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紀淑文出處:人物採訪期數:403期2024年10月
「我、愛什麼?我恨、為什麼恨?我喜歡,喜歡多久,執著有我,不過是一份強烈的自我意識,分別定位於貪欲之心,瞋恚之心,愚癡之心的計較與執著!」
人物採訪 成為最好的自己-談淺淺地成長
受訪/紀淑文
整理/編輯部
一、 移民與出國念書
升國二那年(西元1978),舉家移民阿根廷,未曾想會再移居回國的我,內心欣喜以為就此不再有聯考壓力,殊不知家人因緣境造作先後回台,獨留我與小弟二人在阿根廷首都定居就學,那段日子除課業外亦肩負起照顧弟弟的生活起居,儼然像個小大人,獨立與責任感的生命態度也就在那時養成。原以為生命安排就此定位,沒想到兩年後生命再次輪轉。移民美國成了泡影,因為移居美國表哥的一句話:「若不是媽媽(我的大姑媽)礙於面子問題,我爬也要爬回台灣。」處於無發言權的我,只好悻悻然地被安排回國,重新回到國二就讀,拾起課本卻再也回不去曾經拿獎學金認真學習的過往。
畢業後為了圓夢,想再次開拓視野,極力爭取到父親支持遠赴英國就學,內心雀躍不已。出行前一星期,感覺母親對於我將離家無動於衷。唉,我們的關係還是顯得有點疏離。正當心中如此想時,突然發現母親偷偷地落淚,並輕聲祝福我:「出門在外要好好照顧自己!」她慢悠悠地說著,我也輕聲回應:「嗯!」那一刻,感受到遺失母親多年的愛,過去對她的認知彷彿瞬間煙消雲散;是我的不成熟遮蔽雙眼,幸好及時止損內耗。多年來,我以為這份親情已淡薄,其實一切無礙真實的流動,這份感情一直都在。殊不知爾後,滄海桑田,物換星移,只好放棄學程提早回國就業。
二、童年往事
父母親的童年是在日本統治時期度過的,躲避空襲幾乎成為日常。聽母親描述那段貧困的生活,內心油然覺得自己何其幸運,能生在物質生活不虞匱乏的家庭,是何其有幸啊!偶時,莫名挨罰,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的悶虧又算得上什麼?我雖汲汲營營想在課業拿出亮眼成績,卻都被母親無視的忽略。在這個家中,品行好壞被看得比學業成績更為重要。家中只要有人犯錯,通常都是兄弟姐妹連坐挨罰,父親的慈愛與母親的嚴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記憶中,讀小學前的日子,母親對我非常疼愛,我曾度過一段幸福的時光;母親說我出生後,家庭經濟日漸寬裕,眾多孩子中我得到的關愛最多。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又發生了一件事,我們的關係變得疏離,仿佛一隻歌唱荒腔走板的鳥兒,所有的節拍都亂了、亂了。但後來漸漸能體諒母親的難處,在那個年代推廣三個孩子恰恰好,若不是二哥在三歲時患上小兒麻痺,母親想再添一個兒子,無奈我的出生,改變了她的計畫。這些話母親常掛在嘴邊,未曾想這些話竟在我心中刻下深深的烙痕。我努力在人前表現堅強,渴望被認可、被接納。小時候,當外人稱讚我乖巧時,母親總是淡淡地回應:「不哭就算乖。」即便不經意的一句玩笑話說「我是撿來的」,也總能讓我傷懷許久。幸好,我生性樂觀,興趣廣泛,樂於學習,自立自強,加上課業從未讓父母操心,深得師長的疼愛。
這樣的一個我,行過漫漫人間,也曾追逐泡影,也曾憂傷悔恨,但是總有一股正面的思惟充塞我心,目光總是往前看。我那時還沒學佛,可是常看心理學與勵志的書。後來親近千佛山,讀了老和尚的法語,深感生命如晴空飄忽的流雲,原來我們的五蘊中有「花好月圓」,也有「花殘與月缺」,人生多麼奇幻多變呵!
