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與現實之間 「跑」字訣──馬拉松式慢跑的人生

    就像老和尚對他耳提面命的一個「跑」字,予他許多啟發,成為生命無法被取代的經典,他想把這個字的意思好好想一次,讓它深刻於心。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64期2021年04月

佛法與現實之間 「跑」字訣──馬拉松式慢跑的人生
受訪/林家康
採訪/編輯部

 

(摘自《》.﹤清淨菩提﹥)

採訪家康的當天正是週六下午,正逢他列席般若寺的讀書會,不好意思,只能跟他們「借將」過來聊聊。我們坐在般若寺的小教室,一旁月師父打開話匣子,家康溫溫一笑,將瑣事暫拋於身後。平常在大家的眼中,家康有很細膩的觀察力,臨場反應靈敏,又有一份慈心,他會主動瞭解新進的信眾有什麼需求;以前老和尚辦大型法會,舉凡大護摩法會、香花供養,他都隨侍在活動中。長期在千佛山做義工的他,凡所有法會、共修都有他的身影,長期接觸不同的人與事,今日循著光影,有關那些法味與感悟,他娓娓流利的對我們述說。

 

1、散步途經般若寺  莊嚴的寺院

家住高雄的家康,常年擔任般若寺週五國語佛學班的班長,樂為同學服務,我們好奇他是怎樣進千佛山的?他說:

 

近四十歲左右的我,事業、家庭穩定,接下來便思考未來的人生將怎樣走?從小是無神論,宗教是怎麼回事也不知道!依稀知曉丈母娘常去寺院拜拜,秋玲開始在家誦《藥師經》;有一天我無意的拿起經本來看,一翻開「奉請十二藥叉大將」,又是經文又是咒語,咒語也沒注音,這是啥?我看了都傻眼了。可是佛緣悄至,某日我不知為什麼竟然拿起父親放在抽屜的《金剛經》,佛典文字讓我亮眼,什麼「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基於好奇,遂想探尋其中的內涵,就開口央求丈母娘有機會帶我去元亨寺走走。可是她挺會選日子,選在大年初一早上八點多,我還在睡覺,電話鈴聲一響:「元亨寺今天十點有佛前大供,有辦皈依,你快來!」這時就算除夕夜鬧一晚遲睡,睡眼迷矇中,還是把孩子叫起來全家去寺廟。第一次踏進寺院,也皈依了三寶,大人、小孩全皈依,統統一次辦理,真是不可思議!

 

接著又跟著去聽《法華經》,初入佛門當然聽不懂,因為我的母語是國語,閩南語的「大雄獅子」是什麼?我哪知?直至九十三年十月,與秋玲散步經過般若寺,那時寺院正在興建中,大殿連門都未做好,走進來看看,格局、高度,蓋得還蠻漂亮的,剛好有一女眾法師走過來,跟我們聊了幾句便離開了。後來又與秋玲再進去一次,這時的展示中心「雲來集廣場」已裝備好,在那裡遇到了張道修居士,他告知佛學班要開課了,我就報名參加,所以我是不經他人介紹,自己走進千佛山的,也沒有人告訴我這裡有一位老和尚,真是「自投佛網」──有時也會說說玩笑話。

 

第一堂課是若知法師的課,字正腔圓,一副在校上課老師的樣子,再看師父與居士們個個臉上發光,感覺佛法是很有用的,幾次接觸完全打開我的視界,決定親近千佛山。我在這裡得到的好處很多,可是我無法跟新進的居士傳達與分享,基於我的不成熟,所謂的正知見,這道場怎麼好,那就轉介給寺方,透過法師與道場的共修來介紹、弘揚。

 

2、佛化家庭  同參道友     

家康純樸和率真,平常他也沒刻意引領家人學佛,可是佛法依然熏暖了家庭的日常,家康的另一半秋玲還是週三佛學班的班長。撿拾家居的一些小事,家康坦言成家時,女方家人很擔心女兒嫁過來會幸福嗎?還問得很直接:「男方有房子嗎?」他能體認對方的擔憂,覺得自己應該要認真做點什麼了。剛好手邊存了些錢,秋玲哥哥隔壁的房子要賣,正巧是秋玲所在的建設公司蓋的,二話不說就訂下來了。回到家父親一問,才發覺房子連看都沒看過,可是他的細心與敏感,那應該是間理想的住屋。也因為在般若寺附近,往返更加方便。夫婦倆的居家十分樸實巧美,沒有高大昂貴的裝璜與擺設,各個角落卻有驚喜,自成一格的氣氛,就如他的人生軌跡,有一份「平常心是道」的體認。或許是承自父親軍人的自律,嚴謹出身的基因,反映在他自個兒的人生,就養成他的人生態度,不做投機生意,不願意欠,不喜歡賭,做人處事圖個安心、踏實。

