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
353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境妙、智妙、行妙、位妙、三學妙、感應妙、神通妙、說法妙、法眷妙、利樂妙。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應佛之印
唯識法相學98三乘行果--十地(二)
法雲做為一種表現,可以說相同於佛,只不過因為是菩薩,他本身沒有願力世界,還是一個比較有限的環境,哪裡需要他才能去做;不需要他就不能勉強去做。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
大乘起信論 依《華嚴大疏》談真如
法中談飽跟餓,不是以飽與餓來看,是以一個色身的需求,在這需求的中間,必須要瞭解需求的是什麼?需求的是營養,所以營養才是真實義,這種需求必須要恰到好處,才叫做真如。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
心路歷程、《桑蒙》──佛法、眾生、願
禪定的修養,以四禪為內容,於喜、樂、念、慧中突破「欲」的束縛,發起梵行之願;以平等普緣,篤踐善法,引無量福,感無量果。
- 文:若知出處:雲語書摘
雲語書摘 認識體用相境(中)
如果是業,無境可談;如果轉業成道,還得看這個道的成份是聲聞、緣覺的自了、還是菩薩發心的自利利他?因為這關係到覺悟層次的高下,他的「境」也因此而有差異。
- 文:潛出處:雲語書摘
雲語書摘 最大的功德在那裡
如是,印度兩千數百年來,以至現在,完全處於多數的貧窮,少數的富裕;使得每一眾生的心意識裡,皆追逐現實生活中的功德報酬。
- 文:編輯部出處:生活與修行
以智慧的方法面對“自我”與“親子關係”
什麼樣的人最有智慧呢?
於身,不放任逸樂而陷入懈怠的人。
於口,不逞一時之快造成毀傷的人。
於意,不貪圖欲望而染著無度的人。
-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
衲衣下的足跡 “無患子”之歌
思想有其脈絡,須時時疏通管道,才能像附近的水圳溝渠,永續哼著美麗的調。
-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
衲衣下的足跡 叢林生活實記
叢林制度的弘揚,是依唐朝百丈懷海禪師制定的《百丈清規》為本,古德依各地之民風俗情,奠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漢傳佛教叢林生活之特色。
- 文:編輯部出處:佛研院園地
佛研院園地 茶課發表
法喜充滿,就像是品茗:在茶好、水好、泡工好的具足條件下;飲茶者,同時亦得具足品茗的修養,方能相互應和;否則,即使是煮鶴而焚琴,仍然是處在煞風景的相違俗氣裡。
- 文:編輯部出處:文章轉載
【極短篇】鍾玲/慧可之斷臂求法
現在神光原有的貴公子氣息已完全消弭,但是他感到沮喪,以前他引經據典來解釋佛經,現在知道這種方法不對,他的心沒個安頓處。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
氣血、經絡、與健康(105) 百病始生
黃帝提到百病一開始,是來自三類的邪氣:一為風邪等隨風雨入侵,二為濕邪等由清涼濕氣環境中入侵,三為喜怒不節。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
健康管理漫談(四十九) 久坐不動的風險
可見久坐不但會造成筋骨、肌肉方面的傷害,也會造成臟腑方面的問題。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
徵文廣場 也談〔斷捨離〕
如在「世間法」中爭論是非,永遠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永遠都能找到一堆同理之人相互取暖,但這正是煩惱之源。去掉這個框框,才能脫離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