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文文出處:應佛之印期數:338期2018年11月
依伴青燈,擊著紅魚,面前攤露著古老的貝葉;頂禮三寶,合十胡跪,低哼著韻律莊嚴的梵唄;捕捉無上微妙的禪蹤,凝視於跏趺坐的深邃思路之中。
休庵拾粹 落寞者的畫像
依伴青燈,擊著紅魚,面前攤露著古老的貝葉;頂禮三寶,合十胡跪,低哼著韻律莊嚴的梵唄;捕捉無上微妙的禪蹤,凝視於跏趺坐的深邃思路之中。
守著海,與狂濤巨浪為伍,迎著潔淨,擁住自然,唱著自己的歌;排遣有限的,猶若黃昏的賸餘生命。
從不曾埋怨,更無哀愁,即使是仰天俯地,以及抬眼所見的,那些熙來攘往的人群;甚至窩居的這間太過冷清的小樓──
老了,稍顯傴僂的背影。
蒼勁,那雙透著精練的目光。
挺立的身形,仍有傲視寰宇的氣概。
背負著雙手時,經行的步履,洋溢出優閒儒雅。
抱胸凝望時,從多變的面容上,可以探測他沉浸在漫長的往事裡。
偶爾地一聲短暫的吐氣,流露出若有所失的神態;甚至,他那一緊一握的手勢,肯定了多少無可奈何的故事。
不過,他卻不是個耽於過去,編製未來的老者;眼前──
說出經驗,啟迪後生。
介紹所學,接引來茲。
一支筆,寫出生命的奧秘。
刻劃權實通達的旅程上際遇的方法。
有人問:
「廣被眾生,需要面對眾生,予以提攜的饒益;您老為何遠離僻居,吝於敞開門戶?」
他的回答是:
「佛法不是商品,不用推銷!」
「如不廣事推介,誰知佛法的妙用?」
「我的大門開著,有生之年,並不拒人千里之外;所謂來者歡迎,去則不送!」
「僻居鄉野,不免閉塞之嫌!」
「都市塵囂,鄉野怡情,誰都嚮往淨與靜的地方!」
「學佛就是怡情嗎?」
「陶冶來自環境,怡情總在山水!」
「塵囂中建立淨與靜的環境,予眾生不是更加方便嗎?」
「塵囂中何處不在弘法利生?」
「祇少您沒有!」
「塵囂中有良田果園與蔬菜漁牧麼?」
「當然沒有!」
「這些地方需要經營者麼?」
「當然!」
「老衲便是這類型的經營者!」
現在,他是生活於現實中的老者。
一份清淨,一份莊嚴,一份淡泊。
一份慈心,一份修養,一份期盼。
有頌云:
如此的來 如此的去
來來去去 永不休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