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佛法與現實之間期數:380期2022年9月
讓我安慰的是,以前我去聽經,總要騙他說是去出差,車禍之後他知道有個慈悲的老和尚,以後也不反對我走千佛山。
佛法與現實之間 誰是老鼓手
與會者/釋智旭、釋若勍、陳錦雲
地點/般若寺
1、
「老鼓手啊老鼓手」.....我們多麼像是個老鼓手。老和尚已圓寂十多年了,有關他老人家的典故逸事,我們還是繼續敲擊著,彷彿一千零一夜中說不完的故事,也像「簷前雨滴」,灑灑落落,日以繼夜的細述,韻味悠長。
今天編輯部有幸與旭和尚、勍師父,以及高雄的錦雲居士談談,提到「憶恩師」,我們先請旭和尚說自己親近老和尚的因緣,旭和尚說:
讀書時代我就很喜歡看書,看中國古典名著,像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名著,慢慢的接觸一些修身養性或宗教信仰的書,高中時看了吳經熊的《禪的黃金時代》,也找了一些高僧傳看,開啟看佛經的因緣。那時讀六祖的《法寶壇經》,覺得佛法很好,可以從中找到人生的答案;大學時自然就參加了學校的佛學社。我讀的大學因鄰近「念佛蓮社」,有緣修淨土念佛,還跟著人家去做義工,幫助盲者點字,念書給他們聽。蓮社還有辦佛七,不定時還舉辦佛學演講。
大學畢業後就去花蓮教書,學校裡有許多老師是師大畢業的,師大有「中道社」,是佛法的社團,一有空我們幾個喜歡一起討論問題。剛好有一位同事知道台南關廟有一位老和尚,武功高強又有修養,有一年的暑假菩提寺剛好舉辦「教師禪七」,我就報名參加。禪修營中,老和尚有講《金剛經》,聆聽之後覺得法喜充滿,因為以前就很喜歡讀這部經,可是有些法義不懂,聽了老和尚的詮釋,覺得這部經真的非常殊勝!
禪七圓滿後,那才是法緣的開始──我們幾個學員不時的去菩提寺找老和尚,每次都能見到他,慢慢的就興起出家之想,將來一定要跟老和尚出家。所以我只教了兩年書,當時看到這幾句話「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善知識難求」,感慨良多,因為在這末法時代要追隨善知識出家是很難得的。
老和尚利益眾生,是菩薩行的一個典範,卓然不凡,散發著一股攝受力,眾生自然的想親近他。他留下許多法寶,剖析佛法要理十分殊勝,比如他的著作《金剛經集義》,書裡內容包含有「禪、教、廣論、口訣」。《楞嚴經》曰:「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他深知接眾的善巧方便,眾生有需求,先要滿足他的欲望,然後誘導其認識自己、認識問題。就像有人愛好武功,他也跟你談,但是會順著因緣引入菩提之道。譬如:也談股票,談賺錢之道,來請益的人,有的怎麼買怎麼賠,他就教他先修福報。老和尚的故事一直廣傳,《雲水悠悠》就是他的自傳。
2、
老鼓手的鼓棒依然在手,簷前雨滴也滴個沒完....錦雲居士接著說她學佛的心路歷程:
初遇師父即留下深刻的印象,民國○年,我們高雄電信局一行,因著同事洪素娥的關係來到了千佛山。她先皈依千佛山,然後引著我們親近老和尚,當時她剛學佛,想找一位善知識,聽說台南關廟有一位白雲老和尚修養很好,就做識途老馬,帶我們去見老和尚。正巧那時有師父的「週日講經」,我們一早就從高雄來菩提寺聽課。在課堂上師父會舉一些生活上的例子做佛法的剖析,讓我們大開眼界,原來佛法與生活不隔閡,就像攝影時好好調整焦距,對準鏡頭,按下快門,佛陀的道理方法可以讓生命成為一張張好的作品,無限觸動人心。
