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四訣

人,群居世間,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事務很多,而關係到事物就一定牽涉到人,只要牽涉到人,就必須具備待人之道,不然的話,稍一不慎,小則招怨取辱,煩身惱心,大則結仇損財,甚至喪失生命,禍及家小。因此,自古以來,流傳一句話:

「做事容易做人難!」

人,住在這個世界上,似乎為學為政,為工為商,無論做什麼,都得先把人做好,然後纔能談到做事;甚至有人少不了埋怨地說:

「人事人事,沒有人就甭想做事!」

其實,現前社會,以考試選人才,只要自己有一技之長,或專門知識,想謀得一官半職,應該毫無問題。至於涉及做人,決不是討好吹拍,阿諛奉承;而是待人處世,應具修養。一個人的修養工夫,不僅有助於人情事故,更關係到前途事業,因此,古有處世四訣的說法,正是修養工夫的要領,茲例述於後,以供參考:

一是誠無悔:誠就是真實的意思,《禮記‧樂篇》中有「著誠去偽」的說法,就是說性存天真,純一敦厚的妙著,運用於言語行為之中,定有令人驚訝的收穫,可謂好處多多。

二是恕無怨:恕就是推己及人的意思,《說文段注》中有「為仁不外於恕」的說法;《論語》也說「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佛法中更說「將心比心,即是佛心。」等的道理,都可以用來作為座右銘。

三是和無仇:和就是相應的意思,《莊子‧徐无鬼篇》中有「抱德煬和,以順天下。」《論語》中有「君子和而不同。」的說法,所謂和氣生財,違和降禍,無不是說明「和為貴」的道理,以家庭為基礎的社會,庭訓中總是流傳著:「家和萬事興」的話頭。其實,家庭應該如此,社會團體,以至國家社稷又何嘗不應該如此。

四是忍無辱:惻隱之心是慈,反慈之心是忍,《荀子‧儒效篇》中有「志忍私,然後公,行忍性情,然後能修。」說明修習忍辱的道理。佛法中有「忍波羅蜜」一法,說明處違逆之境,忍是不起瞋心,耐是不惱,不柔不剛亦不棄,矯正性情,調伏心念,是修養工夫最理想的方法。

如果,處此芸芸眾生中,先行以四訣作修養工夫,那末,於人於事的任何場地,當可應付裕餘,步入人生的成功道路,安安穩穩的行過,而達到理想的境地。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