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半百迷糊的人生

    面臨切身痛徹中,極度駭怕死神,隨時撒佈羅網。枷鎖牢套在即,驚魂動魄的經歷,未曾有過。保命怕死,是從未有過的親身體驗;面臨這個黑潮期,才真實覺受到生命的珍貴。若時刻到了,真的要上路的話,也沒什麽好可怕的;只是會往哪裡去?才是令人擔心懼怕的癥結所在。

  • 文:蓮燈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98期2024年05月

雜談半百迷糊的人生
/蓮燈

 

緣起~

約半年之前,蒙恕師父叮囑,微不足「道」的我,是否能夠提供生平點滴,供雜誌編採揀目。聞後奉以:人微言輕,不明法義,乏善可陳,當不宜從之。

恕師父以平靜的心,曉析分享之趣,及略以期盼之意,端視著我。最後,只能扯著頭皮,同意為之;好事一樁,毋庸置疑的。

 

溯想退休後,迅即脫離電腦文案,思維與書寫能力,正逐漸地在退化中。

自忖退休了,理當好好欣賞,研讀老禪師的精典著作;行有餘力,隨機隨緣到菩提寺,圖個片許清淨,是何等逍遙自在!哪知,退休後的一年半載內,身生巨變,肝腫瘤三公分矣!莫名之情,溢於言表。在職時,定期的腹部超音波檢查,向來安然。何以上半年度,一切正常下,下半年竟悄來,令人不安的訊息!

 

面臨切身痛徹中,極度駭怕死神,隨時撒佈羅網。枷鎖牢套在即,驚魂動魄的經歷,未曾有過。保命怕死,是從未有過的親身體驗;面臨這個黑潮期,才真實覺受到生命的珍貴。若時刻到了,真的要上路的話,也沒什麽好可怕的;只是會往哪裡去?才是令人擔心懼怕的癥結所在。

 

但盡人事,聽天命,自觀面對。本能的予以正能量的思維模式,挹注積極、安和、澄淨的氛圍心念,餘非所問!本著感恩的心,感謝一切諸有緣,溫馨的關懷幫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菩提。近期,師父再詢何時訪談,或自述撰寫些典故分享,吾尚游移不定。惟當下念頭一轉,我這拖拉消沈的非善種性,得藉此機緣奮發,俾以革除之;試想千載難逢,果再誤之,恐萬劫不復矣!爰欣然前趨應允。

 

花絮的童年~

回顧今生,溯自源頭,出生於高雄縣橋頭鄉九甲圍村。村庄外圍有一座三山國王廟,是村民心靈寄託所在,也是孩童玩耍、歡聚的地方。廟、廟埕、榕樹,就是當時的休憩空間;成排的榕樹,沿著廣場前的溝渠而立,渠水迤邐環抱廟埕,順溪流而去,諸般景象,記憶猶新。

 

沒有電視的年代,農村生活娛樂,僅有定期的廟會,每月犒賞王爺兵眾(客烱-台語音)及還願酬謝王爺公的布袋戲、歌仔戲等,穿插其間;村民生活在勤奮、希望、任勞、知足的日子裡。上小學後,我少去廟埕了;但逢春節期間,攤商人潮,熙來攘往,必定前往遛躂,置身於節慶的歡樂中。

 

今問:童年初始,經常進出王爺廟府,何以王爺公的威凜、慈悲,敝人無感?是年幼無心、無知,無法召感神靈,抑或本命與神道,宿世無緣的現象!?

 

遙遠的寺緣~

1960年代,在本島臨近的沿海地區鄉鎮間,幾乎是看不到佛教寺院的。青少年時,僅知鄕里方圓十里內,有高雄楠梓慈雲寺、大社觀音山大覺寺,及大崗山寺庵外;時佛光山尚處擴展初期,元亨寺及高雄佛教講堂等,都是遙不可及的;遑論外縣市佛寺。

 

年少僅知寺院是出家師父常住之處,餘皆不明,故未生探索趣。心底的佛寺,如同高山的杉林檜木,縱是耀眼高偉,與眾不同的大樹,亦未曾佇足禮眺欣賞。只知大樹下,是乘涼的好地方,知覺佛寺建築外觀,有別於道教廟宇,其空間寬廣,彌漫著清淨莊嚴的氛圍,得此印象罷!

