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語書摘 千佛山『灑脫人生』講壇 轉煩惱成菩提(上)

    佛弟子修行過程的五個堅固: 第一個五百年;解脫堅固!次五百年;禪定堅固! 次五百年;多聞堅固,次五百年;塔寺堅固,次五百年,鬥諍堅固。

  • 文:智旭出處:雲語書摘期數:414期2025年10月

雲語書摘 千佛山『灑脫人生』講壇 轉煩惱成菩提(上) 
日期:112年6月4 日
地點:千佛山菩提寺_視聽教室
主講人:佛弟子協會 理事長
天岳山梵音禪寺 住持.上智下旭法師

 

一、  前言                   

佛陀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又說「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註1)

「七佛以來,猶為蟻子。」(註2)

吾等能得人身,能聞佛法,當珍惜此生珍貴的生命,發揮生活的價值。

 

最近三年來全世界疫情大流行,染疫人數與死亡人數,相當龐大,對社會、經濟、國民生活各層面造成重大影響,有的國家又經歷戰爭、經濟破產、通貨膨脹,我們得到什麼教訓與感悟?

佛陀說:「良馬見鞭影而行。」值得我們深思。

 

例如以世間人而言;有的人因為疫情而寫下一部文學作品

如:英國丹尼爾‧迪福(Daniel.Defoe)

    (1660-1730)

《大疫年紀事》

(A Journal of the Plague Year)(註3)

 

又如東漢末年醫學家張仲景,為了救助病人與家人,研究治疾病的中醫藥,而著作《傷寒雜病論》因此流傳至今,救人無數。

現代以醫學、政治、經濟、社會研究紀錄的立場而寫的著作可能會更多。

 

吾人身為佛弟子,面對這場世界級的瘟疫(COVID-19)大流行,有什麼發現與認識?

 

佛法的傳播,佛陀說:佛入涅槃之後,有正法、像法、末法,最後是法滅時期。

 

《大集經》云「佛弟子修行過程的五個堅固:

    第一個五百年;解脫堅固! 次五百年;禪定堅固!次五百年;多聞堅固, 次五百年;塔寺堅固,次五百年,鬥諍堅固。」(註4)

 

娑婆世界的眾生(五濁惡世)多苦少安,地球(南閻浮提)有成、住、壞、空;人有種種之災難。因為人類造作殺、盜、婬、妄,諸惡而共業、共不共業、別業的感報,而有災難。

 

於地球(南閻浮提)古德說:「欲知世間刀兵劫,且聽夜半屠門聲。」有成、住、壞、空,有大劫、中劫、小劫。由於人類有殺、盜、婬、妄,五逆罪等惡業,會感得壞劫時有三大災(水、火、風)。住劫時有多次三小災(疾疫、饑饉、刀兵)。

 

故《八大人覺經》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妙法蓮華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

種種災難,或果報,皆是人類共業或別業的感報。

 

二、如何由迷轉覺

欲究竟化解人間眾生的苦難,當以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為最殊勝。

 

《佛說阿彌陀經》云:「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佛陀慈悲降生人間,普渡娑婆眾生──示現八十老比丘相,為眾生說法四十九年。佛陀留下許多珍貴殊勝的法寶。古德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以,要依止善知識。得到良導,方能悟入佛智。所以,禪門等宗派,皆重視師承。

 

《華嚴經》云:「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又云:「心佛眾生,是三無差別。」

 

佛陀在人間示現成佛道,而不示現在天道或其他道。因為人道多苦少安,最易於修行成就。

「人身難得」,值得我們善自珍惜,要把握修行的機緣,切勿空過。

 

宋.黃龍悟新禪師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註5)

 

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以三乘說法分類而言,有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

 

a、聲聞乘—發出離心,以「我空法有」為宗旨。三無漏學,修四聖諦、八正

道,三十七助道品。

B、緣覺乘—修十二因緣。十二因緣又分為流轉與還滅。還滅為逆生死流。流轉為順生死流。

 

C、菩薩乘—發菩提心,以「我空法空」為宗旨。修六度萬行,四弘誓願,發廣大菩提心。

 

漢傳佛教之中,菩薩法有八大宗派──禪、淨、密、律、天台、華嚴、三論、唯識。其中在末法時代,最適合於眾生根器的法門,以禪宗與淨土宗修行者最多、最相應。本文著重禪宗的介紹。

 

有的行者,因為發願“生生世世來去娑婆現比丘相度眾生”,如白雲老禪師。有的行者因為效法地藏菩薩而發大願。古德云:「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為償多劫願,浩蕩赴前程。」

 

有行者效法釋迦牟尼佛,而發大願,來此娑婆度眾生。《楞嚴經》云:

「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

 

漢傳佛教中的禪法適於震旦地區的民族。佛法講究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由佛陀於靈山會上拈花,摩訶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陀告訴大眾:「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分付摩訶迦葉,阿難副貳。」(註6)

 

學習禪法要具備什麼條件呢?雲老禪師於《禪林寱語》,其綱要有:

「弘願第一;淨戒第二;

  直心第三;精進第四;

  懺悔第五;頭陀(抖擻)第六;

  行解第七;參學第八;

  般若第九;持名第十。」(註7)

 

「禪那」法義為:靜慮;思惟修;功德叢林;棄惡。

「禪」—講求不立文字,不落局限,次活潑自在為前提。內在精神,完全莊嚴,絕對真實。

 

「參禪」—運用思想,發揮智慧,窮本逐末,透體真如,是「見性成佛」的無上法門。參禪非找答案。

 

「公案」—修行的案例。依佛陀教化機緣,提起越格言語,動作,表現人與事因緣條件下的創意。發明生死,事理所涵蘊的垂示。接引禪行者判定迷悟、真偽。

 

公案—是行者覺悟的案例,或懸案,目的在於化解問題。

公案緣起,形成案由。

 

(1)話頭(禪疑)

觸動靈明,靈光乍現。

 

信→生起疑情。

(2)機鋒(禪思)(運用止觀法門)從話頭的內涵,把握生命價值。發現話頭利益,它超越知識經驗。

 

(3)轉語(禪悟)

  實相無相境界

  末後句—截斷眾流,桶底脫落。

  無後顧之優。有所體會感受。

 

例:百丈野狐公案。僧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師答:「不落因果」。

墮五百年野狐身。又因百丈禪師一句轉語「不昧因果」而出離野狐身的苦報。

(註8)

 

雲老禪師是當代「祖師禪」的權威,才能把「祖師禪」介紹得如此透澈。

(未完待續)

 

附  註

註1:《涅槃經》云:「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https://blog.udn.com>mobile)

註2:《賢愚因緣經》(須達起精舍緣品第43)(https://kknews.cc,佛教)

註3:(https://www.books.com.tw)

註4:《大方等大集經‧月藏分》云:「於我滅後五百年中,諸比丘等猶於我法解脫堅固;次五百年…。」

註5:見《卍續藏‧1344‧69冊》<黃龍死心新禪師語錄>頁230下。

註6:見《禪的妙諦》白雲老禪師,高雄,白雲出版社2010‧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