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相無相 涅槃妙心(三)

過去在大陸有一個有名的妙善禪師,一般稱之為金山活佛。他到市場裡看到雞魚鴨肉的攤子,他走得特別慢,一邊走一邊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時候你們起的意念是什麼?你們可能說:「他是在超度牠們」,那你就錯了。一般佛教徒會用這種方式去看他,認為他在那裡慢慢走,就是去超度那些被殺的雞魚鴨豬羊牛,那就未免把自己看得太高,“哦!金山活佛真是一位活佛”。遇到這種環境,一般人唸阿彌陀佛、唸往生咒,我告訴你,那只是告訴別人「我不是來買雞魚鴨肉的」,如此而已;真正修行辦道的人,他起的心念應該是「好可憐!」過去這些有情眾生不知道因果,做了很多不應該的事,才會受這種果報,那應該是說「警覺自己」。

可是大部份的佛教徒,甚至有的會去問出家師父:「在家的如果經過這些地方,該怎麼辦?」「那你唸往生咒啊,幫牠往生啊!」那叫做胡說八道,你有那麼大的本事啊?應該要把它當成一個警惕。所以我們在現實的環境中間,有許許多多不同的實有相,明明可以從中間引發自己的意念,趨向菩提。結果不是,結果認為自己很有修養了,在那裡去超度牠們,同樣生起的意念,它的結果差距是太大太大了。什麼叫做"實相無相"?因為在面前,他所看到的是雞魚鴨肉,這是實有相,要怎麼樣進入無相的境界?不是叫你去唸阿彌陀佛、唸往生咒去超度牠(那就表示你是執著於這一些),而是要拿這一些「他們過去世不知道因果,做了很多違背因果的事,而現在受報」,回想一下自己,就會引發你的菩提心,引發你的道心。什麼叫做"實相無相"?從實相上面去分別、計較、執著,在這個程序上沒有錯、都一樣,可是他的內容不相同,一個是自我意識,一個是菩提道心。

常常很多學佛的人,知道了一點點佛法,假使看到另外一個人,也是信佛教的,表現了一些不太如法的事,就馬上講了:「你看你學佛,不懂戒律、不懂道理,你違背了因果,你違背了佛法,根本不像學佛的人!」這麼去責備人家。我們如果談禪,要從實相中能進入到無相的境界的話,絕不是要你去看別人的缺點,而是拿人家的缺點,用來返照自己,看看是不是自己也有相同的缺點?如果只是挑剔人家,好像自己很有修養,很懂得佛法,那最後呢?傷害別人,自己也得不到好處。

“實相無相"這四個字,可以說不管是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離不開這四個字,只是「禪宗」所標出來的,跟「教」所標出來的,一個是比較深入,一個比較膚淺。也就是我剛剛說的,人人都有「我」,有一個自我,同樣都會起分別,同樣會計較執著;而是你分別的是什麼?你在那裡計較執著的又是什麼?唯一的差別,一個是比較深入的內涵,一個是比較膚淺的內涵。如果說得更深入確切一點,可能在某種情況下,你馬上就能得到解脫的緣起,可以引起你的覺悟,有的可以從這些現實面,去體會發現更多佛法的道理。

我現在提一個公案,大家不妨思考一下,不要忘了"實相無相"。以下這個公案,在一千七百個公案的書裡是沒有的,我問大家:「大家來這裡幹什麼?」不要把它看得太平常,來這裡還有不同的時間點以及環境點。比如說「你來到千佛山幹什麼?來到菩提寺幹什麼?來到視聽教室幹什麼?」都有其不同。如果你不把握這些,馬上說:「我來這裡幹什麼?我當然來學佛。」那你"實相無相"就沒有摸著邊。因為「來千佛山幹什麼,來菩提寺幹什麼,來視聽教室幹什麼!」都不相同。

比如說中午打板了、要吃飯了,假使在齋堂裡面有一位和尚問你:「你來這裡幹什麼?」它又不一樣,所以不要單只聽了一句:「你來這裡幹什麼?」其實這問題的本身就很大,把它直接點出來。

「晚上安板了,要回寮房,準備養息了」,就以過去大陸的叢林,每一區的寮房都有一個寮元師,那個時候寮元師看你走進來,他如果問你:「你來這裡幹什麼?」那你的分別計較又不相同。所以可以說任何的時間地點"你來這裡幹什麼"-都不相同。可能你們馬上有一個反應:「那我要怎麼回答?」

如果我們以有點辯論的方式,我在"這裡"講:「你來"這裡"幹什麼?」當然是「你來視聽教室幹什麼?」你絕不可以聯想到「哦!來千佛山幹什麼?來千佛山菩提寺幹什麼?」那是你自己想的,問的人並不是如此,聽懂我的意思沒有?