 

參加佛學班多年,每天意念中會多少去觀照意念,偶而一家人閒聊也會拋出問題來,有時聊得興味盎然。就在上次的中秋節跟二女兒聊天,問她對長官怎麼不提出一些問題來?女兒說:「我已是成年人,怎麼還提問題給長官找麻煩,就算提問也要找出因應、解決方案,一些有建設性的,如果一天到晚找問題推給別人解決,那不是有說跟沒說一樣?」女兒的看法很前進、積極,她認為「要提出問題的同時,應先蒐集資料方案,順便帶出企劃出來,絕不停滯在挑剔、抱怨,我說:「女兒妳長大了!」

 

大女兒的緣份更微妙!她找到了一個好伴侶,對我們來說是一位好女婿,我也不知他們怎麼認識的?問明了才知道是參加千佛山慈善基金會的活動而相識,在活動中擔任大哥哥、大姐姐,也就是隊輔小組辦活動,無心插柳促成這因緣,然後「後續進一步認識」,而後決定攜手一生。我的看法是「會選擇參加千佛山的活動,這孩子肯定不錯!」我們對女婿的加分點就在這裡。

 

3、跑馬拉松  觀照內在

家康說:學工程的我,深知身體健康的重要,一般的通病是只吃不運動,回顧我四十歲那年,體重偏重,導致膝蓋疼痛,西醫診斷是退化性關節炎,只要一退化就不可逆,分明是他人生的一道關卡,這才警醒:「明年後你就要換人工關節了,哦,不甘心!真不甘心!」沒想到那年買給自己的生日禮物竟然是一根枴杖。

                               

他問醫生「沒救嗎?」醫生說:「是有一些方式!要做復健。」還好四十多歲想運動還是可以動,就轉到復健科,活動地點是游泳池,但不游水只是在水中走,因為肌肉群轉動的部位不同,水的阻力會產生更大的運動量,又到陸地慢走、慢跑,的確挑戰很大。那時候也已進千佛山了,以佛法為後盾,施展莫大的意志、耐力,堅持實踐「健康身心靈」的自律。

 

當時湊巧認識一位跑馬拉松的有緣人,心想不妨試試,家康想給自己一個機會,就努力練習,一年的時間就跑得很好,兩年後沒想到還得獎,其中的巧妙就在:「本來骨頭不可逆,但是好像把肌肉加強又可撐個幾年,鍛練身體就像房子鋼筋壞了,把水泥敷得牢靠一點。」這不確定的「試驗」與「戰鬥」,日復一日,是自我身心的鍛練,也是潛力的提昇。家康說:跑馬拉松是從早上六點開始,中午十二點結束,須克服天氣,每天花許多精力練身體,把跑步視為『動中禪』」。也許有人會問:「跑馬拉松時,你的心念放哪裡?」

 

「我就把心念與聽過的佛法,以及現實的日常融和在一起,一面練習跑步,一面唸佛,一字一步的唸,不能忽快忽慢,就藉著佛號讓自己穩定,像木魚、節拍器般的穩定,在不受干擾之下,比較沒有在意外界的景況,往往隨便一轉就跑了三十圈。不是有『掃地掃心地』的佛教故事嗎?我運用在佛學班學到的止觀法門──觀照菩提、察覺返照,於跑步時察覺自己生活中的愛取、傲慢與不慈悲,進而調整自己。竟然體會到『跑步跑心地』了!為了讓心安住,後來我也唸十九字觀世音菩薩聖號──「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只要心一安住身體就不易疲累。很慶幸在佛法的領域找到心靈的落實處,對於現今的一切尤更珍惜;尤其經過膝蓋那麼多的復健歷練後,學會以同理心跟他人對話。

 

再去復診,醫生覺得簡直不可思議!還叫我影印一份馬拉松獎的影本,他想作一個個案研究報告。雖然我的膝蓋有點變形,但肌肉飽滿,走路也沒奇怪的姿勢,甚至沒更惡化。可是往後不慎又歷劫一次的車禍,斷了好幾根骨頭。我記得那天正好是八月八日,一大早起來,很高興今天是父親節,想著小孩會怎樣給我過父親節,我又給父親怎樣過節?意念不知跑到哪裡去,那時正趕著上班,騎著摩托車,下雨天車子易打滑,正巧摔在榮總醫院門口,因為已多年沒騎機車,一向開車上下班的我突然剎車太緊以致滑了出去。早上七點跤,手術睡著了,醒來已晚餐,才想到:「為什麼會選在今天發生?」

