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衣下的足跡 調寄「踏莎行」三闕.(玉佛階前)

衲衣下的足跡 調寄「踏莎行」三闕.(玉佛階前)
/恕

 

(一)玉佛殿前的蓮花池圖照說明-----

        蓮花池位於菩提寺華藏殿與玉佛殿間,朵朵蓮花擎舉,襯著層層疊疊翠屏,可說是碧扇紛披映紅。池中有兩條飛躍的金龍,精神熠熠,展露著「雙龍朝佛」的意蘊,彎曲的龍身間還有智珠常轉,水花迸濺,與周邊交織成一齣明麗的印象。任管花藕,常伴千佛,在此你可以感受到“雲水”相繫的脈動,就像“心、佛、眾生”生生世世的相遇,道意寄向妙法蓮,八萬四千法門,處處有道蹤,風如是說,水如是聞。

 

 其一:

           玉佛階前

       華藏殿東

       菩提箇證凌霄夢

       芙蓉菡蓞各有容

       藕花深處清香擁

 

        法船航度

           靈山覓蹤

       清涼池月函經誦 

       翠衾碧影見玲瓏

       潮潮戲水龍珠動 

 

其二:

        光景匆匆

        復見紅倩       

           莊嚴莖藕親親眷

           花萎結子並蒂蓮

       蓮心雖苦精神顯

 

       清露滴涼

      翠屏映灩

          臨池照面非憐鑑

      恆沙垂手現佛身   

      心寄蓮藕為吾願

 

(二)照客前蓮花池的圖照說明:

照客前有假山水池造景,雨過後水面清圓,風雨蘭隨緣隨喜,又迎來新的一波綻放。但睹花開花落,夢裡人生彈指,年年流去顏容,此刻乍聞殿堂〈普賢警眾偈〉聲聲,更覺流光落落○○蒼蒼──

 

〈普賢菩薩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 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當勤精進,如救頭燃, 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迴看臨波沙彌塑像,笑容卷舒,開合天真,尊尊彷如莊嚴台。瞧!好風好水虔心供養,對面五觀堂的榕子落,鳥雀呼晴,一花一世界都是對佛菩薩的妙好供養。                        )

 

其三:

聚沫虛影鏡中像

雨蓮空花石上蘭

莫由根識幻ㄧ場

早晚把定心田寬

閒守信步蓮水塘

誰與青天自在觀

清風幾回榕子落

客塵千般救頭燃

 

後記:

在文化與文學不同的意涵上,蓮花的別名非常豐富,常見的有:芙蕖、菡萏、水芙蓉、君子花、水宮仙子...等。其中,「菡萏」通常指未開的花苞,而「芙蕖」則是指盛開的蓮花。此外,蓮花也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被稱為「君子花」,並有「水宮仙子」的美譽,因其在水中展現亭亭玉立幽雅的姿態。

 

孟浩然〈題義公禪房〉:「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蓮花盛開處,禪心高爽皓月明,讀來淨人心。

 

《妙法蓮華經》云:「彼佛眾會咸清淨,我時於勝蓮華生。」以蓮花比喻妙法,蓮花盛開,不捨污泥!明示「住世間」,只要不堅持自我,即使五濁圍繞其身,也可以像蓮藕般,於心殊勝清淨。

 

《華嚴隨流演義鈔》卷四十九中說:「世尊手足圓滿如意,軟淨光澤色如蓮華。」也以蓮花柔軟美好的形貌,比喻佛陀的相好圓滿,我們也能從蓮花豐富的面貌中,體悟生命清淨無染的本質,安住於寂靜清涼的幸福光明。

《白雲小語》雲老禪師談蓮花:「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比喻潔淨,卻不要忘記蓮子的心 偷偷的告訴我們,欲超脫污染原來是很苦很苦的。」

 

《老禪師的話》:「蓮藕住污泥而不著,比喻節操,卻不可忽視,蓮子的心偷偷的告訴我們,欲活得自在,必須是強調價值的。」

 

蓮花足以做為一個生命昇華的典範,於佛教中多有巧用的比喻,是行者入世的象徵。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比喻潔淨、超脫。蓮藕是根莖,既要吸取養份,亦要排除不需要的物質,蓮藕長出蓮花;蓮花發揮了價值以後謝了,長出蓮蓬,蓮子長在蓮蓬裡,就是蓮花的種子。蓮子的經歷是苦的,但它的心是潔淨的。」楊萬里的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蓮花、蓮葉深藏內涵思致,意趣盎然,兩者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