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經絡、與健康(98) 認識經絡(續二)

    難經將十二經脈比喻為溝渠,奇經八脈喻為深湖,當人體氣血隆盛時,多餘氣血由十二經脈流入此八脈,不再回歸十二經脈中運行。在經絡保健上,當人較虛弱時,就可以取用奇經八會穴來保健。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46期2019年8月

氣血、經絡、與健康(98) 認識經絡(續二) /詹天賜

 

  經絡是氣血的通道,氣血在體內又稱正氣,它是清新空氣、水谷精華、與先天元氣結合之氣,它也是能確保人體健康的正氣。而邪氣則是使人不健康、致病的精微粒子,像風寒之氣侵入人體,就是邪氣。就現代醫學而言,空氣中挾帶的病菌,不利於人體者,就屬於邪氣,只是中醫將邪氣抽象化,歸為風邪、寒邪、濕邪等氣。而外來的邪氣侵入人體時,它們運行的路徑、停駐的地點,就是經絡、穴位,因此,會產生正氣、邪氣交會、相互對抗的狀況。如靈樞經小針解篇所提到的:

 

  神客者,正邪共會也。神者,正氣也,客者,邪氣也。

  在門者,邪循正氣之所出入也。

 

神客指的是正氣、邪氣交會在一起,其中神為正氣,客為邪氣。在門指的是邪氣依循正氣進出的門戶進出經絡,這些門戶指的正是穴位。針灸刺穴,就是要將邪氣驅逐出聚守的俞穴,邪氣無法聚集,就不易致病;推拿亦然,按揉穴位就是將邪氣打散,使邪氣失去根據地及出入門戶,而使得正氣能重新進駐在經絡穴位之內。可見,風寒濕等外邪要侵入人體時,是先經由皮毛孫絡,積滿後再進入絡脈,再度積滿後則進入經絡,進一步則進駐經穴。因此,要以經絡按摩的方式來驅除進駐的邪氣,對於皮毛孫絡、遍佈筋肉間的絡脈、及經脈穴位等,都要按到,才能有效的將外邪袪除出去。

 

  在素問經絡論中,黃帝內經談到了經絡的色澤:

 

  黃帝問曰:夫絡脈之見也,其五色各異,

  青黃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對曰:經有常色,而絡無常變也。

  帝曰:經之常色何如?

  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黃、腎黑,

  皆亦應其經脈之色也。

 

文中岐伯指出,經脈有常色,而絡脈則無常色。經脈依不同臟腑而有不同顏色:心為紅色,肺為白色,肝為青色,脾為黃色,而腎為黑色。在中醫世界網站中,有一段關於韓國名針灸師金南洙的一段話 (註一),提到了有關經絡的顏色。他的一位同樣姓金的老師,患有視覺障礙,找他求診,他提到:“在治療過程中我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有一天,我在金 (按:指他的老師) 腳背上的太衝穴上扎了針,金看到了藍色的氣 … 我嘗試在心經(手少陰心經)的原穴---神門穴上扎針後問他有沒有看到紅色。「是,我看到了紅色。」 … 我迅速地在連接五臟的各經絡原穴上扎了針。在肺經(手太陰肺經)的原穴---太淵穴上扎針時金看到了白色,在脾經(足太陰脾經)的原穴---太白穴上扎針時金說看到了黃色。但是我扎完腎經(足少陰腎經)的太溪穴後他卻慌張地回答說:「啊!什麼顏色也看不到了!黑糊糊的一片。」「在針灸醫學中腎是黑色。你看到的是黑色,並不代表你什麼也看不見。」”在這一段描述中,金醫師透過針一位慢性青光眼的老師患者的五臟原穴,使他的老師看到了五個經絡的顏色,並印証了黃帝內經所提五種經絡色彩的說法。

 

  中醫有五色養五臟之說,紅色食物 (如紅豆、紅蘿菠) 補心,白色食物 (如梨子、白蘿菠) 潤肺、黃色食物 (如黃豆、南瓜) 補脾、青色食物 (如綠豆、菠菜) 補肝、黑色食物 (如黑豆、黑芝蔴) 則補腎。這五色食物入胃,其水谷精華,依不同顏色,由脾運化至相對的臟腑,因此,五色食物均衡是養生之道。五臟藏精氣而不瀉,人健康時,五臟能攝持其精氣,但當人五臟虛弱或情識作用熾盛時,則無法攝持精氣,會使得五臟精氣外瀉。例如當人十分生氣時,肝的精氣外瀉,並往上衝,有時臉上會短暫呈現出青色。有一次在幫人保健持,轉頭看到一位師姐臉上發青,當時就懷疑有情緒問題,一推肝經原穴太沖,果然很痛,但推一下,肝氣下行後,就能舒泄情志,緩解其情緒。當然心病還需心藥醫,懂得調理自己的五蘊,才是較根本之道。

 

  再由氣血經絡的角度,來看人的成長、老死過程,就如靈樞天年篇所指出的:

 

  岐伯曰:人生十歲,五藏始定,血氣已通 …

  四十歲,五藏六府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 …

  九十歲,腎氣焦,四藏經脈空虛;

  百歲五藏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

 

人十歲時,五臟已長得十分穩固,血氣在臟腑、經絡間運行通暢。到了四十歲,十二經脈氣血旺盛,此後則由盛而衰;但到了九十歲,腎氣枯焦,元氣枯竭,腎藏五臟六腑之精,腎氣焦代表五臟精氣亦枯竭,十二經脈氣血空虛。到了百歲,五臟精氣皆虛,經脈血氣枯乾,心神無所依,於是只留下形骸,走到人生盡頭。

 

  人除了十二經脈外,另有奇經八脈,難經二十七難提到:

 

  曰:脈有奇經八脈者,不拘於十二經,何也?

 然:有陽維,有陰維,有陽蹺,有陰蹺,有沖,有督,有任,有帶之脈。

  凡此八脈者,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也。

 

奇經八脈,包含陽維、陰維、陽蹺、陰蹺、沖脈、督脈、任脈、帶脈,這八脈與五臟六腑並無直接關聯,故稱奇經。就像腦、髓為奇恒之腑,不在六腑之內。而奇經的一個主要功能為蓄積多餘氣血,如難經二十八所言:

 

  比于聖人圖設溝渠,溝渠滿溢,流於深湖,故聖人不能拘通也。

  而人脈隆盛,入於八脈,而不還周,故十二經亦有不能拘之。

 

難經將十二經脈比喻為溝渠,奇經八脈喻為深湖,當人體氣血隆盛時,多餘氣血由十二經脈流入此八脈,不再回歸十二經脈中運行。在經絡保健上,當人較虛弱時,就可以取用奇經八會穴來保健。例如感冒時,外關、列缺兩穴就可以用來保健,透過這兩個特定穴位,可分別調度陽維、任脈的氣血,這樣就能較不耗用十二經脈的氣血,而達到緩解感冒的保健效果。

 

  簡言之,十二經脈是運行氣血的通道,它連屬於五臟六腑,將臟腑與全身連結成一個經絡系統。臟腑為陰,經脈為陽,陽具有防衛功能,守住十二經脈,使它的氣血運行通暢,就能守住健康。符合養生之道,可以確保氣血充足;常作經絡保健,可以確保經絡通暢。經常作適當運動,就是一種經絡保健方法,它能加速氣血運行以袪除邪氣,若再加上養生操、拉筋、經絡按摩等方法來加強,更能使經絡保持流暢,確保身體的健康。

 

 

註一: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cm/jinnanzhu/B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