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研院園地 茶課發表

    法喜充滿,就像是品茗:在茶好、水好、泡工好的具足條件下;飲茶者,同時亦得具足品茗的修養,方能相互應和;否則,即使是煮鶴而焚琴,仍然是處在煞風景的相違俗氣裡。

  • 文:編輯部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353期2020年4月

佛研院園地 茶課發表 /學員

 

       茶課發表1

佛教寺院常與茶結緣,有道「禪茶一味」,喝茶是一種令人愉悅的活動,茶的幽香與清純,只要參與其中便樂在其中。

 

千佛山佛研院在109年1月2日,結合國文、書法、電腦等相關課程,舉辦了一次茶課發表會。席設於三寶殿旁的小花園,幽靜的環境與氛圍,更為茶會添得心平氣靜。菩提寺的「小而美花園」滿目清涼翠綠,偶爾躍起水中歡唱的魚以及樹梢的鳥語,不正是「人生有味是清歡」的寫實嗎!在一盞茶之間,予人飽滿、豐富與難忘的體驗。瞧!晨陽恣意灑落,花草間鋪上光影,彷彿茶的回甘傳遍整個舌尖。那小花園的“杜鵑花”、“不老丹”繞著小徑顧盼,茄苳樹高挺著枝幹護衛著涼亭,茶爐上散放著裊裊清香,環境的佈置也配合過年的春聯祝語──「平安、吉利」教人見了親切!

 

像風穿過林梢的喃喃吟哦,那是誰在瀑布小橋,輕巧拈起淡淡的柳琴?就這樣天地有大美般,匯流成美好的開天闢地。呵!茶道的淡泊、安詳,呼應著喝茶人「萬緣放下」的心境,恆是天地無聲的對話。這開放式的生活茶趣課發表會,是由林麗娟老師與同學共同譜就的,課程目的是希望學員在課後皆能獨當一面的泡茶、奉茶,且看「課程目標」訂定如下:

1認識茶葉、茶器具。2學習泡茶技巧與奉茶禮儀。3熟悉蓋杯泡。尚有其他諸多內涵與技巧的養成,祈使這次的茶會,能從平凡小事中去契悟大道,融合「茶趣、茶味、茶心」各方位,展現獨特的魅力,此時凡塵俗思「心不附物」,體得趙州一句「吃茶去!」,便風光無限!

 

雲老禪師在(禪的語絲)中說: 「法喜充滿,就像是品茗:在茶好、水好、泡工好的具足條件下;飲茶者,同時亦得具足品茗的修養,方能相互應和;否則,即使是煮鶴而焚琴,仍然是處在煞風景的相違俗氣裡。」

 

端茶、敬茶就是一種「放心、自然、從容、自在、靜定」的心情流露;與會的嘉賓接受奉茶,就像啜飲甘露,於舉手投足間亦能展現品茗的修養,誠如雲老禪師講的:「品茗」不在茶香,但取澄心滌慮。所以一啜一飲能放下「人我」之相,便能內蓄柔和之德。「汝擎茶來,吾為汝接」,這是一場親切、無限回味的茶課發表活動,朋友們!泡上茶,打開心門,觸目皆是菩提!將喧囂擋在心外,一切都將變得純淨輕盈。

 

        茶課發表 2

學期結束後,同學最高興的無非是自己的作品能夠展出,並與他人分享創作之樂。因此千佛山女子佛研院特地在學期結束前夕,與男眾佛學院的學員共同規劃一場成果發表會。事前當然須有充份的準備,於是同學與老師共同討論,希望能將小小的技能發揮出神奇、巧妙的效能。尤其藉著菩提寺優勢的庭院景觀,一定能讓這次的茶課表現得盡善盡美。

 

難能可貴的,這次的茶課成果發表會,結合了古文詩詞、書法與電腦,揉合「動」、「靜」兩造之優雅與活潑,一次又一次的臨摹出最美好的一面,想讓大家欣賞最棒的中國書法藝術之美,因此在版面的安排、文字內容的挑選、紙張大小的安排,都是討論了數遍才拍板確定,從中可感受到師生的用心。還有學員們的服儀、動作、茶器的擺設等等,老師也是一次又一次的要求,希望做到趨近完美,在前一天的彩排以及當天的佈置,老師與同學們即已蓄勢待發,卯足了勁。

 

成果發表會上,只邀請寺方的師父們與少少的義工菩薩,讓大家體驗茶道與書法結合是如何的表現?讓同學的作品在茶會上散發出獨有的光芒──書法藝術之美、茶道的柔和,加上菩提寺三寶殿旁幽靜的花園,悠然的呈現出一幅美麗的畫作,如此別開生面的氣氛與情境,真是一場教人印象深刻、雋永、難忘的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