 

首次與寺院結緣,肇於小學6年級遠足活動。首搭火車到新營,再轉乘陸軍卡車,前往關仔嶺登山口。抵達山麓,高聳的階梯映入眼簾,傾扶在山坡上。小伙子久坐難耐,藉此伸展腰腿,不多想,二步併一步,奮力蹬腿拾級而上,可真是名符其實的遠足啊!(高遠始於足下,今了然,遲暮矣!)

 

登階到頂,大仙寺在前,當時,是否入寺一遊,完全沒印象。時代久遠,少了照片可查。遠足目的地是水火洞(水火同源),還是碧雲寺,同樣一片空白。

唯一,歷歷在目,清晰可見的是,生平首遭走在蜿蜒的山路上,延著佈滿著蒼翠林木的山壁健行;踩行碾輾的碎石路上,巔行復行行;一路上,清澈山泉順著地勢,淙淙澗水入心甜;中途停留腳步,蹲身捧水而飲,初獲甘露,清涼舒暢,腳步輕快許多。這諸般情景,至今,仍紮實清晰地,牢記在心田中。

 

因為是生平第一次的遠足健行,是小學生時代之旅;又伴隨坐火車、乘軍車,都是初體驗,深植我心。今得隨興叫唱:「遠足步山巔,悠遊登高遠,手捧甘泉水,歡喜在雲間。」行筆至此,仰望初冬星月,驀然回首,年少無憂高懸的歲月,倏忽擦身已半百;錯過了!

錯、錯、錯!徒留錯失的無奈,錯失聆賞老和尚諄諄教誨、如沐春風的良機因緣的扼腕!

 

從遠足景點推論,小屁孩當時,應該是曾進入碧雲寺東張西望,故而結下善緣的種子因吧!時今,話當年,以「大樹下乘涼」為契機;碧雲寺這棵大樹,當時正值白雲老禪師撒播法種,安身慧命的阿蘭若;老和尚刻正駐錫,精勤深耕,教育僧才。逢此回顧,許是當時躬逢其盛,登遊伽藍聖地,結了正法之緣。再者,欣逢在那期間,吾曾在老禪師穿梭的那條山路上,蹣跚行著。自解:今生須風塵僕僕的,追尋老禪師的腳步走;是否象徵著菩提大道,從此開啟正向因緣呢?!

 

碧雲寺是小學時期遇到的因緣,到了讀高職補校時,才有機緣悠遊佛光山、大崗山。1978年於服役演訓期間,曾駐紮斗六梅林營區,基地利之便,到了百年古剎湖山岩,尋幽攬勝。門外漢,喜歡遠離塵囂的古剎,寂靜的天籟充盈於心;佛菩薩清淨、莊嚴的法相,令我摒息、專注輕安。惟此後因緣中輟,古剎尋訪的悸動,已漂漂漂,不知流向何方。

 

半工半讀的年華~

讀國中時,年少無知,不懂珍惜時光,不知書中自有黃金屋,學習期間迷於漫畫,致功課一落千丈。國一暑修,欲自願留級,俾重新打好英數基礎;復思國民義務教育,再沒有留級制度了。降級的想法,未向父親提起,念頭一放,接受事實,成有名無實的空心菜。

 

國中畢業後,無機緣再受正規教育,事隔一年方進補校;於退伍後,再讀夜二專,接受機械工程基礎教育的熏習。成年了,才知努力專注學習,遲矣!但路還是要走,那是真實的求學心態,幸而在功課中,找回了自信。於15歲所立的小志向,歷經13載,方有小成。即1984年,通過公司內部升遷轉類甄試,自此列為白領上班族,而不再從事輪班工作;那是生命中,顯著的改變,別具意義。迄今,非常懷念,那段充實兢業,刻苦銘心的日子。是因、是緣,是自然!

