的東西啊!頗,多數的意思,照這道理,應有許多眾生都是先看到身中再看到外面,即使看不到心肝脾胃,或者指甲、頭髮在生長,但是細膩貼切的筋脈波動流轉怎能不知道呢?這些都是我們體內的動態,如果心實在體內的話,那你應該「先合了知內身」,你應該對你身體裡面清清楚楚才對啊?「誠合明了」,那你為什麼會不知道呢?必,一定的意思,既然你肯定不知道裡面了,那又怎麼知道外面呢?!「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無有是處!」由此可見,你說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不可能,沒這個道理!這是佛陀破阿難的第一個徵心之解。
破,怎麼破?〝識心既在身內,卻不見身內而能見身外,無有此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