對師父總有一份莫高的崇敬,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週日講經」他精闢的佛法剖析,讓我們興起「想好好學佛,認真聽課」的想望。當然每週日能暫放俗緣瑣事來聽課很欣悅,可是剛接觸佛法,不全聽得懂。那時《般若學疏義》還沒出來,只有一本老和尚寫的《般若學》,看歸看,我仍像謝三郎一樣「不識四字」,聽不懂才是問題!佛法怎麼會這樣深奧啊?想懂更多佛法,或許熏習一段時間,就能理解一二。佛法大致不離一個「我」,也就是要去敲叩、探索五蘊的內心世界。
3、
師父修養好,對我們很包容,容易親近,所以慢慢的對他產生一份依賴,凡是生活上的難題都會想到「何不請教老和尚去?」平時師父很忙,若想向他請益,又怕他剛好出門撲個空。因此我們就先請洪素娥寫信跟師父約見,這寶貴的請益是殊勝的法緣!時常滿座笑語,我們也呈出感想讓師父指正;於我,法的饗宴猶如「入寶山不空回」。
正當此時,弟弟的小孩不知何故,一到晚上就會驚怕啼哭,讓人手足無措。我想幫他解決這個問題,二話不說就想到「可以請老和尚幫忙啊!他這麼慈悲!」於是10點半週日講經下課,大家都走了,我鼓起勇氣走向前:「師父!我有事情,不知可不可以請教您?」
「我沒空!」不知為什麼,今天的師父有點冷?怎麼辦?弟弟都來了,之前還跟弟弟說「別擔心!老和尚一定會幫你的!」這下子....我失落的站在原地,原本以為沒希望了,可是隔一陣子突然眼亮,師父又從方丈寮出來,事情竟有驚喜的逆轉,我與弟弟全都抖擻起來。師父原本穿著長衫,現在換了汗衫,一副慈眉善目的走過來,還微笑著說:「有什麼事嗎?」前後判若二人,彷彿啥事也沒發生。
或許是弟弟不夠虔誠吧!而那時我們若馬上失望的離開,也無法完成美事。總之,感謝師父能滿我們的願,他吩咐我們去照客拿一張「觀音靈感真言」,還囑咐回程中途不能下車。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有「觀音靈感真言」可以救苦救難。回去後就遵照師父吩咐的做,晚上小孩的情況立刻好轉,這下子可以平撫弟弟的擔憂。
4、
就這樣距離上次請師父幫忙,又相隔○年,同修突然發生車禍,我又再次去求師父幫忙。清楚記得那天,因為兒子腳疾,同修騎機車陪去看醫生,當時我剛下班後依例每天修持的大悲法。做完法門,禮佛三拜圓滿,就在這時電話聲響,接到同修的電話,說他意外的發生車禍,被人送到高醫。醫生做初期觀察只是流了一些血,再經檢查才知嚴重傷到腦部,也是趁著腦筋清醒才能打電話回家。等我趕去醫院,他已陷入昏迷,被送至加護病房。我心急如焚,突然想到三寶之力,想到「觀音靈感真言」能救苦救難。很快的趕到高雄講堂向當家師說明原因。當家師父給了我三張靈感真言,囑咐我要將「觀音靈感真言」化在水裡給病人喝。說到同修很鐵齒,我怎樣也餵不上口,真是無言以對。他在加護病房待了好幾天,昏迷的時間比清醒的時間長,而且指數ㄧ直下降。不得已之下,就再次厚著臉皮去找師父,見到他我就說明事由,他說妳去跟知客室的師父拿ㄧ張靈感真言,「可是,師父!我早就拿了!」
「妳不懂啦!沒有我同意拿了也沒用!」說到這裡,大家都知道老和尚的《大乘起信論法義》中有一篇就有講到這段故事(見379期千佛山雜誌)。大意寫著:有居士沒有經過他的同意,拿了觀音靈感真言也沒效。當時我心覺好笑,我又不是用偷的,我有經過當家師的同意啊!不管如何,對師父心存感恩!也明白有高超的修養加持,「觀音靈感真言」才能救苦救難,否則只是一張紙而已。所以「修養功德力」,所謂的「德」是一份修養,「功」是將那份修養產生一種力量。