 

國中畢業當年,正遊移不定,是否就讀正修工專時,適逢台糖公司各總廠,同步招考鐵道技術生,以初、國中生畢業資格,為招考對象。逢機遇,父親責成報名應試。幸蒙皇天,恩澤賜臨,15歲的應屆生,成為台糖公司的準員工,在高雄糖廠鐵道課見習內燃機車駕駛與維修。每年12月至翌年4月,是糖廠開工製糖期。鐵道課機務股,負責原料甘蔗、砂糖、肥料、蔗渣、濾泥等調度載運。技術生養成期,是快活的日子。隨車見習,只要熟識南北線及鐵道支線沿途坡段、彎線、平交道等路況,即可輕鬆上手,樂在工作中,得適時欣賞周遭景物;好個少年不識愁滋味。

 

在12年的行車生涯中,慶幸,從未發生重大的意外事故。在動盪的青春歲月裡,能夠永保安康、順利的在鐵道職場上,完美劃下休止符,是幸褔的感念!感懷一切諸有情的恩光及菩薩的照持。

 

昏忽的法緣~

1985年7月奉派至台糖新營副產加工廠後,得就近到新營文化中心觀賞藝文活動,那是打發時間的休閒處。某日在文化中心圖書室,隨興撥動各類圖書出版目錄的檢索卡片時,觀《雲水悠悠》乍現時,吾為之驚艷蹦跳;那是瞬間的想像連結的觸動,致我迫不及待的填寫借書單,捧回閱讀!動人的傳記,悠遠高藐,引人入勝。心裏烙印著書中主角,好生敬仰這位修行比丘;深刻嚮往著,有朝一日得幸遇之。

 

惟心靈之光,曇花一現。隨著家庭、職場等世俗現象,不斷撥弄,追逐市井美夢;致一直框住於理想生活及妄想的模式中;除了養家糊口,日常上班外,安知六道輪迴、五戒十善、苦集滅道等,真理實相,亟待吾人聞思修。如此迷糊的,在人生宦海裡漂浮著,直到1999年,有緣到了菩提寺。這才讓我想到,在新營工作,計14年光陰 ,正逢青壯年華(29~43歲);是學佛、信佛的最佳時期。我卻晃悠而過,正知正見的法緣,一直未能值遇,致惡業日顯,善業未發,平白流失寶貴的歲月。

 

走訪菩提寺,是應蓮友邀約;對千佛山的主體規模及寺之建築群,毫無概念。

只記得在目前齋堂入口角落,有書架放置結緣書刊;吾見獵心喜,趨近尋寶,獲得一本「感應奇異錄」閱之,才知道「雲水悠悠」的主人翁,近在眼前,已在菩提寺開創千佛山宏法利生。驚覺之餘,感慨萬千,這又是10多年的錯過啊!頓覺昏忽迷糊,昏呼不應!個人罪業深重,欠缺法緣的眷顧與洗禮。友人接觸宗派面廣,於某因緣中,曾聞某善知識大德告之:白雲老禪師,是真實修行的老和尚,是德養高隆的大菩薩...。故蒙其邀約到菩提寺,認識環境,為未來際,有個好依賴的善知識,作為向佛皈依的導師。

 

惟匆忙往返,無緣覲見老禪師,悵然若失!蓋當時,個人思維意念上,正處依賴導正的階段,渴望禪堂的棒喝鞭策。無奈業障深重,無緣見到千佛山大家長;下山而去,又回到塵勞的深淵;懈怠成性,好逸惡勞成流,致蓮心凋黃矣!

 

皈依處~

承上,對佛法的認識,一直停留在初始狀態,法緣停頓了。直到2005年底,總公司由台北南遷至台南生產路,於安頓整理桌上電腦時,順手瀏覽千佛山網頁。才突然想起,菩提寺近在咫尺。離開太久了,下定決心,尋依安頓身心的法緣!