 

4、重挫的經驗對佛菩薩的信心

遇到意外車禍,月師父問家康:「很多人親近寺院,認為也做功德、也布施,還會遭遇災難,你會不會也這麼想『都這麼護持三寶,怎麼還會這樣?』」

 

家康表示:業報眾生都會遇到問題,生病了就去看醫生嘛,佛弟子更知道該怎樣去調心,轉業為道。事情發生了,我沒有抱怨,雨天加上一早太高興了,所以容易志得意滿,修行的腳步最好要適中。佛菩薩慈悲是在提醒我,重業輕報,才六根骨頭也沒要我的命,不到一個月就康復,至少摔了一跤以後,騎車更為小心;而受挫的經驗,讓他今後更加關心他人的疾苦。以那時的傷痛,算是調理得不錯,顯然得佛菩薩的庇佑,讓我得逢貴人、良醫。

 

「心存和樂氣,念起無怨尤」,家康臉上綻放笑容,一份坦然與自在就含藏在他似春風的微笑裡。

 

5、心靈的定錨 電梯中老和尚的一字訣

採訪尾聲,家康覺得:

跑馬拉松對我的意義,不只是像個打轉的陀螺,怎樣安住自心那才是它的意義!如何讓身心靈一體,感到平衡、適意?在業或道的動態變化中,我相信身口意的行為,最後一定是回到生活自身。

 

就像老和尚對他耳提面命的一個「跑」字,予他許多啟發,成為生命無法被取代的經典,他想把這個字的意思好好想一次,讓它深刻於心。他回憶有一次,在般若寺的電梯中與老和尚近距離的接觸,那個電梯裡面的故事,他寫在緬懷特刊《人間有約》裡,當時他推著餐車先走出電梯,老和尚的一句「不要亂跑!」讓他止住了腳步。至今「跑」字訣受用不盡,字意的延伸很多,是指點我如果亂跑膝蓋會跑壞,或者提點對佛法心靈真實的皈投。我發現有資深的居士現在才皈依,還說:「我皈依很多道場與法師,已跑了六個山頭。」他還笑說自己好像是六道輪迴,後來又不見人影,他難道不知「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寶,而不是某一位法師嗎?參這個「跑」字讓他深刻地體認,來千佛山學佛是多麼珍貴的機會,不能再浪費時間,一定要好好把握難得的人身,朝著自利利他的方向好好修行──這是心境上的另一轉折。

 

「以前我每天上班,都提早到公司,先拿千佛山雜誌讀,很享受閱讀老和尚的法語,現在看LINE紅塵甘露,也有讓人想留言按讚的衝動。就以今天這則,老禪師的著作《休庵散抄》.﹤香火因緣﹥)」一文,作為引子:

 

 佛度有緣人!誰是有緣?誰是無緣?

  有緣得度!無緣不度?若是以分別心為之,未免太不慈悲!

  因此,訛、誤之下,流傳不已。

 

  什麼是佛?佛者「覺悟」的意思。

  什麼是佛法?凡是能夠幫助得到覺悟的道理和方法,全都叫做佛法。

  那末,「誰」度?「有」緣?是「誰」?應該有些相契了。

 

  佛、佛法,常說「佛」在「心」中;「佛法」在現實生活裡;亦如「煩惱」

即是「菩提」,菩提「義」是「覺」,煩惱「意」為「迷」;面對煩惱,認識它,

瞭解它,於「中」必然會發現一些什麼!當您有所發現之時,菩提便將出現您

的面前。

 

每天讀一些法語,我是佛弟子,是個學佛的人,常常提醒自己「該做的,我今天做了沒有?」雖不一定能把握,至少從中發現那個「我」,當色蘊起來,把角色互換,同理他為什麼這樣說,反過來看他的思想理路,先從別人的立場去看,想行之間也就有了間隔。

 

課堂上,教授師經常提醒學員們,學佛須精進,選擇最好的目標往前行,不可一開始如山洪暴發般,而後就懶散了,道心發起很容易,須維持長久才可貴。我把這些道理方法運用在跑馬拉松上,告訴自己不可一開始起跑就拼命往前衝刺,路很長呀!42公里呢!所以須以穩健、愉快的步伐,持續不斷地才能到達終點,如同信佛、學佛,可以成佛。

 

歲月不疾不徐,把腳步踏穩,何須追逐「跑」?他終能領會老和尚說「跑」的義諦所在,所謂修行,要動靜皆安然,佛法原來如此樸簡卻巨大,令人歡喜、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