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千佛山系『灑脫人生』講壇 ──灑脫人生.自在生活(3)

    工作時,忙中有錯,全在事先的籌劃不夠周密;行事時,少了一分沉穩,多了一分性急;若能於佛法中,修得一分「靜慮」,則工作再忙,亦能順順利利。

  • 文:單德興出處:特別講座期數:396期2024年03月

2023千佛山系『灑脫人生』講壇 ──灑脫人生.自在生活(3)
/單德興

 

籌劃與執行

要避免「忙∕茫∕盲∕莽」的窘境,最好事前能平心靜氣縝密籌劃,執行過程中再視情況適時調整,以期達成既定的目標。談到工作,老和尚有底下的開示:

 

工作時,忙中有錯,全在事先的籌劃不夠周密;行事時,少了一分沉穩,多了一分性急;若能於佛法中,修得一分「靜慮」,則工作再忙,亦能順順利利。

(《白雲禪師清淨般若》,頁124)

 

現場有不少年輕朋友和在學生,我就談談日常生活中比較實際的事,供各位參考。首先是職業與志業。如果你的職業與志業吻合,職場與人生目標匹配,那當然最好,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累積未來目標的資糧。如果無法完全配合,最好要培養出專業的能力、穩定的人格以及終身學習的態度,在貢獻於職場與社會的同時,取得合理的報酬,肩負起個人與家庭責任,再看機緣發展興趣,確定目標,投入志業。因此建議及早規劃,像是分為短程(一日至三個月)、中程(三至五年)、長程(十至二十年)與終生,以終生的規劃為大目標,其他不同時程的規劃則是人生不同階段要完成的中、小目標,可隨時依據不同的環境與條件適度調整。不要以為十年、二十年距離遙遠,其實時光飛逝,轉瞬即過。不妨寫封信給二十年後的自己,想像自己那時的光景。二十年後再寫信給年輕時的自己,感謝由於自己先前的努力,而成為目前這個樣子。當然,另一種可能的情況是,二十年後回顧,覺得沒有好好努力,錯失機會,虛度光陰,辜負自己。那就太可惜了。

 

如果知道哪些事情有益,條件許可的話,最好當下就開始。有時我問朋友或同事要不要練禪修或太極拳?他們會覺得為時已晚。我就請他們把時間拉長來看,當今國人平均壽命八十歲,如果現在開始,到那時候就累積了四、五十年的功力。因此,Its never too early to start and 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開始總不嫌早,學習總不嫌遲。

 

在規劃時要講求方法,底下幾點提供各位參考。

 

    事前計畫/隨緣變化

常言道,「計畫趕不上變化」,在執行過程中難免會有無常變化,出現預料不到的變數與狀況,儘管如此,有計畫總比沒計畫好,可以隨順因緣加以調整,不致像毫無計畫那般倉皇應變。因此,在計畫時不可能、也不需要鉅細靡遺,宜預留空間,保持彈性,以順應隨時發展中的情勢。

 

    設定時限,避免拖延

為了掌握時程,評量成效,避免拖延,在計畫時要設定合理時限,一方面激勵自己把握時間,努力執行,另一方面依照現實條件靈活調整,尤其是需時較長的人格發展與能力培養,更不宜拖延,惟有堅實的能力、妥善的規劃與確實的執行,才能立下可大可久的基礎。

 

    大事化小,分段執行

「大事化小」的觀念類似「分期付款」,把大計畫切割為幾個小計畫,分段執行,比較容易掌握具體目標,看到明顯成效,發揮自我激勵的作用,不致因為目標看似巨大,而眼前進展相形之下顯得微不足道,覺得成功遙遙無期,影響士氣,降低效率,甚至打退堂鼓。如此分段完成大計畫,有如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然而這裡的「無」是把計畫執行完畢的「無」,而不是束手無策、一事無成的「無」。

 

    積少成多,善用零碎

與前項密切相關的就是積少成多,善用零碎,一點一滴累積成果。晉朝陶侃(259-334)有善用竹頭木屑的美談,完全符合當今資源回收再利用的觀念。其他像是運用零碎時間自我充實。以往講求利用零碎時間讀書、做事,現在手機很方便,大家一有空,哪怕只是等車的兩、三分鐘空檔,都會取出手機,但所看的訊息是否有助於人際的溝通、事物的了解、知識的增長、心性的提昇,或者只是殺時間,甚至傳播八卦?我個人習慣隨身帶一本書,有空時先瀏覽手機,避免遺漏急事或要事,接著就取出書來看,等車、坐車、候診時都如此,既可打發時間,不會覺得枯等久候,而且每隔一陣子就能讀完一本書,多少有些成就感。

 

