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禪師訪談紀錄(十)

二十三、勤於筆耕

我在許多刊物上都寫過佛教文章。我依師父的規定,50歲以前不寫佛教文章,50歲以前不收比丘尼弟子。這是他對我的要求。

我在軍隊裡就喜歡寫各類型文章,尤其寫一些小方塊。有時甚至會影響到政府的改革。比如我在中華日報寫過一個小方塊,說日本佔據臺灣的時代,稱為「日治」是不合理的,因為台灣的土地由日本治理並不合道理,所以要用「日據時代」。後來政府正式發布命令,說要用「日據時代」。

我恢復本來面目後,到民國50年(1961),才真正開始在佛教刊物寫佛教文章。比如在佛光山的《覺世》、道安法師的《獅子吼》、中國佛教會的《中國佛教》,以及《海潮音》等期刊。過去很少出家人寫文章,大部分都是在家居士在寫。我是因為各種因緣,有人邀稿而寫。到古嚴寺後,我開始集結文字。

民國61年(1972)我創辦《佛印》月刊,每個月都要定期出刊,不管是長篇或短篇,散文、詩歌都是一手包辦。每一期的《佛印》月刊中,都要教導出家人規矩法則,包括誦經、唱唸、法器。其實我每期撰稿都不超過三小時,因為沒有太多的時間。後來我到菩提寺,民國78年(1989)創辦《千佛山》雜誌,現在還有一個《佛弟子會訊》,我也都有寫文章。未來希望把這兩種刊物合併,辦得精緻一些。

過去我還在《佛印》月刊很少有什麼經典的連載,通常只有一篇連載,其他都是短篇文章。辦刊物變成上班打卡,後來我專注經典的決疑,他們就拿來分期連載。我寫作已經這麼久,到現在我還是固定每天有兩到三個小時在寫作。雖然花了兩、三個小時,可是寫的字數不多。我的短篇文字都是在辦公室裡有空就寫。我寫的東西除了一些傳記敘事性之外,一方面有關禪宗的文字也不少,再一方面是關於流傳性較高的經典,例如我寫過《法華經》、《圓覺經》、《楞嚴經》、《楞伽經》等[1],裡面很多資料都要花很多時間蒐集資料。其實我寫東西很快,我不會憑想像和印象寫文章,我是把一些一般人不太了解的內容,用現代人看得懂的簡單文字寫出來,所以要花很多時間查資料。現在《大藏經》放在光碟裡,雖然查詢方便,不過我的眼睛受不了螢光幕的輻射,即使我與你們坐得很近,也只看得到輪廓,其他看不清楚。在健康方面,我的平衡感也不怎麼好,軍隊演習的時候,曾經摔了一跤,耳朵受到傷害,一直有治不好的中耳炎,年紀一大,平衡感不好,坐久了要站起來,先要身體放鬆、放直,才能站起了,變成坐久了也不行,站久了也不行。睡眠也不多,年輕時忙碌,沒時間睡,老了一有時間坐下來,就會打瞌睡。現在一天可以睡五個小時,以前從沒超過三個小時。我講的睡眠還不是指躺在床上,以前我沒有床,從77歲還是78歲開始才有床。

我現在已經有80多本著作,有的是平常和信徒們交談或法會裡講的,其中有比較特殊的我就寫出來。也有的是演講集、講經的資料,大部分還是我寫經典的解析。很多都是偶發寫出來的。我沒有去想過藏經上的取捨,我是把個人的看法表現出來,可是也儘量採各家的解釋。例如我寫《法華經》完全用法華和天台的思想,寫《楞嚴經》則完全用大乘菩薩的看法,寫《圓覺經》完全用禪那的觀點,寫《般若經》完全用般若的思想,尤其是唯識學花的時間最多。

我寫的東西一定有系統,不是大雜燴。佛陀的思想還是有分類的。《大般若經》我不只是自己下過功夫,也講過不少。

現在我發覺自己寫的還是太文字化,從信徒的反應,感覺我寫的還是太深,用講經的方式信徒比較容易接受。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會逐漸出CD、VCD。比如講《四十二章經》,本來是對出家比丘講的,連比丘尼都沒有講,後來我改變方法,用大乘菩薩的方式來詮釋,畢竟時代背景不一樣了。在釋迦牟尼佛的思想裡,他強調的是道理,是可以善巧、可以方便的,他唯一提出的警告是不要以自我意識去看,必須有現實生活的體驗,使解和行能夠相應,沒有違背,不是一個不能行的道理。有時候我講經,當我在解釋時,我可以用很口語的方式講出來。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功德迴向,所謂迴小向大,很多其他的法師都說:「做了功德,經過迴向,功德就會更大」,其實真正的意義不是這樣,而是由小乘行人轉向大乘,這才是迴小向大,不要做一個自了漢,可以從羅漢到菩薩。但真正的法義是把功德分給更多人,把自己既得的利益,包括物質和精神的,也就是智慧,都分給更多人;是既得利益,不是本身什麼都沒有去做迴向,那等於自己沒有飯吃卻要給別人飯吃,是不可能的事。

我所講的雖以禪法為主,也有關於淨土。講經講十大學派,真正只有六大學派,因為俱舍和成實是小乘佛法,淨土以念佛為主,既然是學佛的人,不是要念佛、念法、念僧麼?!,念佛是持名,持佛菩薩的名號。我認為應該建立起一個規矩:學佛的人都應該去念佛,不只是口裡唸,還有想念、思念、憶念,凡是學佛的人都應該學這些。凡學佛的人也都要受戒,起碼要受三皈五戒,此外有菩薩戒、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戒。

現在密宗很流行,佛陀建立的密宗──真言、咒語,是印度十一大學派中的菁華,把適合印度性、歷史性的事件放進去,都是菁華,所以釋迦牟尼佛認為還是有意義的。他說密宗應該稱為真言宗,也就是真實的言語,所謂真言逆耳,因為其中有密,如果能把密解開就不密了。真正來說佛教沒有密,是為了訓練正念、方便正知,包括一般的人或非人。現在有很多經典中都有咒語,裡面都是講道理的,這些道理都是糾正人的缺失,我們如果知道咒語的意思,就知道並沒有什麼密可言。那為什麼往生咒語不翻譯出來呢?是怕翻譯後,讀的人自我意識太強,所以不翻。

講了很多道理後,應該要注意去做、去實行,不但自己做,而且希望大家都能做。最後做到什麼程度?要做到圓滿成就為止。像往生咒,意思是你要誠心信奉阿彌陀佛;要知道祂的世界,然後照著祂要求的方式老老實實去做,不只是自己可以得到利益,還可以幫助別人得到利益,就可以成為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往生咒主要就是這個意思。

[1] 白雲書坊出版的白雲禪師經論釋要部分計有:《妙法蓮華經決疑》、《解深密經概念》、《大乘起信論概念》、《圓覺之道》、《楞嚴經決疑》、《正法念處經偈釋》、《密乘契經》、《楞伽經決疑》、《圓覺經偈釋與禪頌》、《般若學疏義》、《大般若經要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