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348期2019年10月
婆羅浮屠還有另一個顯著的雕刻即是共計有504尊,與成人身軀一樣大的佛像,盤腿安座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並結有不一樣的手印。
衲衣下的足跡 與婆羅浮屠有約 /釋蓮善
在佛學院「印度佛教史」的課堂上,許麗麗老師曾經跟同學們分享,一座全球最大的佛教寺院,它位於印尼的爪哇島。當時滿頭疑問的我心想:「身為三寶的皈依弟子,從來聽過的大型寺院都是來自中國境內的如四大名山、各大石窟、或是藏傳的布達拉宮等等,或中國以外出名的佛教國家如泰國、斯里蘭卡、不丹這些,從來沒有聽過印尼這個地方有什麼出名的佛教事蹟!?」當老師播放這間全球最大佛寺照片時,同學們被它那占地廣大的建築,莊嚴的石雕佛像,及一座座靜靜豎立於頂端的窣堵坡(外形似圓塚,也稱作佛塔、舍利塔)所震撼。在一處名不見佛教經傳、也無聽過有何高僧大德出世的印尼回教國家,居然有這篇佛教輝煌的史章,並且還名列世界文化遺產,著實令人訝異!人生的第一次,進入佛學院後,我聽到了這樣的名字--「婆羅浮屠」。
飛往海外道場,來到千佛山新加坡講堂服務,這個與印尼相鄰的國家,燃起我內心那份的渴望,「一定要在新加坡期間,參訪心中聖地!」服務一年後在常師父的邀約下,去馬來西亞麻坡支援七月盂蘭盆法會。通常法會期間從外地來幫忙的悅眾師,會在法會結束後到當地走走。討論期間我們說好:「如果可以的話,大家自費來一趟印尼日惹的朝聖之旅。」其實在台灣很少人知道「婆羅浮屠」,很少人知道最大的佛寺在印尼,很少人知道這座興盛於西元九世紀的偉大建築。於是徵詢其他悅眾師的意願,果不其然大家齊聲答應,夢昧已久的印尼朝聖之旅終於有譜!
在法會結束的當天晚上,開完行前小組會議,整裝待發的坐上預定的包租車,從吉隆坡飛往印尼的日惹國際機場。將近兩個小時的飛行,在雲端處看到印尼火山群。這個傳說曾經在十世紀初噴發的活躍火山莫拉比(Merapi),在大爆發後,濃漿流串,毒煙彌漫,導致城市遷移,人畜出走;連帶大量的火山灰及地質作用,使婆羅浮屠佛塔下沉,並隱蓋於茂密的叢林近千年之久。曾經想過:這座以佛教曼陀羅形式建造的巨大佛塔遭到災害掩埋,是好抑是壞?爪哇曾是佛教與印度教盛行的島嶼,爾後印尼在伊斯蘭教的影響下,成為當今世上最大的回教國家。如果婆羅浮屠的隱藏是為了避免可能遭到的破壞,是為了讓印尼的佛教留有一片綠地,是為了後世千萬個朝聖者所遺留下來的福址。那末,它的沉睡,也許是冥冥之中已經有了安排。
在2019年8月27日零晨五時許,五位尼師一行購得婆羅浮屠日初套票,在猶帶暮色的天光中,握著手電筒,精神奕奕的朝著目標前進。這座重見天日的大佛塔即將佇立於前,心中仍然感到不可置信。距離不到三百公尺處,昏暗中,朦朧的看到前方的婆羅浮屠不動如山,正等待著那些眷戀它的孩子們從巨人腳下一路攀爬到肩膀的高處,一睹那居高臨下曙光乍現的風采。
是的,婆羅浮屠最吸引遊客拜訪的即是那--日初破曉的時刻。我們雙手扶著整座由粗礦的安山岩及玄武岩建造而成的壁面,大步跨在陡峭的石階上,陝窄且長的登頂石階只容許體格均稱的兩人並行。追日的朝聖者們會先越過底層塔基的「欲界」,再穿過刻滿壁畫迴廊的塔身「色界」,最後直登佛塔的頂層「無色界」註一。到達頂層會看到共分三層計有72座鏤空設計的鐘型舍利塔,最外層的裡面還安座了佛像。當我們看到舍利塔時,即各自卸下身上的包袱,一身輕的行五體投地禮,做虔誠恭敬的禮拜。這一刻內心是無限的景仰,意念無比的清淨,感受萬般的動容!
