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恕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415期2025年11月
感情真的是人的一道大關卡,從依賴、親暱到日後的疏遠,或因「戀愛腦」導致過度理想化,或因看清對方的缺點、計較自己付出得多。
衲衣下的足跡 「閉卡鎖」的思索
/恕
我沒能在「深夜加油站」遇到蘇格拉底,也沒在「黎明畫廊」見到畢卡索,卻在「修行航道」遇到「閉卡鎖」。真的!有些事發生就是發生了!現在且不談畫家「畢卡索」,而是談最近的日常。然而,未說之前請先讀這則禪公案....
一、撥雲見日
這則公案是這樣的:
趙州禪師在南泉處作爐頭,大眾普請擇菜,師在堂內叫:「救火!救火!」大眾一時到僧堂前,趙州禪師乃關卻僧堂門,大眾無對,南泉禪師乃拋鎖匙從窗內入堂中,他伸手接過鎖匙,後便開門。
從這一段公案,可以清楚的發現趙州對禪的手法是多麼地高明;他使出「撥雲見日」的絕招,卻表露著「呼風喚雨」的情景,導引人的思想,在平常的境地裏不要為「火燒房屋」而慌亂,應該認清慌亂就是迷惑人的雲霧,是屬於感情用事的做法,唯有像南泉和尚一樣,投入「智慧之鑰」,才能啟開「迷惘之門」。
故事中「鑰匙」象徵著讓趙州禪師自己打開門,從困境中解脫,象徵著禪宗鼓勵的自覺和開悟。南泉禪師作為引導者的角色,提供啟示和工具鑰匙,他沒有直接幫助趙州禪師,而是提供了一個工具(鑰匙),讓趙州禪師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能透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佛性的開啟。(資料來自雲老禪師《正法眼藏》)
.
二、鑰匙卡在鎖孔
不巧最近我發生鑰匙卡鎖的風波。某日挿入鑰匙想開門入寮房,鑰匙竟卡在的孔洞抽不出、轉不動──「不可能吧!鑰匙鬧彆扭卡在鎖孔裡,這是我從未遇到的事!」門者,開通兩方,此時竟然阻堵內外。如果硬鑽,越鑽越不明,再鑽下去可能會將鑰匙扭斷,斷匙卡在洞孔不是更糟!但隔一陣子仍不死心的試扭,越急越糟糕,直到黃昏了依然愛莫能助,只好從前門出入。算了!就暫時脫離這虛妄的內耗吧!
總感覺是我莫名,己將某個世界的門關上了。「怎有這等事?夠倒霉了!轉得我手都酸了,怎麼辦?是否請開鎖的師傅過來?總該想些辦法吧!」
機關算盡,百無聊賴,某一刻還想拆除鎖上的螺絲釘,撬開某個簧片。但行不通,只能讓鑰匙插在鎖孔,像隻蜻蜓可笑的立著。忽然一時靈感福至:「要不然點幾滴針車油看看!」於是就到照客櫃檯拿了針車油,果然潤滑一下生鏽的鎖孔,再輕輕一扭。「咔嗒」一聲,鑰匙又再轉動,真是「ㄧ點靈」!小小的鎖孔鬆手,終於讓鑰匙自由放飛。真是「萬機鎖要」──悟則悟去,不悟三千里。鎖一解,好像人生解縛解苦,針油真有用,針油立了大功。
智慧如油潤澤,讓我們得以洞見情感與人性、人情的高度提昇,超越俗世。這些告訴我們什麼?重點是「鑰匙怎會卡在鎖孔?好好的鎖孔為何會充塞了塵埃、繡痕?」人事間動靜、對錯、虛實的拉鋸,人為了何事卡住,如何被「外在周圍的人事」牽動著,跟隨著「環境的順遂」波折,以及「進退應對」的情緒浮動───突然內心興起一陣波瀾:
生命與生活中處處藏著鎖孔,門開不開便成了一項功課。關於自己以及眼前的世界,有時我們都太習慣生活,習慣方便中有太多視之理所的「當然」,忘了人生的無常以及內心的偏執、妄想、牢騷、計較與執著。總讓色塵緣境將我們染透,就像剛剛講的趙州禪師的公案──人生時有「火燒房屋」的慌亂,應該認清慌亂就是迷惑人的雲霧,令人一時失去自主。所以「解鎖」也是解人事上的纏縳,去認識我執、法執,讓你動彈不得的那些撈什子。
三、重點是如何「路窮則變」
原來所有外部的意外衝突,都是內部無法整合的問題投射,就像與人意見相左,身口意失焦,彼此卡在一種極端的關係,撕裂、對立、僵持著。就像疫情來襲,擾擾匆匆,內心失去安寧。萬一疫情繼續肆虐,我們帶著卡卡的創傷會怎樣過日子?!
