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240期 2009年9月刊
最近曼殊佛寺新來了一位嬌客,叫蛙蛙(ㄨㄚˇ ㄨㄚˊ),是一隻牛蛙。
文/知敬
最近曼殊佛寺新來了一位嬌客,叫蛙蛙(ㄨㄚˇ ㄨㄚˊ),是一隻牛蛙。信徒的兒子抓到要殺來吃,那位信徒就趁他兒子不注意把牠帶來知客室前面的水池放生。頭幾天牠還怕怕的,躲在池子裡荷葉下面,只露出個頭來。等到漸漸熟悉環境後,就開始牠的蛙蛙之歌了。還真的有點像牛在叫呢!送蛙蛙來的居士說:「師父,幫牠皈依。」我就幫蛙蛙皈依了。師兄ㄅ說:「恭喜你又多了個徒弟啦!」「又多了個冤親債主囉!(註)」我這麼回答。
由於對牛蛙沒什麼了解,上網查了一下:「…雖然稱之為牛蛙,但牠們不吃草,只吃肉,經常捕食比牠小的青蛙,是青蛙家族裡面的暴龍。」「一般來說,在青蛙的眼中,比自己小的是食物;和自己差不多的是配偶;比自己大的是敵人。」「大家別看牛蛙外表笨笨呆呆的,就以為牠很溫馴。其實完全不然!曾經看過水族業者在飼養牛蛙,為了滿足牛蛙的胃口,於是將活生生的小白鼠丟下去,趴一聲!小白鼠還沒站穩就已經被牛蛙一口包住,接著眼睛一眨、脖子一伸(想像一下),小白鼠已經乖乖的到了肚子裡面。」原來牛蛙比他小的什麼都吃,就是不吃素。這下傷腦筋了,我們要怎麼養牠啊?
蛙來了不久之後,又有另一位居士買了小魚來放養。我們知道後努力阻止,深怕變成不是養魚,是養蛙飼料。「不會啦!」居士們說。阻止不了,就只好任他們放養小魚。傍晚走到池邊,看到蛙蛙露出個頭,躲在荷葉下,就跟蛙蛙說:「蛙蛙,你不可以吃牠們哦!」不知道是水面波動還是蛙蛙真的聽懂了,我覺得蛙蛙點了兩下頭。過了一小段時間的觀察,那些小魚的數量看起來沒什麼減少,或許蛙蛙真的都沒有去攻擊牠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蛙蛙真的沒吃牠們;憂的是,那蛙蛙會不會餓死啊?當然,像這種兩棲生物,可以長時間沒進食,可是,幾週,甚至幾個月之後呢?我猜蛙蛙應該有吃點什麼,因為知客室的蚊子變少了。原本昆蟲就是牠的主食。不過,能維持多久?更慘的是,這邊的小水池,因為傍晚西曬,所以下午的水是溫的。可憐了那些小動物們!裡面的小魚死了幾隻,剩下的還在快樂的游來游去,不由得開始佩服牠們的耐命。
小魚放養了幾天之後,蛙蛙開始跳到池子旁邊,趴在上面一動也不動。「你看,好像假的哦!」看到的人都覺得很好玩。師兄ㄆ說:「我覺得蛙蛙怪怪的耶!」「我也覺得。」「你覺得蛙蛙是怎麼了啊?」「或許牠覺得蛙生無常,所以想自我了斷吧!」「有的時候我真的覺得不知道你在講真的還是在開玩笑耶!」師兄ㄆ這麼說。
各位,你們覺得是真的還是假的呢?這就牽扯到各人的觀點了。我其實講得有幾分認真。有些人會不認同這個觀點是因為他們總覺得畜生道的眾生哪有能力思考這些!我並不認為牠們沒有能力思考這些,只是我們不知道牠們有沒有思考這些。因為無常,牠此生是牛蛙;因為無常,我們此生是人。會投生到畜生道,是業重,但共中有不共。
狗也有自殺的,或許各位不知吧!我就有一個朋友,他曾經看過一隻狗,全身長滿了皮膚病,看起來非常不健康。由於他正在等人,沒什麼事,所以他就看著那隻狗。那隻狗在路邊徘徊,看起來很憂鬱。牠看著飛馳而過的車子,突然間,下定決心,看準某一輛衝了出去,就這樣,牠命喪輪底。當那個朋友跟我說時,我也是一樣的反應:「牠是不小心跑出去被壓到的吧?」「才不是呢!牠是猶豫了一陣子才看準了衝出去的。」
十法界相涵攝,人道之中,也有其他各界眾生。同樣的,畜生道中,也未必一定都沒思考能力。重點是,我們是用什麼心態去看下三道的眾生?
【註】
冤親債主,係指冤、親、債、主四種不同的對象。
冤:指曾造成不歡喜也未化解。
親:指放不下。
債:指欠對方。
主:指對方欠自己。
冤由親生,恨由愛生。《梁皇寶懺》中言:「一切怨對,皆從親起,若無有親,亦無有怨,若能離親即是離怨……。」或許有人會說:「我明明和他沒什麼瓜葛,可是他卻來犯我。」這就要從廣義的角度加以解釋。所謂恨由愛生,未必一定是你愛那個人,他讓你不歡喜,而對他生恨,也可解釋為,因對方奪你所愛的人、物、金錢甚至於精神上的歡喜。例如說,你正在享受著午後的寧靜時光,旁邊有人發出噪音讓你感到不歡喜,這個心情的愉悅與寧靜就是你的所愛,而因為噪音的干擾使你失去了所愛的寧靜時光,因而生起不歡喜心,若此人為你所知悉之明確對象,就形成所謂的冤。
而債、主之間所欠未必是指錢,也有物、情等。
所以冤親債主,不能僅以單純的債主關係來看,所包含的範圍之廣,以時間來看為三世,以空間來看,凡所有與自己有關係的人皆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