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346期2019年8月
學佛,對我而言,就是修行,修正自己的身、口、意,去習性,放下執著,知道佛所教的道理,就是要在緣境來時去行,去做,在做中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覺察自己是否有減滅習性,然後就是練習放下執著。
佛研院園地 佛學院生活 /陳嘉琦
匆促決定來學院就讀,心中頗為忐忑不安,以往對於佛聖地,只能遥望,不敢造次,耽心因自己的愚痴,而驚擾了大眾師的清修。而今將進佛學院就讀,是否能放下不安之心,是否能適應作息與能否順利完成每次的出坡工作…….這些問題有待時間的歷程來呈現答案。
行堂工作繁雜而時間緊湊,是最大的考驗,感恩同學的幫忙,感恩教務長的體恤與指導,教務長一直叮嚀著要把心放下,讓我的心安住在工作上,又能在工作結束後,就不再繫念在工作的緊張情緒,就這樣一關過了一關,一天過了又一天。
院長教授的佛學概念、靜坐止觀,帶領我開始進入戒律的禪定,學著運用止觀。院長講解很精闢,但覺佛法之博大精深,卻又能修理分明,聽著聽著心更安定,不因深奧難懂而不安。
知師父帶來精采的影片,看後慚愧自己的無知,心中的震撼難以形容。原來世界的所有物質,所有細胞,若以小看更小,以大看更大,竟是無止盡的小,也無止盡的大,頓然心中感受一合相的意境。佛法難嗎?在知師父的引導下卻是深入淺出,難中不見難,易中卻覺妙處,原來這就是教授師多年修為的呈現,感恩知師父的無私教授。
有趣的書法課,方老師總說著“就是玩,不要太僵化不要受以往經驗的局限,放大膽下筆!"。方老師教讀帖,看出字的生命活力,方老師說:“書法寫字,不要一定大小一樣,可以有大有小,有粗有細,有胖有瘦,但要流暢,字與字都關連,不是獨立的,每一筆劃之間都有連結,寫行書就要如行雲流水,就像“圓"的連綿不斷,記住這些要訣,然後就大膽的下筆,不要怕寫不好看,剛在學,一定不好看。第一週三個字,第二週五個字,第三週N個字,要越寫越快,是下筆不猶豫,寫錯沒有關係,繼續寫,筆觸有時要快而細,有時緩而粗,筆劃不一定擺正的,有時是弧度,或是斜的,讓字體有活起來的感覺,就是好玩,不要拘束限制自己。"照著老師的引導,進入文字的形美,甚至感受文字的形體,透出書寫者生命的感情波動。
旭師父引經據典,讓同學們應接不暇,左翻資料右持書本,翻過去找過來,大家忙碌得沒人打瞌睡了。旭師父說:佛法是減法,逆生死流,減滅自己的習性。
翔師父的金剛經研討,不同以往的認知,翔師父強調“空了什麼?"引發我們去探討:相空了,是空了作用。比喻:杯子摔破了,杯子在不在?是形不在,物質體還在而功能不在了,不能當杯子裝水用了,甚至談到精神內涵,精神作用,觀照自己分別心計較什麼?執著什麼?
倢師父針對每個同學的問題做個別狀況的佛法運用,讓同學們立即運用上佛法化解眼前所面臨的緣境。
古文課方老師圖文並茂的解說,讓人如身歷其境般,感受古人的生活、情感互動之間的禮儀,趣事。
學佛,對我而言,就是修行,修正自己的身、口、意,去習性,放下執著,知道佛所教的道理,就是要在緣境來時去行,去做,在做中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覺察自己是否有減滅習性,然後就是練習放下執著。
最後以旭師父上課引用的一首詩,做自我勉勵: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