可是我們人都有一個直覺反應-我在這裡問:「你們來這裡幹什麼?」頭一個想到就是千佛山菩提寺,千佛山菩提寺有各式各樣,可以說食衣住行所有的都不相同哩。現在在視聽教室提出這句話,肯定就是「你來"視聽教室"幹什麼?」你不能用自我意識想到別的。如果你用自我意識想到別的,那就會根本摸不著方向,「此時」、「此地」、「我」所說的話,所以我剛剛就提出來(的例子)比如說"你去齋堂、你去寮房"。

禪,是所謂的運用思想,發揮智慧!

好啦!我們現在就是"此時、此刻、此地"「你們來這裡幹什麼?」千萬不要說:「我來到這裡聽你說話」,那個叫做糊塗。我如果用基督教的方式來談這個問題,我不曉得你們能夠想到什麼?問「你來這裡幹什麼?」,「我來這裡尋找牧羊者。」如果你是這麼說,就是標準的基督教口吻,那就把自己當成羊了,基督教牧師自認為是牧者,所謂的兄弟姐妹都是羊。

(接著老禪師在白板上寫上"死之將至"四字)

“死之將至",你們聽了,會不會很難過、很害怕?「來這裡幹什麼?」「死之將至!」不要害怕那個死,人生只是早死、晚死的不同,要記住的是,死不是解脫。這裡面說明了多少?不要以為你還年輕,“死”還早得很;也不要以為我已經老了,反正就快死了,用這種分別都是錯的。"實相無相",怎麼去思考──「來這裡幹什麼?」、「死之將至!」至少對自己的道,還沒有建立起信心,自己的解脫能力還不夠。

如果不用這種方式,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這裡幹什麼?」,有一些參學的人,往地上一跪:「請開示!」那個叫做渾球;你既然是親近善知識有所求,不把所求的講出來,居然往地上一跪:「請開示」開示什麼啊?問你來這裡幹什麼,你跪在地上求開示,你並沒有帶著問題來啊!可是太多的人都是這種毛病,你如果再跟他講:「既然來這裡,為什麼不帶著問題來?」甚至還會強調:「我就是無從問起,所以才請您開示啊」,好像蠻有道理,所以我說他是渾球。

我們學佛修行辦道求解脫,就是在生命過程中間,發生的大大小小許多不同的問題上求解脫,一旦許多問題都能解脫了、沒有問題了,什麼時候死都無所謂。尤其老和尚九十幾歲了,現在大家最不喜歡我講的一句話,我說我還能活多久,大家都不喜歡聽這句話,好像我是永遠都不會死,其實不會想到我講這句話,裡面的含意是什麼,九十幾歲了還能活多久?不是我死的問題,是我死了以後大家有沒有把握?不管對你的道業、對你的事業、對你的未來。所以我常說我們門下最悲哀的一件事,可以說沒有危機感,好像老和尚永遠都不會死;可能你們會有另外的想法,如果天天擔心老和尚會死,我們就趕緊去自己怎麼樣,那不是希望老和尚早點死嗎?那也是渾球,我告訴你。

我一開始就講,不要把那個死,把它當成一個好像成天什麼都不怕就怕死,如果說,自己在道業上有把握了,死有什麼好可怕的?!早晚都會死。所以我經常提到,我們千佛山最可悲的地方-都沒有危機感。

"實相"就是我們人生的現實,只有去面對。問題是你有沒有面對的本錢?要有面對的本錢,才有進入"無相境界"的機會。如果只是怕老和尚死,你想留他也留不住的,我們看看普賢十願裡,請佛住世,他不還是死了。真正你們要做的是,能抓住多少屬於你自己的,就趕快去抓住。一旦想抓住的機會都沒有的時刻,會怎麼樣?「後悔」,我常說世界上沒有治"後悔"這種病的藥可吃。其實"實相無相"這四個字,如果經常在日常生活中間,都能夠注意它的話,你就是在那裡修行辦道。如果過一天算一天的話,永遠沒有辦法進入到無相的境界;人,生命是有限的,也就是說有多少生命可以浪費?時間的消逝就是生命的減少,可是我總感覺大家浪費生命、消耗時間,白費的太多了。尤其我們人有太多的妄想雜念,都是因為時間跟空間太多,所以盡是妄想雜念,最後呢就是浪費生命,不能夠抓住機會。禪門中間不是有一句話叫「當面錯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