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佛號一光明 - 善導大師

善導(613-681),唐代山東臨淄(一說安徽盱眙)人,俗姓朱。為淨土宗第三祖(一說二祖),即淨土宗曇鸞、道綽派之集大成者。師教人念佛,只須專持名號,不須觀想,於是阿彌陀佛的聖號,普遍於社會民間,不識字的人也能朗朗上口。

師幼年依止山東密州的明勝法師出家,常誦《法華經》、《維摩詰經》等經;有天,偶然看見西方淨土的圖畫,非常羡慕,遂發願生西方淨土。受具足戒後,與妙開律師一同閱讀經藏,而獲得《觀無量壽經》,於是依此經修十六觀法門。

師聽說道綽禪師在山西的西河弘揚淨土法門,於是決心前往參學。唐太宗貞觀十五年(641),師到了西河玄中寺,親見道綽修方等懺法,及淨土九品道場,又授以《觀無量壽經》的法義。因此,師謂:「淨土法門真是入佛的津要!如果修其他的法門,實迂僻難成。只有此淨土法門,能令人速超生死苦海。我終於得到了!」於是精進修行,求生淨土,宛如拯救頭燃之苦。

貞觀十九年(645)道綽示寂。之後,師到了長安的光明寺和實際寺,弘揚淨上法門。師每入念佛堂,即長跪念佛至氣力竭盡,方才停止。師念佛常念得汗流浹背,即使寒冬徹骨,依然念得額頭冒汗。三十餘年中,不稍稍睡臥,常修般舟三昧、方等禮佛。師護持戒行,纖毫不犯,不舉目看女性,也不受沙彌的禮拜。為人淡泊,遠離戲笑綺語,除了澡浴,身不離三衣。常說:「釋迦牟尼佛尚且乞食資身,我怎可端坐受供養!」所以,凡獲得的飲食、衣服、牀座、臥具等供養,不單獨自己享用,而迴施供養常住大眾,只攝取粗劣的食物,以維持身體的需求。

師將施主供養的錢財,用來書寫《阿彌陀經》十萬餘卷,畫「淨土變相」圖三百餘壁。近代在新疆吐峪溝高昌故址發掘出許多古代的寫經本,即有師的《阿彌陀經》的斷片,其卷末有「願生比丘善導願寫」的題記。

有人問:「念佛,真能往生淨土嗎?」
師答:「只要你至誠持念,必定滿你的願!」此時,師自念一聲佛號,即有一道光明從他的口中湧出;十聲佛號,即有十道光明;百聲佛號,即有百道光明,令人歎服不已!
師的〈勸世偈〉:
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
假饒金玉滿堂,豈免衰殘病苦。
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
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亦有問:「為什麼只教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卻不教觀想呢?」
師曰:「眾生業障深重,境細心粗,識颺神飛,觀想難成。」由此知,師依眾生根機,教持名念佛,旨在令眾生獲得利益。

有一天,師與沙門金剛議論念佛的勝劣,當時,師就登上高座誓願說:「經中說,念佛一日乃至七日,甚至執持洪名一念乃至十念,必定能往生淨土。如果這是真實的話,絲毫不欺誑眾生,那麼堂內的佛像,就會放光。如這是虛妄的話,我就從高座墮入地獄吧!」於是,師手持如意杖指向佛像,那佛像竟瞬間大放光明。

唐高宗永隆二年(681),有一天,師對弟子曰:「此身可厭,諸苦逼迫,情偽變易,無暫休息,吾將西歸。」不久,師登上寺前的柳樹,向西方發願:「願佛威神速來接引我,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也來幫助我,使我此心,不失正念,不起驚怖,得生安養(極樂世界)。」於是,師示寂,享年六十九歲。唐高宗久聞師念佛口出光明,又得知師捨報時精誠求生淨土,因此,賜寺匾額為「光明」。

師謂眾生依彌陀的本願力,往生極樂淨土,必須具備安心、起行、作業三條件。(一)安心,即《觀無量壽經》所說的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二)起行,即身口意三業的行為;身業是禮拜阿彌陀佛,口業是稱讚阿彌陀佛及一切聖眾的身相光明和淨土莊嚴。意業是觀照阿彌陀佛及一切聖眾的身相光明和淨土莊嚴。(三)作業,即必須以恭敬修、無餘修(不摻雜餘業)、無間修、長時修(以畢命為期,心行相續,誓不中止)等四修法來策勵實行。

師著有《觀無量壽佛經疏》四卷、《淨土法事讚》二卷、《般若讚》一卷、《往生禮讚偈》一卷。《觀無量壽佛經疏》又稱為《觀經四帖疏》,於八世紀時傳入日本,日僧法然即依此疏而創立日本淨土宗,並尊師為高祖。

師的著名弟子有懷感、懷惲、貞固、淨業等人。懷感著有《釋淨土群疑論》,曾感應阿彌陀佛化金色光,並見眉間毫相,證得念佛三昧。懷惲依止師十餘年,常講淨土諸經,勸人念佛,示寂後,謚號為隆闡大禪師。

此外,師也擅長造像藝術。高宗咸亨三年(672),敕令在洛陽龍門山雕刻八五尺的石龕大盧舍那佛像,師擔任檢校的工作。高宗調露元年(679),敕令在大像的南面建奉天寺,成為佛教傳來中土以來所開鑿的最大石佛龕。在《金石萃編》的〈河洛上都龍門之陽大盧舍那龕記〉中記載為「檢校僧西京實際寺善道禪師」。又〈大唐實際寺故寺主懷惲奉敕隆闡大法師碑銘並序〉中記載為「親證三昧大德善導闍梨」。故推知「善道」、「善導」應是同一人。然歷代史傳中,「善道」與「善導」似乎不同一人。如《新修淨土傳》的中卷有「善導」與「善道」的傳記,又《佛祖統紀》卷二十七為「善導」,二十八為「善道」,實則前者為京師光明寺的善導,後者為終南山悟真寺的善道,於此可以分清二者的區別。