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活動報導期數:339期2018年12月
尤其是「法念處」,是依於佛陀的教法使意念得到薰習,使「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於原有可能造成的缺失去調整,從修養中漸趨圓滿
參加「天岳山107年禪修營」心得 /芳
梵音禪寺為天岳山在台復寺興建之道場,亦天岳山在瀛島之本山,開山宗師上白下雲老禪師,法紹臨濟,為天岳山本晝禪師下第九代兒孫。為宏揚宗風,振興祖庭,於甲仙山區覓地復寺,冀培育有志荷擔如來家業的比丘,勉為弘傳佛恩慧命而努力。
天岳山梵音禪寺此次為紀念上白下雲老禪師圓寂八週年,於民國107年11月2日至4日,舉辦禪修營三永日,三天兩夜大夥兒共迎曙光微露,而寺隱深山,雲嵐縹渺,興致一來,四處都是禪的誘因,亦可探雲深何處!尤其禪寺林木蒼翠環抱,清靜幽深,山水悉是真如,自性處處顯現!耳聞目觸,時有鳥語啁啾,棲臨青翠樹林,綠意綿延至縹緲遠山,就像住持和尚 智旭法師為信眾開示、講課,信眾也如沐春風,法喜無限!可謂「禪悅為食,法喜充滿」。天岳山梵音禪寺秀麗天成的景觀,果真是“觸目菩提”,“一切現成”,是一處禪修的絕佳環境。與會學員可隨機領悟禪的宗要,感悟禪意的高妙;期藉此次研修能“拋磚引玉”,激起更多人共研佛陀的道理方法,修養增上,厚植菩提。
這三天兩夜的禪修營,內容豐富,課程有:
「佛門行儀、靜坐、止觀法門、參禪法要,還有金剛經、四念處、...」等經典法要的分享,可說面面俱到。除此,每天作息緊湊,有經行、懺摩、早晚課。課程中依據 雲老禪師著述中相關的佛法釋義,期使學員有個修行的著手處,各自深入去參研佛陀的道理方法。
第一天的「止觀法要」(五蘊的調理):
止觀法,包含兩個階段與五個步驟──
是講「“止於一念”:研究、分析、認識;“觀照菩提”:察覺、返照」,將操作的方法介紹給學員,讓大家同霑法益。
第二天的「金剛經法要」:
禪宗說:「千經萬論,只為明心」,於課堂中教授和尚慈悲接引,標舉《金剛經》行修的內涵與境界,有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闡述此經的法諦,舉例譬喻,化繁為簡、深入淺出的講解,引導大眾了解《金剛經》的法義。
第二天的「四念處」法要:
所謂四念處者,其實就是行「觀」之法,於「身、受、心、法」四種觀行,源於眾生之「色受想行識」五蘊發起顛倒,也就是“色”多起淨倒,“受”多起樂倒,“想行”多起我倒,於“心”多起常倒,為除顛倒故而行四念處之觀行:
身念處--觀身不淨。受念處--觀受為苦。心念處--觀心無常。法念處--觀法無我。
尤其是「法念處」,是依於佛陀的教法使意念得到薰習,使「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於原有可能造成的缺失去調整,從修養中漸趨圓滿,因此當「身念處」發起,或「受念處」發起、「心念處」發起之時,不要忘了還有佛陀的道理方法。
第二天的「參禪法要」:
禪法一向活潑躍動,於電光石火的機鋒中,顯示佛禪的生命,無不從生命本源處流露機靈,尤其在生動精警的語言中,展現鋒利峻峭的思考,令人驚歎不已!此次禪修期於研習的過程中挖掘多元的啟悟,能層層遣相,步步提升。於「參禪法要」課堂上,旭和尚特別標舉出禪的重要架構組合,亦即禪法最主要──「話頭、機鋒、轉語」三個步驟,以《禪的妙諦》中的例子──「要火做什麼?」啟迪學員的思考與智慧。
「活動圓滿最後的期勉」:
感念大家的共襄盛舉,住持 旭和尚希望學員回去後多研習雲老禪師所教的道理方法,於信解行證中慢慢的深入。尤其修行中遇有偶發的神通,那並不代表已經成就了。或恐臨命終時生死還是作不了主,平常就要下功夫,唯有「生能作得了主」,臨命終時才不會手忙腳亂。當然,在修行過程也會有一些考驗,如果有正知正見就能跨過障礙,知見偏差就易遇魔事,道業要更上層樓,不能自認為境界很高,不知道自己已經產生偏差了,那時就要皈依三寶,親近善知識,發菩提心,修戒定慧三學,並禮佛懺悔業障。
從《華嚴經》的觀點而言,修行人要先降伏內心的心魔,進而降伏外在天魔,所以「智慧、慈悲、發菩提心及福德力」,是佛弟子要努力學習受持。通常是心魔引外魔───《妙法蓮華經》卷五〈安樂品〉自煩惱魔等四魔中,除去天魔,而揭舉五陰魔、煩惱魔、死魔。《涅槃經》則在四魔之上另加無常、無我等四倒,而成八魔。其他,如《摩訶止觀》卷八(下),曾就修禪中所起之魔而廣加分別;《大乘起信論》亦說及有為魔邪諸鬼所惱亂之事。《楞嚴經》也有講「五十陰魔」之事。
佛陀也示現受考驗的事跡,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有“降魔”之事:「降兜率、入胎、出胎、出家、成道、降魔、轉法輪、入涅槃。」修行人往往會有考驗,若稍有境界,天魔便會來考驗他;外道講神通,佛法是依教如法,以智慧為重。最後旭和尚跟大家分享一個佛典故事:佛陀與弟子三個月吃馬麥,目鍵連想示現神通,佛說不可以,有業必須歡喜承受,另有阿羅漢示神通,佛罰他。譬如「賓頭盧尊者」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樹提長者,用旃檀木做了一個缽置剎竿上,大聲說道:「無論何人,不用梯杖而能取缽者,此缽即屬他。」賓頭盧現神通取缽。世尊知道後即呵責他:「比丘怎可以為了一個外道的缽而胡亂顯神通。」於是罰他盡形壽不准住在閻浮提,尊者惟有跑去西牛賀洲長住。後來閻浮提的四眾弟子很想念尊者,向世尊求情,世尊恩許他回來,但是不許他入涅槃,要他常住世間,護持正法,並應末世眾生的供養,為人天福田。他亦發願無論何處有人請他應供,他必定前往受供。所以賓頭盧尊者是「福田第一」。
其間還請知覺法師介紹「雲老禪師的行誼風範」,內容精彩,善巧譬喻,讓學員得以深入瞭解老禪師的禪德風範。
梵音禪寺的常住大眾皆安居山林,清修辦道,平日定期舉辦佛學講座、彌陀法會、觀音法會、念佛共修、禪修營等弘法活動。無不致力於佛法的教化,齊研佛陀無上甚深的法要。(寺方也預告:12月梵音禪寺有彌陀法會,祈求國泰民安,福慧增長,厚植菩提,盼三寶弟子熱烈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