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衣下的足跡 叢林生活實記

    叢林制度的弘揚,是依唐朝百丈懷海禪師制定的《百丈清規》為本,古德依各地之民風俗情,奠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漢傳佛教叢林生活之特色。

  •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353期2020年4月

衲衣下的足跡 叢林生活實記 /釋浮詠

 

繼上回分院服務體驗,回本山後領取「庫頭」一職,增添僧伽生活經驗值的累積。僧團的叢林制度,著重分工合作、規範部門範疇、調派全方位學習,希望讓每位修行人經歷多方職事訓練,了解僧團的運作,循序漸進地達到「培養寺院管理人才及弘法人才」之宗旨。註一

 

叢林制度的弘揚,是依唐朝百丈懷海禪師制定的《百丈清規》為本,古德依各地之民風俗情,奠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漢傳佛教叢林生活之特色。此是以自耕自食的方式,自利利他的精神,精進修持於饒益一切有情眾生的菩薩道之弘化。古德有云「天下叢林各有家風不同」,於千佛山系道場而言,開山方丈白雲老禪師亦依叢林之遺風,立《常住規約》以為依皈之典範,建立山系風格,以佛心為己心,以佛法為行持,興律儀,忌懈怠,意在發揮宗風,光大家業,代代傳燈,世世賢德輩出。註二

 

叢林制度殿堂寺眾排班,分東西兩序,即指寺眾而言,各有執事。

設有東西兩序。談及今所領的庫頭職事,係管理寺院一切日常用品之儲藏,料理茶點水果及醬菜等物之醃製,掌倉庫鎖匙。於平日所收物品之多寡與分配,清規言:「油鹽等物。暨不亂發。大眾食菜。鮮醃有異。照各家舊例。以為準定。一切執事發油。並照常規。」「四要廉謹。秉公無私之人。可充此執。」註三

 

今時逢過年,庫頭需要儲存供果,囤放乾糧,訂購所缺,醃製醬料,環境維護,物品分發等等,與另一位師父彼此需充分討論與規劃,並時常請教經驗豐富者。於庫房之運籌帷幄,唯有耐得住性,盡己之力,在緣境裡藉事修心,藉境觀照,才能在應接不暇的食品進出中條理有序的分類管理,這其中含藏的學問有八萬四千之多,清規云:「故夫世出世法。無不閑習。成已成物。全體備用。」「守一材。效一能。盡執無忝。叢林亦嘉賴焉。」凡所作皆學,無揀擇的去圓滿完成。而有不能週及之處,錯失最佳的食用時機,「滴水粒米。盡屬眾僧。務悅人情。理難支破。當思披毛帶角歲旦久長。明因果人。幸宜知悉。」要常行懺悔,當思施主恩,所得皆不易,愛惜常住物,如護眼中珠。

 

另外兩項職事與庫房緊密相扣:大寮及行堂,一為負責烹調料理,照顧常住色身健康,另一是餐前餐後的準備、收拾,讓大眾心無旁騖的用齋受供。負責大寮事務統理的稱「典座」,其職曰:「首座調性。典座調命。掌眾飲食。勿視等閒。一切供養。務在精潔。護惜常住。不得暴殄。就廚粥飯。不得異眾。粥飯上桶。先望齋堂。焚香拜巳。方發過堂。」典座監督日常大寮廚房的工作,年節法會、特殊活動時要留心菜色的變化、人員的調配、剩菜的處理等,並巡視庫房有無過剩或即將過期的食品,欲烹調或醃製,都需要有相當的經驗才應變得宜。這期間看到幾位師父在大寮輪番上陣的料理拿手好菜,為寒冬進補,備感窩心!

 

「凡粥飯未開梆前。齊舖碗筯。值日案上焚香。盛菜飯,不得粗蠢。致碗磕作聲。結齋畢。方許收碗。」這是「行堂」在五觀堂的工作範疇。餐前整理、擦拭桌面,將庫頭發的營養品或醬料點心等依序擺放,大寮上菜後夾子、湯勺、標示要井然有序。用餐期間留意常住區與來客數所供應的飯菜是否足夠,隨時向典座與庫頭聯繫。餐後「食罷淨碗筯。須留心收拾。失遺損壞者賠。」以迅速、整潔的原則維護五觀堂範疇。

 

想到「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雖然值此時代很多寺院已經不用像百丈海禪師那樣辛苦的自耕自食;但僅以上所述,一頓飯所需之人力、資源、心思亦所耗不虛,每個環節、每個部門都相當重要,這即是修行中所逐漸累積的道的資糧。要能做到「解行並重」,的確,是生生世世修也修不完的課題!

 

 

參照書目:《百丈清規證義記》卷第六 

註一:千佛山女子佛學院招生簡介之宗旨。

註二:《千佛山聯合功德會》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