弔詭的是「一切的衝突,都是為了整合而來吧?」誰都希望有更好的情節轉折,擺平生活中的磕碰,精煉修行,提出一點點醍醐味。所謂「路窮則變」,那個「變」字,是靈活,可以通過,可以順利,可以海闊天空,不再與任何事死命對槓,婉轉繞向一條別徑,新的風景就是你的針車油,或許能覺悟出什麼。
與此同時,棄我棄者「打掃機器人」又迴盪腦海──幾個月前它「逼逼逼」的告知:「雷射頭卡住了!請清理雷射頭!」然後紋風不動。剛開始向某師兄借用時它還蠻乖,日久操持漸漸的就不好使用,現在不知該拿到哪裡送修?當然「成住壞空」東西本來就會變壞,罐頭也有它的賞味期,人的「身口意」,的行為表現,意念不當會產生「壞苦」,內心一旦失去平和、中正,還有「壞苦、苦苦、行苦」;以前曾聽一位中醫師說:
何謂「中和、中正,中平、中持」?就是能容下你的對立面,看不慣的也要看慣,你看不慣,30秒後變成負向的能量,攻擊你的腦部,百分之九十的病不是因為你的肉體本身,而是由恐懼造成的,所以提高心性,讓每一個心念滋養著自己。
原來,歇會、暫時止步,有時帶來新的契機,是另一種修煉,它讓你暫時不行色匆匆,從緊繃中學會「放下」,一步一腳印回應週遭人事的叩問,從歷練中明白了什麼,不再死命跟生活對槓。例如:從另一角度看,疫情也帶來好的轉化,有人不再去夜店遊樂、懂得自處學習、珍惜跟家人的團聚、環保觀念更提高。不是嗎?很多視之理所當然的,那些輕忽的閃爍日常,記錄了各個案主的人生低谷或靈魂暗夜,整合之後,剝除那些不舒暢的死皮,一些毛病積習,慢慢的就把一個新的自己還給自己了。
四、過日子,日子仍在過
再攤開新聞播報,摺疊的人事問題比比皆是,山間林野、日常街道都可能發生驚心的故事,如實的映照著你我,近日新聞就播報了這幾則:
- 因「樺加沙」颱風影響,台鐵423次新自強號於9/24下午,在山里-鹿野間遭受落石撞擊,造成2軸出軌,突發的天然災變可說多方都亂了步調,旅客憶事發經過心猶驚悚。
- 9月23日,花蓮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多處受災,影響周邊橋梁、道路,目前花蓮與台東之間多處聯絡道路也中斷,生活造成當機。
- 9月22日成功嶺,某役男在打靶時遭子彈擊中左臉重傷,阿嬤祈願孫子能保住另顆眼睛,「不要過黑暗生活」。
- 感情真的是人的一道大關卡,從依賴、親暱到日後的疏遠,或因「戀愛腦」導致過度理想化,或因看清對方的缺點、計較自己付出得多;互相失去了尊重與獨立的空間,造成關係扯爛,滿腦子的「卡」。
- AI的陷阱:如何是「智慧」與「偏見」的分野?有人預言,人工智慧將可能高於人類智慧的總和,但在這之前,人工偏見也可能超過人類偏見的總和。人工智可以帶來更好的人生,但也可以是極大的災難。除非有更好的管理,譬如讓機器人學會倫理道德的判斷,開拓更高的不同視野和可能性,唯有善用AI,人類世界才不會陷入卡鎖。
於己於人,每天都得面對各種議題與道德的抉擇,若缺乏足夠的知識和同理心就容易產生衝突,面臨災難便無法從創傷平復,帶著傷痛過生活。其實有時事件的發生,放一段日子再看,可能會有別的解讀。適時轉身,心平氣和的去認識與理解,才是透得關底眼,若死命往裡邊鑽牛角或者打破沙鍋問到底,門將緊鎖不開,鑰匙倒插。
五、結語
南泉和尚以手指月,導引趙州禪師覺悟。趙州禪師是個漢子,深懂「撥雲見日」之道。再回看我們自己,何處尋得智慧的針車油?這就要好好學習佛陀的道理方法,依教如法去行。常常我們的心像ㄧ間著火的屋子,把憂思、恐懼、得失、對立都憋在裡面,久而久之心結堵塞,陽光與風都進不來,所謂「三界如火宅」。
金剛經云:「應無住生心」。「有所住」是人事糾葛的開始,「無所住」是經歷了突破的過程,最後到達「不住」的境地,才是問題的化解。卡鎖是有所住,心住於法,便留住黑暗;若能出離ㄧ切相,將如日照明,世界通亮,而所有的變化都會迎來一次次的蛻變,達到安心自在。唯「受想」改變了,心裡才能騰出餘裕,生命才不會卡卡的。
大德!不妨朝著菩提大道驀直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