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行者說 - 抱樸守拙

樸,是純真敦厚,不是未開發。
拙,是謙讓善良,不是大頑愚。

《宋史蘇軾傳》:「近歲樸拙之人愈少,巧進之士益多。」意思是說:近年來純真敦厚,謙讓善良的人愈來愈少,而投機取巧,自作聰明的人愈來愈多;不錯,古人今語,可謂是時代人心趨向的寫照,是「人心惟危」,道德式微的註腳。

樸的本義,是說尚未成器的木材,隱藏了自然純真的含義;拙是巧的反義,說文解釋為:「不能為技巧也!」老子《道德經》說樸與拙,則謂:「樸散則為器」,「大巧若拙」。從來都沒有貶作未開發或大頑愚的意思;然而,樸應分散成器嗎?拙應大巧若拙嗎?這答案該分體性和用相兩方面來說:

以體性而言,抱樸是堅守純真的善性,強調敦厚篤實的美德,發揚謙讓不造作的修養工夫。

以用相而言,成器是順乎需要,於人生旅程中,發揮有用的才能;但是,即或成器,旨在盡其所用,完美其價值,而抱樸實的純真,不辜負成器的效益,卻必須途中稍遇違逆,難盡所用時,就應該具有守拙的精神,鵠候時機成熟,然後待機再發,不可「朴魯」頹廢,應該是老子的大巧若拙的德性!

因此,人生在世,漫漫旅途,都應該依用變化,固體自如,無論是於己於人,唯有如此纔是涉世處事,善巧方便之道;切不可像《菜根譚》中所說的:「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朴魯;與其曲謹,不若疎狂」那樣,會使人變得固執,冥頑,無用;勢必淪於頹廢,沮喪,任性的地步。當然,巧進之士,以投機取巧的方法,不擇手段,但求聞達,反認自己是時代的創造者,屬於進步人物;同樣,也不是涉世處事或者待人之道!

在這裡,禪行者願以佛法中「隨緣不變」的道理公諸世人,輔導抱樸守拙的修養,使得更加完美;所謂隨緣不變,佛典中另外一個名詞叫做隨緣真如,它的思想理論的要義,說明真如不止於不變的一個途徑,更有隨緣的效用,應外來的緣境,而盡顯森羅萬有;但是,森羅萬有,本身各別的價值,是不可以抹煞的;所以說,真如(不變義)即是萬法,萬法緣自真如,真如應有隨緣的德性;也就是說,堅守如如不變動的真實,隨環境遷化不可摒棄了善緣。肯定地說,就是:

處於塵俗,莫為塵俗所惑。
入於污濁,莫為污濁所染。
以不變的樸質,成就器用。
以隨緣的拙用,盡其所長。

這就是佛法說的人生哲理,以之為涉世處事或者待人之道;如果,認的真,解的透,遵奉座右,必定會幫助您,凡事功德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