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
339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佛慧如浩海,覺悟諸含識;所謂含識者,即言一切有情識作用之眾生,悉皆含蘊「識取」之情感。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應佛之印
唯識法相學84業、道、解脫與四智的關係
常談解脫,若只談業以求解脫不是佛法,只談道解脫也不是佛法,必須把握業與道相互之間的關係,從中排除障礙、化解問題,才叫解脫。
- 文:文文出處:應佛之印
休庵詩詞 擁著悠悠的夢
游向昇華的虛幻
那些彩色的,白的黑的
和那黃昏入暮時的餘暉
留下一聲老去的嘆息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
心路歷程──桑蒙11-1
「改變自己,原本是很痛苦的一件事;但是,無始以來『業』的內容繁複;如果,不能毅然立願,與其生生世世承受輪迴之苦,不如今生今世究竟解脫」
- 文:文文出處:應佛之印
休庵拾粹 強盜與竊賊
或許,有人要問:
「寂滅之後,又怎麼樣?」
拙衲的答覆是:
「不做強盜不做賊,然後又怎麼樣?」
- 文:潛出處:雲語書摘
雲語書摘 色與空的關係
基於這種次第,很可以利用「想、行」之間的關係,藉禪定的修養,於中建立起間隔的緩衝,作想與行的調適
-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
衲衣下的足跡 印度朝聖之旅(下)
修行仍以在心地上下功夫為唯一解脫之道,在人我之中完成;但是,也不必去拒絕或反對朝聖,畢竟那是佛陀所允許的,必然有其深意。
- 文:編輯部出處:佛研院園地
專題演講 王維筆下的親情、詩情和禪意(一)
做為儒家的臣子,他愧對國家,但是作為佛弟子,不能說有困境就自殺了,有困境是要化解的,所以我想王維內心有這種兩種思想體系的矛盾
- 文:編輯部出處:佛研院園地
佛研院園地 學習如何與人相處
我們之間在一起的時間有多少,要好好的珍惜,我現在很多時候不會去想我站在「理」字上,儘管我是對的,而是自己放軟一點,退一步。
- 文:編輯部出處:文章轉載
【極短篇】鍾玲/一見鍾情
兩人的眼睛都閃亮起來,笑容背後轉著一樣的念頭:「原來你也那麼守時。」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
從佛法看故事 食菌得仙
剛好佛陀聽到他們的談話,就教誡說:「你們都沒說出苦的真諦,只是一種從習氣中帶來的偏見。你們之中有的是婬鴿轉世,就以欲念為苦...。然世間最大的苦,莫過於有身體。」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
氣血、經絡、與健康(91) 認識五臟--本藏篇(節錄)
五臟先天有大小的不同,也有長得高下、堅脆、是否端正、偏傾的差異;而六腑也有大小的不同,並有長短、厚薄、曲直、緩急的差異。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
健康管理漫談(三十五) 養生十三法
他提出的養生13法包含髮常梳、目常運、齒常叩、潄玉津、耳常鼓、面常洗、頭常搖、腰常擺、腹常揉、攝谷道、膝常扭、常散步、腳常搓等
- 文:編輯部出處:活動報導
參加千佛山菩提寺107年“八關齋戒”的心得
此一日夜中,不可放任自己的意念,隨逐俗念或罣礙俗事,應起精進心,將念頭用心於「六念處」上──即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
- 文:編輯部出處:活動報導
參加「天岳山107年禪修營」心得
尤其是「法念處」,是依於佛陀的教法使意念得到薰習,使「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於原有可能造成的缺失去調整,從修養中漸趨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