 

因緣許是而生,週日上佛學班,薰習法義。年度的法會,也盡情禮讚拜懺。以增長福慧為動力,在「我思故我在」的假有裡,樂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老和尚行護摩大法會及2009年啟建「健達羯羅多曼陀羅香華供養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大法會」時,得以恭逢盛會,見諸天王、護法菩薩,於夜晚時,蒞臨法會壇場及菩提寺之跡。在在處處,透過數位相機拍攝,顯現出空間中布滿了,不可思議的多重環圈色彩圖像。這是老禪師的德養崇隆,感召諸天,聚臨人間。見千百信眾,歡喜虔敬的沐浴於法雨甘露中,是百年難得的大世紀事蹟。盛會之下,自覺形慚,感歎此身今生,恭逢聽聞老禪師說法演講的場次有限。是迷糊了,還是環境因緣使然呢?

 

悲欣之餘,只唯一的一次良機,承老禪師慈悲,方有機緣恭聞示諭。2007年一月,某週日佛學班,力邀內人與二小,到菩提寺靜心;課中我溜出教室,想去探查老和尚,是否在知客室等待有緣。當時見老和尚正與二位師父談話,心生歡喜;即刻齊聚家人,往知客室拜見老和尚。這圖見個面,就是有緣的造作心識,一直在波動著;想必老和尚內察到,那強烈的渴望波率,而如如不動,安坐椅上。何其有幸,得凝神摒息,聆聽老禪師通達無礙的智慧法語!百年難得一會,因所學無方,見識淺薄,不知請益之門;寶山現前,卻無頭無腦,使不上力,空手而回。

 

當時請益,小女未來上大學,適合選讀哪系?

老禪師曰:創意是未來產業的趨向,熱門的焦點。

 

此話一出,驚呆之餘,欽讚他獨到的見識與廣度。可想而知,師父不只精通法義;人世間,錯綜復雜的動脈,亦掌握到最新而完整的資訊;實質是個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十足全方位的大善知識,令人欽佩禮讚!。

 

覺醒~

初上菩提寺佛學班,持續熏習二學年,雖無法領會把握法義,但氣場相應,深覺千佛山,是能依賴寄託的伽藍聖地,是學習正知正見、陪養福慧的好環境。本當持續依持法義,如理如實做個老實的自度者。

 

然礙於世俗心強固,求知慾尚旺,在52歲之年,栽進中正大學法律系碩士再職專班研修。當時,值壯年期,身心安泰,自認年輕;且因工作常涉及法規,而衍生探求法學之趣。再則在職終生學習,提升工作能力,開拓視野,是自我鞭策的人生規劃。惟回想,當年擬研讀在職專班的計畫,為何未向老禪師求解惑呢?今退休閒逸,回想當時決定再進修,是妄念所迷;美其名上進,博得同事欽羨的心。但累計四年的週六、日時光,實相上是虛耗了,轉眼已過15年矣!回顧所花精力心血及時間與事實上所得成果,是不成比例的。如果當時,將精力專注於持研佛法要義,深入經典實修;或許,就不會有目前佈滿著燃眉之急的憂怖心。

 

常言得失相伴,學位完成後,於法務室奉獻十年心力;無形中,精神慧命,卻逐漸地流失而不覺。研究所耗四年時光,正好是老禪師在娑婆世界,末後的珍貴時光,我未能把握!同樣是四年的精進,如果代以經藏之研習,想當然爾,今之福慧,非可同日而語!

 

值此,平靜回顧今生種種過失,罣執癡迷,仍在五蘊六塵裡打滾不停。心盲意亂,迷失本性 ,似失根的蘭花,終將凋亡沉淪。自省牢記教訓,放下一切,依教奉行,如實揭起六度波羅蜜願行。爾當筆直前進,不再蹉跎餘命,欲之何處?心中自有遠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