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
346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三昧自在法行,猶若虛空中所遊移之日月,其影像現處,徧及十方法界;亦如泉處、池處,凹處、澤處等積水處,以及河流大海等處,處處可見日月之影像;是菩薩色像,普現十方之不可思議處,亦復如是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應佛之印
唯識法相學91三乘行果--十迴向(二)
很多人不太贊成我說:「一個學佛的人,偶爾生點病是好現象。」為什麼?一個人從來不生病,身體很健康,他根本就不會知道病的苦,其實生老病死,「老、病、死」這三個比較好把握,「生」的苦最不好把握!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
大乘起信論 染與淨(中)
有個問題,為什麼大多數的人心情不好,遇著一些所謂什麼委屈、逆境,以喝酒來麻痺自己,這就是一種「俱、隨自染」的現象。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
心路歷程、桑蒙──佛法、眾生、願
南傳地域,近赤道者,四月十六日起,至七月十五日止。北傳地域,早期與南傳相同,後期改為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不過,如依農民曆法為計算,應該不分南北地域,均以四月十六日結夏,至七月十五日解夏為宜
- 文:若知出處:雲語書摘
雲語書摘 菩薩法修行應有的認識
本師世尊於娑羅雙樹間將入涅槃時,曾諄諄告誡諸弟子說:「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珍重尊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
- 文:潛出處:雲語書摘
雲語書摘 十纏的認識
十纏,是十種纏縛眾生的煩惱。眾生來去娑婆世界承受苦報,是因為有太多糾纏不清的問題。
-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
衲衣下的足跡 生活小品--古箏、蛇皮與乖乖
作者王溢嘉表示:「在莊子「齊物論」有說:如果演奏者鼓琴、吹笙、撥弦,我們聽到音樂。如果演奏者靜默而坐,不鼓琴,不吹笙,不撥弦,我們會聽到什麼?」
- 文:編輯部出處:佛研院園地
佛研院園地 讀寒山子詩之心得
寒山在這首詩之中;苦勸世人,人生無常、時光迅速,絕難再有另一個七十年。
昔日故舊、親友早已不再往來,他們之中過世的人;最終則化為一堆塚土而已。
- 文:編輯部出處:佛研院園地
佛研院園地 讀寒山子詩之心得
人們多注重人情世故,而忽略了精神層面的修養及怎樣去了生脫死。
- 文:編輯部出處:佛研院園地
佛研院園地 「幸福」
如果我們只是一昧的追求自己內心想要的,不懂的自我調理,也是一種苦。
- 文:編輯部出處:佛研院園地
佛研院園地 佛學院生活
學佛,對我而言,就是修行,修正自己的身、口、意,去習性,放下執著,知道佛所教的道理,就是要在緣境來時去行,去做,在做中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覺察自己是否有減滅習性,然後就是練習放下執著。
- 文:編輯部出處:文章轉載
文章轉載 文學家鍾玲教授談如何作正確的人生抉擇
人生匆匆,如白駒過隙,很快地便步入老年,然後進入死亡。人在這生老病死的過程中,終日營營役役,忙著三餐、事業、家庭。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
文章轉載 【極短篇】鍾玲/空難
想了半天,他一直在找自己存活的理由,他做過的算什麼呢?頓時他覺得自己很渺小,他,是應該徹底感恩的人。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
從佛法看故事 鼈渡橋
佛陀告誡比丘,就是因為心容易受到刺激而且易生變化,所以應隨時隨地,以恰當的方法,調適內心。彌醯比丘正念現前地思考佛陀的道理方法後,就證得初果。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
氣血、經絡、與健康(98) 認識經絡(續二)
難經將十二經脈比喻為溝渠,奇經八脈喻為深湖,當人體氣血隆盛時,多餘氣血由十二經脈流入此八脈,不再回歸十二經脈中運行。在經絡保健上,當人較虛弱時,就可以取用奇經八會穴來保健。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
健康管理漫談(四十二) 調節我們的飲食
“管住嘴、邁開腿”的規律對病人或一般人都是一體適用的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
徵文廣場 為什麼要學佛與對如來十號的認識
發現無明煩惱時,需要運用思想發揮智慧;我慢心生起時,更需謙卑面對浩瀚寰宇;發現我比別人好的意念升起時,當知我與眾生平等無二;學習隨順因緣,自利利他,活在當下,隨處皆道場而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