    利用工具,自我檢視 檢討改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在科技發達,有許多方便的應用程式可協助提昇效率。就時間掌握方面,像是追蹤、查核各項活動的應用軟體Activities Tracke「活動記錄器」,可以精準記錄並精確了解自己在不同活動各花了多少時間,加以評估,進行必要的調整,以提高時效∕實效,避免在不知不覺中虛擲時間。另外像是 Pomodoro Technique「蕃茄時間管理法」,這種時間管理法的根據是:人類的專注力為25分鐘,超過這時間專注力和效率就會降低,因此它的設計以25分鐘為準,時間到了會以音響提醒,可以休息五或十分鐘。與其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東摸摸西摸摸,製造忙碌的假相,自欺欺人,還不如在設定時間內專心處理一件事,之後就短時間休息,不但效率更高,而且作息平衡,對健康也好。這些都是時下方便的工具,可依照個人需求善加利用與調整。像我專注的時間較長,寫文章時25分鐘對我來說太短了,以前往往忽視音響提示,繼續工作。現在年紀較大,體力不如前,再加上久坐傷身,就儘量在音響提醒時把工作暫時告一段落,離開電腦,活動一下,再回來繼續工作。

 

輕重緩急  善加取捨

現代人非常忙碌,計畫很多,因此要有一定的原則、態度與方法。我偶爾會看一些有關工作與時間管理的書,看能不能學到一些撇步,這些書各有特色,但原則相近。我個人的心得是,既然計畫眾多,事情做不完,就要學會分辨輕重緩急,依重要性與緊急性加以區分:第一優先為重要且緊急的事,必須立即處理;其次為緊急但不重要的事,處理完便了結;第三為重要而不緊急的事,這類事平時有空就可漸漸處理,慢慢累積;第四是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可以留待最後,說不定到時已經不必處理了。事情的輕重緩急可能隨著主客觀因素而改變,每隔一段時間加以調整,目標是在有限時間內完成重要的事。我也依照這個原則在手機日曆上列出待辦清單(To-Do List)與備忘事項,每天早上檢視,晚上寫完日記後調整。這樣每天都知道要做些什麼事,不致遺漏。

 

由於時間有限,事情紛來沓至,要把有限的時間用來做重要的事,因此心境上要有取有捨,拿得起放得下,外界的邀約如果判斷難以履行,寧可婉謝,也不要承諾之後草草了事,對雙方都不好。婉謝的同時可推薦其他(更)適合的人選,把機會讓給有能力的人。至於答應的事,就依輕重緩急安排時程,做事時專注一心一境,全神貫注,見人時珍惜一期一會,廣結善緣。另外,心境上要維持平和,技術上則運用巧勁,不耗費不必要的氣力,達到我所謂的「節能減『嘆』」,也就是節省自己的能量,減少抱怨與嘆息,因為氣嘆多了傷元氣、也有損士氣。

 

增能培力 勞者多能

人的精神氣力不可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此要把握時機增能培力(“empowerment”),補充身、心、靈能量,好走更長遠的路。人生之路漫長,職場與家庭的時間也漫長,在面對生命的馬拉松時,可以運用一些觀念來為自己加油打氣。聖嚴法師說:「奉獻即是修行,安心即是成就」,把禪法融入生命。我們在家居士也可以說:「工作即是修行,安心即是成就」,勉勵自己在職場與日常中用功,隨時隨地留意自己的心,把心看顧好,保持平穩安定的狀態,心平氣和地對待人、智慧善巧地處理事。

 

我們雖然有希望、有計畫,但許多事情並不是依照個人主觀的意願就能辦成,甚至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遇到逆境與不如意,卻又無法逃避時,抱怨無補於事,這時不妨跟自己說,「功課(又)來了」,在因緣允許的範圍內努力做好功課。即使不如己意或不如人意,但努力的過程與經驗本身就是收獲,可做為後來為人處事的借鏡。就像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所說的, “What does no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那些殺不死你的,會使你更強大」;或者所謂的「泥多佛大」:煩惱愈多,克服之後的成就也就愈大;難事愈多,處理的能力也就愈強。常言道「能者多勞」,是肯定與鼓勵的話。我認為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能」與「勞」的關係,而主張「勞者多能」,因為只要勞動辦事,能力就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出來,而且可以經一事、長一智,累積經驗與智慧。

 

有些話看似老生常談,卻是前人累積的智慧。我的自我期許是「終身學習,敬業樂群,一期一會,廣結善緣」,在職場上如此,生活上也如此,這次接受邀請前來演講,也是抱持這樣的態度,不但把握機會與人結緣,而且在準備過程中既整理歸納,溫故知新,也探索新知,拓展視野,也期待在與各位分享與互動的過程中,互利互益,彼此期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