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佛法看故事 權貴辨鼎

    所以一個具有智慧的人,凡所有言行,無不小心謹慎;何況是一個學佛的行者,在修養的重點上,是講求廣結善緣,並且以慈悲為懷,普及眾生的饒益功德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41期2019年4月

從佛法看故事 權貴辨鼎 /芷

 

    洛陽布衣申屠敦,有漢鼎一,得於長安深川之下,雲螭斜錯,其文爛如也。

    西鄰魯生見而悅焉,呼金工象而鑄之,淬以奇藥,穴地藏之者三年。土與藥交蝕,銅質已化,與敦所有者略類。
    一旦,持獻權貴人。貴人寶之,饗賓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為魯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為真耳?」
    權貴人請觀之,良久曰:「非真也!」
    眾賓次第咸曰:「是,誠非真也!」
    敦不平,辯數不已,眾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歸而嘆曰:「吾今然後知勢之足以變易是非也!」
                          《龍門子凝道記˙司馬徽》
洛陽有個平民叫申屠敦,他有個名貴的漢鼎,是從長安的深水河裡撈出的,鼎的上面雕有精美的雲龍花紋,相織交錯,光彩奪目。他的西鄰是個姓魯的讀書人,這人見到漢鼎時非常喜歡,便請冶金工匠仿照這式樣鑄造之。造好後把它放在特製的藥水浸泡,並挖洞將鼎埋在洞裡三年。由於泥土與藥水的侵蝕,銅鼎的質地改變了,使得與申屠敦的漢鼎頗為相似!
有一天,這位讀書人就把這假鼎送給一位有權勢的貴族。這貴族將它視為珍寶,特別擺酒宴請人來參觀。申屠敦湊巧也來參加,心想這鼎肯定是姓魯的所偽造,便說:「我也有一隻漢鼎,造型與這鼎幾乎一模一樣,但不知哪個才是真的?」
那位貴族請求邀鑑賞漢鼎,看了許久說:「這不是真的!」其他賓客一個接一個也跟著說:「對!這隻不是真的!」申屠敦不服,舉出許多事實與他們辯論,但這些賓客一齊攻擊和羞辱他,他只好閉嘴,不敢再爭辯,回到家裡感嘆地說:「我總算明白了權勢能夠將是非顛倒過來!」
以佛陀的教法來說,可以說這是眾生的業報現象,在長期輪迴的生死裡,有的福樂安享,乃逐漸孤傲,甚至作威作勢,氣象盡在財勢、權勢之上,行為多屬損人利己;因此,時久包藏禍心,善表惡裡,懷著陰謀詭計,造業無以算數。
在《舊唐書》記載長孫無忌乃長孫皇后的胞兄,輔佐唐太宗平定天下,官任吏部尚書。太宗臨終時,命他與褚遂良輔佐太子李治(高宗)即位。唐太宗曾因太子李治(長孫皇后所生)個性懦弱,惟恐不能治裡國家,想改立文武雙全的第三子吳王恪,長孫無忌極力諫止。太宗冷笑說:「卿反對改立太子,莫非吳王恪不是你的親外甥?」此事雖然作罷,但長孫無忌從此對吳王恪非常厭惡。
宗永徽年間(650~655),太宗之女高陽公主與駙馬房遺愛謀反,事機敗露,鋃鐺入獄。長孫無忌提審房遺愛時,暗示他:如果將吳王恪牽入,便可減輕罪刑。於是房遺愛隨口承認,吳王恪因此被判死罪。恪臨刑時大喊:「長孫無忌濫用職權,宗廟社稷有靈,長孫無忌必當族滅!」後來,高宗欲廢王皇后,改立武則天,長孫無忌據理諫止,武則天因此懷恨在心。許敬宗為了迎合武則天,多方探察,伺機陷害長孫無忌。
有人上告太子洗馬韋季方結黨營私,高宗下詔命許敬宗審訊,許敬宗用重型逼迫韋季方誣供長孫無忌謀反。於是長孫無忌被貶至黔州,許敬宗暗中派人到黔州逼令長孫無忌自盡,並偽造供狀,還奏高宗,長孫無忌兄弟子姪皆受牽連,無論親疏,一併處死,竟應驗了吳王恪臨刑時所說的話。
佛陀說眾生因業而來去娑婆世界,業的感報,來自造作所必然得到的結果;過去有什麼樣的作為,現在得到什麼樣的酬報;同樣,現在有什麼樣的作為,未來會得什麼樣的酬報;也就是所謂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而且是自作自受!譬如報復、毀謗、造謠等,全為發洩自己心中的怨恨;待到發洩之後,自以為意念的怨恨消失了,其實另一方面再生的後遺症,很可能比原有的怨恨更糟。因為一旦被害的人伺機反擊,到那時,受回報的滋味,已經不是後悔而能減輕的了!
所以一個具有智慧的人,凡所有言行,無不小心謹慎;何況是一個學佛的行者,在修養的重點上,是講求廣結善緣,並且以慈悲為懷,普及眾生的饒益功德。因此,學佛的人,不僅要確知因果,報應不會有任何的例外;只要造作「惡」的因緣,必將感受「惡」的報應。而且佛陀告誡,業是生死輪迴的原動力;只要「業」不清淨,便會長久的繫縛於生死海中,永遠也沒有「覺悟」的機會。
然而,有些癡迷的人,最容易小善不為,小惡不在意。卻不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小的惡行,很可能鑄成大錯。因為一些問題或事實或整體,哪一個不是由點、滴累積而成。但是因果感報的現象,從來都是「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所謂畏因,就是已具「覺果」的修養。所謂畏果,就是承受痛苦於「無明」的迷惑。因此,凡一個覺悟的人,在有所造作的行為時,即能先行注意可能的後果,而不敢稍事怠忽,種下任何的惡因,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進一步能自淨其意,那麼就已接近「覺悟」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