老和尚《禪的語絲》〈二七八則〉云:
「人生,像個多色而脆弱的汽球,亦如含蘊的七情六欲;一旦際遇任何機緣的相應,總是遭受不能自制的危險;剎那間,措手無策,落個殘傷敗壞的下場。」
三、進千佛山協會
曾有幾次經過般若寺山門口不得其門而入,就在100年的9月某日,因工作面臨瓶頸,心情鬱悶的騎車再度來到般若寺,偶見二樓三寶殿外李居士正在午休,當時彷若一片曙光迎面而來。在引薦下見到住持靈師父時,雙眼即不聽使喚地嘩啦啦淚如雨下。爾後,只要有時間就往般若寺跑以求心理慰藉。
走進千佛山時老和尚已圓寂,雖未曾親眼見過老和尚,卻彷如似曾在哪見過一般。當般若寺展示中心需要一位義工,擔負整理老和尚書籍的義工,即自告奮勇承擔要務,未曾想當晚即夢見老和尚對著我笑,什麼話也沒說。那時,只要有做義工機會就與同修義不容辭地承接,殊不知當義工也有所錯……;錯在不懂拒絕,也錯在做義工不知輕重。或許是時候離開,就像離開慈濟與中台一樣。或許福報深厚,在協會缺人時被覺師父叫回來,從管理會籍系統再承接總務工作。在協會四年時,遇到一個緣境,索性進修讀研究所,可能是緣境造就考驗,加上身體健康亮起紅燈且心繫論文的完成就離開了。
沒想到隔了四年,寂師父招手要我回來承接活動企劃,很感恩回來的是時候!因為這時母親走了,我的個性如果沒回千佛山,不知怎樣處理她的後事,非常感恩惟師父及諸多師父們的協助,讓我了無牽掛的順利完成母親後事。回想當時父親離開的契機,是引我入佛門並皈依,二次參加禪七活動,對佛學有更深的參究。這會兒母親走了,我更學會感恩,跟著師父誦經,把一件件煩惱放下,過程雖痛但釋然。七月再次卸下職務,寂師父問我功成身退?階段性完成任務後就該放下,我淡然地回應。告別人事糾纏,沒有是非對錯,隨緣自在。我這人個性上熱心過頭,話語中常得罪人而不自知,不過慢慢的學會覺察,瞭解要勸告別人,自己得有修養,週遭的人事氣氛才會慢慢改變。事情來了就去面對,學佛後更了解「是非對錯」的本質,以下這則老和尚的法語對我來說就像一記警鐘。
《白雲老禪師》的〈佛陀教法之最〉:
「摧折我慢───
行者最忌我見和憍慢,因為那就是強烈的,感性的自我意識;學佛行者,必須摧折我慢之心,當於佛法僧及一切眾生之前,以謙虛恭敬的態度,而表現內在的誠心誠意。」
四、成家立業
有人說我有佛緣,年輕時曾有出家之念,直到遇見了同修,他性格溫和,我們相親後僅半年便成家。婚後的考驗更為深刻,讓我學會了忍耐、包容與愛。剛開始,婆媳之間的磨合不易,婆家對我有所保留與隔閡。我提醒自己要以慈悲心面對,用時間證明真心。
隨著歲月的累積與經營,婆婆漸漸看到我的用心,接納了我這個外來的媳婦。這其中經歷的酸甜苦辣,只有我自己最清楚。現如今,婆婆健康亮起紅燈,大小姑協助著照料婆婆的一切,真是萬分感謝!婚姻的成長,不僅是愛情的延續,更是心靈的修行。人生處處有考驗,唯有放下自我、成就他人,才能找到真正的平靜與幸福。
正如一位作家所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切我學會以平常心看待,因為在這世間,是非糾葛都有其因果,每個人有自己的福報;令人欣慰的是,兩個女兒貼心懂事,一家人健康和樂,這才是我最大的福氣,其他又何必多求呢?
欲望人人都有,可是冤家宜解不宜結,由於童年與父母相處的經驗,我常思索:「人是在什麼時候,因為微小事件的發生,從此成為對立兩端的?」自小於「苦」,就是最好的磨練,每逢遇到逆境,我會發揮生命的韌性,學著看破、放下,於己於他都要能找到出口。深知緣境是來幫我們修行的,而我們是自己的治癒者,一個人的幸福大多跟自己有關,所謂打造人生的幸福力,不斷超越自己,凡事不妨多想想!佛法說的轉念,換個不同角度,也許你會看到許多在忙碌急促的過程中,自己也有一些疏忽之處。這就是成長吧!需要在現實生活中思考、感受、迂迴碰撞,讓自己生命的格局增廣、提昇。如此,歷經時間就會打磨出剔透的光澤,萬一執念太深,不妨去讀一讀老和尚的法語,觀照自己的心吧!例如這則──
「我、愛什麼?我恨、為什麼恨?我喜歡,喜歡多久,執著有我,不過是一份強烈的自我意識,分別定位於貪欲之心,瞋恚之心,愚癡之心的計較與執著!」(圓覺之道dvd,第九集):
五、結語
穿透繁囂的紅塵,彷彿有寺院的鐘鼓響起,佛法一直伴隨著我,想想如果沒有佛法的熏習,有時很難從無明、煩惱中出離,而逆境總會悄悄來到,就像暴雨,你無法過問它下一次會落在何處?就像我不知道下一刻的風往哪個方向吹?必須冷靜再冷靜,懂得放捨之道,方寸之間更須提氣輕步,於聲色前不妨認個清楚,想個明白。遇事絕不是強忍!要能去面對、消化,把問題化解,生命經過不斷淬煉,真的會變得不一樣喔!
最後,感恩恕師父給我機會,讓我從訪談中更看清自己的不足,並深層的與自己和解。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一種認同感、一處生存的空間、一份存在的意義,以實現個人價值為終極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