此時天色未亮,滿滿的人們占據了整個東方的位置,他們多是住在巨人腳下鄰近的旅舍,以便在第一時間捕捉婆羅浮屠獨特的美與其安然自在的風采。最頂層的中心是一座主圓塔,它被那72座鐘型塔包圍,主圓塔比它們巨大很多,它的造型是實體、無鏤空的設計。舍利塔的興建,起初在印度是為了供奉佛陀的舍利,後來佛教弘揚,舍利塔成為一種虔誠的標誌。繞著主圓塔的我們,雙手合十,順時鐘方向,各自內心持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號,繞塔七匝,再行問訊,盡一份佛弟子最基本的恭敬禮。
此時天光微啟,一眼望去,可以看到我們被滿山的綠與濃密的雲層層包圍。帶點紫暈的黎明,婆羅浮屠顯得那麼樣的沉穩。望向坐如鐘的舍利塔,發現它引人入勝之處在於一份寧靜安詳的力量。此刻我明白了,為什麼我會對婆羅浮屠一見鐘情!重逢的感覺,全身的血液迅速流竄著,滿心的悸動,法喜無比。
日光全開後,我們往下巡禮,開始繞行於迴廊壁畫間,欣賞一幅幅立體鮮明的雕刻藝術。故事的內容豐富多元,有尊者向佛陀問經的請益,有天女飛仙的空中降臨,有低首垂視的自在菩薩,亦有單腳站立的苦行修練者等等。大象、菩提樹、法輪、各式人物,充塞其中。題材多數出自佛教經典以及紀錄當時爪哇人的生活。岩石的巨作,讓這些壁畫千年不衰,可以讓我們如此清晰的與之相望並琢磨欣賞。此刻是相當幸福的。
婆羅浮屠還有另一個顯著的雕刻即是共計有504尊,與成人身軀一樣大的佛像,盤腿安座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並結有不一樣的手印。佛面均向外而坐,有露天的、有在洞穴裡的。婆羅浮屠遞減而上的設計,讓每尊佛像都能清楚的凝視遠方,俯視著無數來山的朝聖者,為他們做最勝的無聲說法。莊嚴的佛像讓人們發自內心的謙恭自下,行一鞠景仰的叩首,訴以遊子歸來的傾心。
遊憩其間,一座能與心靈相通的建築,它是獨一的。建造這座佛寺的王朝,它應是鼎盛的。曾經的印尼,是佛教弘化的國家,多麼的讓人緬懷呀!今天能與婆羅浮屠相遇,在色身的輪迴中也許早就有了約定。親臨您的腳下,目睹壯麗的曠世巨作,「精進不懈的精神」,我想是您欲留給後世做為勉勵的註腳!婆羅浮屠,譯作「山頂上的佛塔」,在到了告別的時刻,回眸的一瞥,您寧靜詳和的身影將永駐我心。願後世瞻仰您慈容的人們,都能在娑婆中精進修行,能在輪迴裡尋得出離,最後如您一樣安詳的端坐在宇宙裡。
註一:佛塔的三個部分代表著通往佛教大千世界的三個修煉境界,即:欲界(Kamadhatu)、色界(Rupadhatu)和無色界(Arupadhatu)。塔基代表欲界,五層的塔身代表色界,而三層圓形的塔頂和主圓塔代表無色界。 參照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