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24期 2008年 4月刊
因為禪宗最怕就是在文字上面去分別計較執著,這是它的重點,所以談實相無相,它的關鍵性就在這裡。
因為禪宗最怕就是在文字上面去分別計較執著,這是它的重點,所以談實相無相,它的關鍵性就在這裡。通常一般學佛的人,甚至學有專長的人,往往他的執著,在他的分別心之下,計較得更厲害,為什麼?一開口就是:「經典怎麼說……」。研究這一問題,分別起因於「有」,如果沒有「有」,就不可能分別。如果以禪宗的特色而言,這是「有」跟「無」的關係,禪宗的特色,所謂妙就妙在一個「無」字;教,幾乎都是從「有」上面下功夫。禪並不捨棄「有」,而是要怎麼去認識、了解而能突破,突破之後,顯現的另外一種境界,稱之為「無」。所以我常告訴大家說「無」不是沒有,「無」是從「有」的認識了解突破之後,顯現的另外一種現象,也就是“實相無相"。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通常人都少不了自我意識,可以說人人都有自我意識,因為有自我意識,就會起分別心,因為起分別心,就會計較、執著。如果我們想喝一杯好茶,目前飲料有很多是茶做出來的,用來止渴的茶飲料很方便,可是要品茗的話,這之中可以發現什麼?必須是現泡、現喝才能品味,這種現泡現喝的品味,就絕不同於口渴,要馬上喝茶來止渴;所以實相的實用性跟無相的突破性,最大的差別也就在這裡,就以茶而言,當冷的飲料來喝,或者是現泡現喝當成品茗的方式;那就很容易發現"實相無相"究竟說什麼?「有」是什麼?「無」是什麼?給大家一點點思考的時間,想想我剛剛講的這一段,「禪」要思考的。
(大家思考中……)
你們想到什麼沒有?我們知道茶就是實相,實有相,為什麼說茶就是實有相?茶做為飲料,不問熱茶、冷茶都是茶,並不表示熱茶就是無相,熱茶還是有相,一個實有相,熱茶冷茶都是實有相,喝的時候就有差別。那你們就應該體會到,熱茶、冷茶,誰去喝?誰去分別?誰去計較執著?這中間一定要有一個「我」,如果你只是就知見上去看,把自己那個「我」放在一邊的話,就無所謂實相無相了。所以說佛法是對人說的,對人的那個「我」而說,如果我們不能把握這一點,忘了那個「我」的話,我在這裡講一大堆沒有用。實有相一定是中間有一個「我」,才有實有相,如果中間沒有這個「我」,就沒有實有相。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現在外面來了一位客人,要找我們裡面的常住,這個人絕不是找大家,一定是找某一個人,是某一個「我」找某一個「我」。可是任何一個我,都會產生一種分別,什麼分別?比如說你之前與這個人用手機,或用書信、用電子郵件做過連絡,他今天要來這裡,那這個「我」就能肯定,那位客人要找哪一個「我」。如果只是說有一個人要找裡面的人,找誰?那是「無明」,那就談不上所謂的實有相。所以不管你說什麼,這個「我」不標出來,幾乎都是虛妄的。什麼冷茶熱茶?冷茶熱茶跟我有什麼關係啊?口渴,我希望冷茶。為什麼?喝熱茶!?我已經夠渴夠熱,還要去喝熱茶!?都會起分別計較執著,不管是哪一方面。
所以說「人」都會有分別,起分別心之後,都會有計較執著,問題是說分別什麼,肯定要有一個實有相,沒有一個實有相,就不能起分別。可見不只是禪宗是如此,談實相,在佛教裡面,如果離開了實相,就沒有佛法可說。所以我們有很多學佛多少年,不管學什麼法門,都是以一個什麼心態呢,"否定、排斥、逃避"的方式去害怕實有相。
比如說我們學佛的人,在家有在家的戒律,出家有出家的戒律,可是基本的大戒──五戒都是相同的;假使我們走到菜市場,如果我們看到菜市場有賣雞魚鴨肉的地方,一定是不敢接近,這裡面分別什麼、計較、執著什麼?就怕別人生懷疑,懷疑我到這個市場來幹什麼,「大概這個人吃魚吃肉吧!」就會有這種分別意識,有計較執著的這種心態。我所知道的,很多出家的或者在家受過戒的,一到市場,如果魚肉攤子擺在進口的地方,百分之八十以上,他都會遲疑;如果有兩條路,他一定繞走另一條路,不經過魚肉的攤販,這就是在害怕逃避否定,為什麼?自我分別在計較什麼、在執著什麼!「實有相」──賣雞魚鴨肉的在市場裡,賣蔬菜水果的也在市場裡,你的目的是到市場買你自己所需要的東西,為什麼要去在意那些你不需要的東西?「因為害怕人家講閑話」!
過去在大陸有一個有名的妙善禪師,一般稱之為金山活佛。他到市場裡看到雞魚鴨肉的攤子,他走得特別慢,一邊走一邊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時候你們起的意念是什麼?你們可能說:「他是在超度牠們」,那你就錯了。一般佛教徒會用這種方式去看他,認為他在那裡慢慢走,就是去超度那些被殺的雞魚鴨豬羊牛,那就未免把自己看得太高,“哦!金山活佛真是一位活佛”。遇到這種環境,一般人唸阿彌陀佛、唸往生咒,我告訴你,那只是告訴別人「我不是來買雞魚鴨肉的」,如此而已;真正修行辦道的人,他起的心念應該是「好可憐!」過去這些有情眾生不知道因果,做了很多不應該的事,才會受這種果報,那應該是說「警覺自己」。
可是大部份的佛教徒,甚至有的會去問出家師父:「在家的如果經過這些地方,該怎麼辦?」「那你唸往生咒啊,幫牠往生啊!」那叫做胡說八道,你有那麼大的本事啊?應該要把它當成一個警惕。所以我們在現實的環境中間,有許許多多不同的實有相,明明可以從中間引發自己的意念,趨向菩提。結果不是,結果認為自己很有修養了,在那裡去超度牠們,同樣生起的意念,它的結果差距是太大太大了。什麼叫做"實相無相"?因為在面前,他所看到的是雞魚鴨肉,這是實有相,要怎麼樣進入無相的境界?不是叫你去唸阿彌陀佛、唸往生咒去超度牠(那就表示你是執著於這一些),而是要拿這一些「他們過去世不知道因果,做了很多違背因果的事,而現在受報」,回想一下自己,就會引發你的菩提心,引發你的道心。什麼叫做"實相無相"?從實相上面去分別、計較、執著,在這個程序上沒有錯、都一樣,可是他的內容不相同,一個是自我意識,一個是菩提道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