那時情況真的危急,同修昏迷時間長,偶而清醒,在他清醒時我一次次的拜託他吃上一口法藥,說什麼也不願意。我急得跪泣拜託:「就吃一口,就ㄧ口。」後來他勉強喝了ㄧ口,奇妙善緣竟然一一出現,找到合適的病房養護,遇到好的醫生,身體就慢慢的康復。我曾跟他提起這次幸蒙老和尚加持,他卻不置可否,我很失望,後來什麼都不想了,人生就算不符合預期,也還成個模樣。雖然至今他都沒入佛門,可是偶而會看ㄧ下《金剛經》。我不奢求他像我這樣對三寶的禮敬,可能他相應的不同吧!讓我安慰的是,以前我去聽經,總要騙他說是去出差,車禍之後他知道有個慈悲的老和尚,以後也不反對我走千佛山。現在我說起這段往事彷彿雲淡風輕,可是當時沒有師父的加持,我們一家人也無法得到安頓。
那時我的個性善惡分明,學佛後才慢慢的產生一種同理心,會去體諒別人也有看世界的角度,不妨對別人再從容點、寬心點。記得曾跟師父說:曾經有個天眼通的,說我以後會在「忍無可忍」之下去造作一件惡事,譬如殺人...到底是何事讓我孰不可忍呢?事隔多年竟會擔憂。師父只ㄧ句話點醒我:「沒那回事!」我才放下心裡的重石──這是同修未發生車禍之前的一段插曲。
5、
我是北港人,當地信奉媽祖,所以信仰知見不同於佛教。有一次父親有事問媽祖,乩童叫出父親的小名,他莫名驚訝,從此媽祖的信仰緩緩的緊繫著我們家。因此,日常氣息環叩著媽祖的信仰,一一交織在生活中,成為我永難磨滅的兒時記憶。
後來我喜歡讀佛經,想藉佛法去思考、咀嚼生命的種種,讓自己不斷成長。雖然也帶家人去皈依老和尚,可是自家人難度,最多只是結個佛緣而已,一切不可勉強,後來想想:到底各人的佛緣有異,乾脆我自己先修吧!早期過年我們都會到菩提寺拜三千佛,第一天我遲到沒趕上第一卷,打算晚上補拜。可是晚上在客廳有老和尚要開示,多難得的時光!又可以如沐春風,我猶豫著:到底去補拜三千佛,還是聽老和尚話家常?沒想到有人跟老和尚說:「錦雲沒有要出來聽開示,她想補拜早上沒拜到的經文。」老和尚笑著說:「不要這麼執著嘛!」
那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法執」,一切都依自我意識去行,所以老和尚常對我說:「妳不是常挨我的駡嗎?」其實我有時被罵了也不知道,慢慢的才感受到佛法的力量,覺得師父的每一句話都含藏著智慧,跟著他修行一定能慢慢的提昇自我,而是否禪師總是這樣?講話都點到即止,都說「機不可失」!你會参就明,白參不到就當面錯過。
6、
提到「我執」與「法執」,往往有學佛者,看到女人漂亮卻不敢說漂亮,只說「莊嚴」。看別人插花覺得入流,也只用「莊嚴」兩字來形容。另有居士出門或來寺院都不事修飾,一副的模樣,十足的黃臉婆。還有的道場,訓練居士要像出家人,人際應酬顯得很嚴肅,無法自如;師父希望居士學佛能自在,人生已有太多的框框了。因此,他的提醒猶如一記悠遠的罄音,久久迴盪在我的心底,他的耳提面命我不當作是「罵」,可是遇到他對我疾言厲色,心裡還是會很在意的。
勍師父針對「在意」提出他的看法:
「與緣境相應,ㄧ定是種子生現行,譬如「老和尚教妳不要那麼執著」,聽到ㄧ句話妳就有很深的感受,表示八識田裡就有對師父說的話很在意的種子,再加上計較執著,而顯現迷惑、煩惱、無明。所謂『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如果眼睛看到什麼馬上就會反應喜歡不喜歡,表示第八識有這樣的種子。
因為第八識含藏有許多種子,剛才聽妳說怕鬼,不妨去行止觀:這個怕從何而來?你有見過鬼嗎?還是曾經熏染過,也許平常聽了太多這類的事。」
