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學術論文期數:324期2017年9月
問二:明心見性的「性」和應觀法界性的「性」,意涵有何差別?
千佛山教授師解惑 105年禪修營解惑 /釋若勍
問二:
明心見性的「性」和應觀法界性的「性」,意涵有何差別?
答:
我們說要明瞭心念、讓佛性顯現,這個「性」是「佛性」,「性」是一種本質。至於法界性,以「法性」來說,跟「佛性」的本質都是一樣的。佛性、法性的本質是什麼?像虛空對不對?就是涅槃寂靜,佛法的最究竟都是「寂靜」。如果沒有顯現佛性的時候,也就是這種寂靜的本質沒有顯現出來時,「性」就有所謂的「惡性」、「善性」、「道性」。
我們先把握「性」是「本質」的意思,就是說某一個人有惡的本質、善的本質、也有菩提的本質,菩提種子就是「道種」──道的本質。學佛修行就是調理惡的本質,至善的本質,還要將善的本質提昇到道的本質,最後道的本質也能清淨,讓佛性顯現出來!佛性就像虛空,那個「我」要像虛空一樣,能夠包容所有的一切,不被這些色塵緣境污染!
也就是說:法界是法的範圍,有事有理,因緣和合成法,這個法仔細去認識瞭解的話,就有事、有理,依事來說明道理,依道理來解釋事。所有萬事萬物都稱為法,我們要去認識一件事,在概念上稱為法,一定要從它的事、它的理著手。去瞭解「事」,就會談到因果關係,而談到「理」,就要從因緣法則去探討,所以面對一個「法」,就是面對一件事情,譬如覺得自己人緣不好,四面楚歌,那就必須在這事情上去認識--「我跟這些人的因果關係是怎麼樣?跟他們的因緣法則怎麼樣?」必須要這麼去探討,也就是先找出原因來!否則真的不曉得該怎麼辦,就像生病,要先去探討為什麼會生病?一定有因果關係也有因緣法則,找出它的原因來,再進一步尋求解決的方法。
所以在人事物上都要運用思想、發揮智慧。一旦問題來了,絕不是坐在那裡埋怨或等待奇蹟,沒有這一回事!我們學習覺悟的道理方法,就應該把這些道理方法運用在自己身上,瞭解什麼樣的因緣、什麼樣的因果讓我變成這樣?一定是因為無明、無知嘛,所以因「無明、迷惑而有煩惱」的發生。要解決問題一定先讓自己靜下來做深入的探討,暫且不去埋怨東、埋怨西,那只是製造問題而已。能先靜下來,好好的作止觀、返照,發現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從因果關係、因緣法則裡找出原因,以及對治的方法,這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可是這過程是非常辛苦的,但卻值得,因為一步一腳印,你不斷的去作認識、了解,能有所發現,就能解開一個結,再作識、了解,又會發現,結又鬆了一點,發現越多,結越來越鬆,你會發現--「喔,學佛原來是這麼樣的!可以讓我越來越自在!」但是如果方法不對,簡單的問題也會惹來一堆煩惱,分明是在製造問題;如果找對了方法,即使經歷的過程很困難,它也是慢慢、慢慢的在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