錦雲:「沒錯!從小看戲、看電影,還常聽人說一些恐怖的,每次跟自己說『那是虛幻的』,但還是怕!內心戲未免太多了。至今納悶,為什麼有人會編出那麼恐怖的故事來?以前還有人把《聊齋誌異》裡的故事編導成恐怖片,茶餘飯後一紙荒唐言,跟學佛掛不上鍊,什麼『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
說到這,學佛後我曾發一個願,每逢有大法會很想做功德給以前曾經幫助過我的人。ㄧ次就夢見以前職務場的長官,就幫他做個超度,可是過不久又夢見他,這讓我疑惑,無從知曉是怎麼一回事?內心忐忑不安,一直問著這個問題,為什麼做了三次超度長官還不走?還留戀世間做什麼?起了這個念頭後從此就沒有再夢見過他了。
勍師父:「如果他們真找上妳也是過去跟妳有緣,或過去世的親人想請妳幫忙,化解他的苦痛。」
7、
針對錦雲修行的歷程,還有她說的「有恩於我的長官與同事往生後夢中找我」,我會為他們法會登記超度的事,在座的旭和尚表示:
在家居士可以自己安排一些基本的功課來攝心,如果是修淨土法門,每天唸個三十分鐘都會進步。若修顯密的大悲法,就按儀軌去修就好,所謂三密與三業相應。只不過,密法在早上不結手印,只念咒語就好。此外《華嚴經》有說:晚上不吃感覺更有精神,尤其主法者在法會之前最好晚上不吃,因為眾生沒吃我們也不吃。
佛法要懂得活用,知道問題的癥結在哪裡?有一次一位女眾做焰口,晚上不舒服,說是被干擾,他猛持護身咒、念佛,可是無效。其實,眾生不是要你這個,他要你幫他皈依三寶,讓他離苦得樂:「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皈依佛竟 皈依法竟 皈依僧竟」──他們要的是這個。
記得一次,一位信徒打電話來寺院問,說他父親在醫院住院,每次有非人干擾很不舒服,在坐的遷師父聽到了就說:『給他做三皈依!』真的情況就改善了。佛教的一些經懺科儀,譬如幽冥戒,有一套完整的儀軌,其中還有給他們行懺悔、施食,為他們說法並授戒。幽冥戒也只有水陸法會才有,偶而小水陸時也有,因緣要具足,配合一些條件才可以做。
此外,有信徒反應:他平日都有唸佛,也唸觀音菩薩聖號,為什麼小孩子還是不聽話?佛法要去探討原因找出『為什麼』,然後去化解一連串的為什麼。譬如有人唸佛,後來得癌症,去做化療,其中一定有個為什麼,都有原因。據他家人說他年輕時造了殺業,譬如水懺的悟達國師(唐朝人),身為國師仍要受報,從長安走到四川,走一步痛一下,也是要受報。找到能幫助他的迦諾尊者,是佛弟子,也是十六羅漢之一,他要悟達國師走一千公里的路,要他自己走過來,已是重罪輕報了。
結語
這次有幸聽聞兩位法師寶貴的佛法知見,還有錦雲以她的實際生活作爲敘事主線,娓娓道出她學佛的心路歷程,佛法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議!修行中難免有一些體驗,菩提道上總有順風也有逆浪,瞬息萬變永不止息。可是法音不輟,我們要依教如法去行,開啟我們的佛性,這也是心裡永恒的鼓音,規律有致,像浪潮海濤的聲音。
「咚咚咚....是不是這種聲音?想像師父在娑婆世界弘法的步履,還有他行腳時,櫛風沐雨,在山邊水涯,餐風飲露,拄杖頓地的聲音。靜靜聽……似乎真的聽到了!」
「除此,有人也以春雨『潤物細無聲」來形容他的『法雨輕霑』、『甘露遍灑』;可是也有風急雨驟的時刻,那是弟子不受教時,他施以棒喝,以示警策。別忘了師父是法師,也是一位禪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